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飞机之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大飞机之梦

2017年5月5日,C919成功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它是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研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是继运-10后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因为年代优势,C919的技术比最新型波音737先进,价格却不及波音737一半。从2007年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成立到2017年首飞,中国历时十年,终于实现“大飞机梦”。

王大珩,这位呼吁中国研制“大飞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紧迫感在心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t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千米的军用飞机或乘坐达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从地域上讲,中国把150座

以上的客机称为“大客机”,而國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座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这主要由各国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决定的。

王大珩关心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他与航空事业的渊源从1993年就开始了。

我介入航空工业始于1993年,到现在已经十年了。那时我是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航空工业界正在讨论如何搞大飞机的问题,特别是客机。为此我参加了一个论证组到国家主要的航空基地考察。我在科学院主要抓高技术,事实上我抓高技术也非常勉强,因为我的专业是光学,这就逼着我慢慢地向高技术学习。而当时是我第一次接触航空工业,在这种情况下,航空业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就它发展的形势上讲应当是属于高科技的。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世纪交替之际,王大珩对大飞机问题更加关注了,他思索:大飞机的定位是什么?发展大飞机,应该先发展军用,还是民用?

此时,欧洲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以大型民机为平台的军用特种作

战飞机在战争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期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纪念运十飞机首飞二十周年会上了解到,我国在80年代就已经成

功研制100吨级运十飞机,并建立了大型客机的研制能力,形成了科研平台,经过麦道项目的国际合作在生产和管理水平上又有了提高。未来二十年我国民用大飞机的需求量是军用大飞机的10倍左右。我

意识到我国发展大飞机不能再犹豫徘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如果我们还是依赖从外国买大飞机,错过自主发展机遇,将永远受制于人。

王大珩的考虑十分全面,他认为发展大飞机是国民经济所急需的,要通过民机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并促进国家的经济、科技水平的全面发展。中国在发展中冀望,进入21世纪,我们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

力迅速增长,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已经具备了发展大飞机的能力。

以我为主,迎难而上

我国研制大飞机,不能不提到的就是“运-10”。1970年8月,

国家下达了“运-10”研制任务,代号“708工程”,立项时间仅比欧洲“空中客车”晚两年。这一年,与“运-10飞机”同时立项的还有“701工程”(洲际导弹),“718工程”(远望号测量船),“728工程”(秦山核电站)这几项大工程,可见国家当时对“运-10”飞机研制

是十分重视的。

“运-10”一开始是要作为首长专机,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7000km,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外对中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发展“运-10”所需

的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由我国自行研制。在“运-10”

研制过程中,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研制任务曾经一度中断,研究人员不得不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工作。1980年9月26日,“运

-10”首飞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到了1985年2月,因经费和市场等种种问题,“运-10”研究任务再次停止。

“运-10”飞机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研制一开始是以

仿制波音707为基础的,它与波音707是同一量级,但绝不是波音

707的翻版,它与波音707在布局上和电子设备上并不相同,它是自力更生与引进国外技术很好地结合。研制成的“运-10”飞机,翼展和机长40m,最大起飞重量110t,最大商载25t,从1980年9月首飞到1985年2月,一共飞行了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并7次飞越“世界屋脊”进藏,成为首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运-10”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英、苏、法之后,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100吨级大型飞机的国家。

当然,当时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油耗高、噪音大、飞机疲劳试验尚待进行,等等。但是总的说来,“运-10”研制在技术上获得的成功,激励了航空人发展飞机制造事业的决心。尽管“运-10”研制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功,但遗憾的是,“运-10”项目下马后,其生产线很快就被废弃、拆除。

“运-10”之后,对于要不要重新启动大飞机项目,业内存在意见不一的争论。民航局和军事部门反对研制大飞机,一是对技术的不肯定,二是在国际关系改善后,从美国购买喷气式飞机成本比“运-10”

要低得多。在“运-10”之后,大飞机研制在中国又经历了几次起落,经历了一番波折。

先是1985年,我国与麦道公司合作,研制生产MD-82飞机,这也是我国民机工业的第一个整机国际合作项目。后来又启动了MD-90项目。但这两个项目花费很大,也未取得较好的效益。在航空界一直有这样的传闻,有人说,麦道公司之所以与中国合作,是为了扼杀中国的“运-10”。在与麦道公司合作十余年后,机型换代为MD-90后,机身国产化率高达70%后,该项目终止了。接着是1996年,中航工业总公司与法宇航合作发展100座客机,即研制AE-100飞机,但是这个项目开始没两年便于1998年终止了。大飞机项目由此几上几下,未获得大的进展,还耗费了大量外汇,这令中国航空界备感沮丧,不少人对大飞机失去了信心。但王大珩心里想的是,与外国公司分道扬镳,这正是我们发展大飞机很好的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