解读马修斯的科学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马修斯的科学教育思想
摘要:马修斯是一位在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久负盛名的学者,他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多篇文章、出版多部相关著作。他的建构主义、科学教师科学素质方面的科学教育思想,对当代学者研究科学教育、转变科学教育范式具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马修斯HPS STS 科学教育
一、关于马修斯本人
马修斯(Michael R. Matthews)博士是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的副教授,是国际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教学组织的前主席,是一位致力于结合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教学的学者,也是国际科学史、数学史、数学哲学与教学专论期刊《Science and Education》的主編。他的作品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关于认识论与教育的研究》;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向新西兰教育提出挑战》;《有关历史、哲学和科学教学的作品选读》;《科学本质与科学教学》;《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适当目标:一个辩护》;《科学教育与文化》;《科学教育时代:钟摆运动的历史和哲学教学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等等。
二、马修斯的科学教育思想
马修斯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要促进公民知识的增长,更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审美观、处事行为和能力。科学教育要向综合化、探究型、社会型转变,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达到最终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建构主义思想
建构主义试图在教师主导教学、传统说教教学、学生主导的发现式教学和进步教育模式之间构建桥梁,探寻一种探究性学习课堂:
在探究性课堂有探究性实验室、学生主导性探究和辩论等,教师只是作为检验审议问题、考察价值观、勇于承认错误和面对自己未知领域时的道德模范。课堂气氛有助于探究性活动的进行,学生可以大胆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言论得到倾听和分享,探究性课堂给予学生时间去做,去思考,去感受和反馈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高频率化,对探究对象的认识比较彻底和全面。
通过建构方法学习科学的孩子与那些采用被动方式学习的明显不同。无可否认,在某种形式上,建构主义方法在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学、艺术、社会和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辩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自1980年以来,物理学中建构主义思想表明:物理学史作为教学设计的灵感来源,有助于概念的转换,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关科学概念建构、转化和传播的重要信息。
建构主义思想强调科学是一种人类努力的创造性成果,是受历史文化条件制约的,它主张知识之间不存在绝对对立。同时,建构主义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衔接以及先前知识或概念对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根据贝尔等人的观点,建构主义学习观可以总结为:
(1)学习结果不仅取决于学习环境,还取决于学习者的知识背景。
(2)学习涉及意义的建构,学生对意义的建构来自他们所看到或所听到的,但可能不是他们原本的意义。一个意义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受我们现有知识的影响。
(3)意义的建构是一个持续、活跃的过程。
(4)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最终的责任。
建构主义作为心理学的发展根源,现在已经扩展到教育探究的多个领域。从最近一些科学教育文章的副标题——建构主义学习观点、建构主义教学观点、科学观点、科学教育目标、课程发展的建构主义观点等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关注的范围。对许多人来说,建构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理论,一种教育理论,而是构成了一种世界观。
(二)科学教师的科学素质
1. 科学教师的必要专业素质
许多人都认为:理解力强、知识渊博、知道如何管理课堂和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教师,对成功的科学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日趋增多,而不仅仅是教学:他们需要发展地方课程,或者解释国家、省级课程以便当地使用。他们参加学校教学的管理和部分决策,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教学规划、策略和内容。
总的看来,马修斯认为科学教师应至少具备以下四种职业能力素质:
第一:具备科学知识和科学赏析能力。
第二:对HPS相关知识和材料有一定了解,以便授课时能够正确处理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能够对科学课程中的许多理论性和教育性辩论做出明智评价。
第三:能够根据一些教育理论和场景洞察出课堂活动和学生的关系,从而可以掌控、调整课堂气氛。
第四:对“教育是什么,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有相当完备的看法,注
重学生的整体教育。
2. 科学教学中的适度模式:
马修斯在科学教学中提倡适度模式,适度模式的核心是“启发——创新”,具体结构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感性认识过程,教师直接讲授或者学生自行学习,获得表面的、经验的感性知识。
第二:问题思考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给予合理时间,让学生积极探索,这个过程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否解决问无关紧要。
第三:获得理性认识过程,学生通过理性思考获得文字的、可言传的知识,教师可适时的对这一理性认识进行考察。
第四:应用过程,学生应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在实践中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巩固认识的基础,深化问题认识。
第五:反馈评价过程,教师应及时针对学生的具体应用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到应用结果的对与错,同时深化理性认识。
马修斯的适度模式要求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时间的分配,妥善处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关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把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两教育出版社.2002.
[2]蔡铁权,姜旭英.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
[3] 周青.科学课程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7.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