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状态下神经系统的改变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状态下神经系统的改变和护理
人们急速进入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急性缺氧或慢性长期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改变。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选派医生和护士参加“援藏”医疗队,期间共收治32例高原缺氧的患者,现就高原缺氧对神经系统的改变与护理做如下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均为平原急速进入高原地区者,其中男25人,女7人,年龄17~56岁,以17~35岁青壮年为多。
1.2 临床类型与转归32例中27例出现类神经衰弱综合症,均治愈;2例出现急性高原脑昏迷,均治愈。3例出现高原血栓现象,治愈2例,好转1例。
2 病理机制
2.1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敏感性人脑正常氧耗量为3.3~3.8 ml/100 g 组织/min,约为全身氧耗量的1/5。在急性缺氧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首要的,可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功能失调。平原人初进高原后,当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到85%以下时,部分人可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或模糊,甚至昏迷。
2.2 缺氧状态下血脑屏障和脑脊液改变缺氧时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如过分的液体积聚,使脑压升高,脑容积扩大,脑细胞受到压迫。同时脑组织摄氧不足,能量产生减少,从而影响脑的正常代谢。在缺氧情况下,脑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使葡萄糖的需氧氧化过程变为无氧的糖原分解,使其转化为乳酸的比例增加,结果导致血液中出现过量的乳酸盐在血管内积聚,影响脑脊液的pH值,缺氧进一步加重时,神经内ATP形成减少,神经膜受损并直接影响钠泵的正常功能,改变正常的渗透压,使大量水份进入细胞内,导致脑细胞内水肿,又直接影响血脑屏障的正常机能,使其通透性增强。脑脊液增大,大脑容积扩大是发生急性高原脑昏迷和颅内高压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
3 临床表现与护理要点
3.1 类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与护理
3.1.1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无论是初进高原者或久居高原的移居者,均由于高原缺氧发生脑功能障碍,临床上称之为高原反应。当人体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常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些改变,如心慌气短、呼吸与心率加快、头重、有时视觉及听觉功能也出现紊乱。如继续缺氧,神经及精神症状进一步加重,可出现精神萎靡、情绪抑郁、头痛头晕、嗜睡健忘,对周围事物淡漠,少数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高原脑昏迷。在进入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后,多数人可获得良好的适应能力。但也有一部分人群出现各种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紊乱的症状,称之为类神经衰弱综合征。本组27例均表现为经常或持续性头痛、全身乏力、极易疲倦、工作效率低、思维迟钝、活动减弱、思维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饮食乏味,嗅觉、视觉、听觉及前庭功能均可出现功能减退等相应症状。这些症状随海拔高度和季节变化、身体健康情况而有所加重或减弱,适应高原生活后,症状可以消失。
3.1.2 护理:强调心理护理和供氧是治疗的关键 a.心理护理: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尤其是熟知高山病的人,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忧郁、顾虑,所以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感。笔者对27例患者均采取让他(她)们自己用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与不适感,说明高原缺氧对机体
的损害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避免做重体力劳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等。本组患者经过7~32 d后,症状已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值得强调的是适应是逐渐产生的,可以使平原生活成功地过渡到高原生活;b.供氧:氧疗可解决患者因缺氧造成的呼吸困难和缓解因缺氧:而引起的类神经衰弱的各种表现,同时可防止发生缺氧加重而引起的肺水肿和高原脑昏迷。笔者对本组27例患者均采取间断低流量给氧,以1~2 L/min为宜。
经过心理治疗与间断给氧等综合措施后,全组病例均顺利康复。
3.2 急性高原脑昏迷的表现与护理急性高原脑昏迷是一种严重的高山缺氧性疾病,若不及时诊治,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强调整体、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加压给氧,降低颅内压,预防口腔霉菌感染、褥疮和冻疮的发生,以及恢复期的护理等。
3.3 高原血栓形成的表现与护理
3.3.1 临床表现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体在高海拔地区,血液成分发生改变所致。由于凝血与抗凝平衡遭到破坏,引起血栓形成。血栓随血流可到身体的任何部位,根据栓塞的部位可出现相应症状。本组3例中,2例起病较缓,为10~32 d,不伴意识障碍;1例起病急骤,为1 d,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左侧偏瘫1例,右侧偏瘫1例,其中1例在此之前有过2次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史。3例患者血压均正常,并除外感染性疾病、胶原性疾病以及心肌瓣膜疾病及大动脉炎等。
3.3.2 护理除一般常规护理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外,由于血栓可随血液流动,并可栓塞相应的脏器或组织,如肺栓塞、心肌梗塞、血栓性脉管炎等,所以还应密切观察心肺及四肢情况,定时监测和准确记录;
b.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1例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笔者及时清除其口腔、鼻、咽喉的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凝块,防止窒息;
c.氧疗:笔者采用鼻导管给氧法,给氧时注意保持氧气湿化,以防呼吸道黏膜干燥或糜烂,氧气流量以2~4 L/min为宜,不宜超过6 L/min。突然给予高浓度氧吸入,易引起呼吸抑制,尤其有肺部疾患者和老年患者;
d.生活护理:本组患者因卧床时间较长,抵抗力降低,以及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极易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和褥疮。但由于笔者加强了口腔、皮肤护理,本组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和褥疮。此外高原地区干燥寒冷,笔者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也防止了冻伤和高原皮肤皲裂的发生;
e.心理治疗:本组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偏瘫,患者情绪变化比较大,表现忧郁。为此笔者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讲清病情和治疗目的,消除其不安情绪,给予生活护理,使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均得以顺利康复。
高原缺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必须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观察与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