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课程设计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部分丝网印刷简介 (2)

1.1 基本介绍 (2)

1.2市场前景 (2)

1.3丝网印刷的优缺点 (3)

1.4丝网印刷的承印材料 (3)

第2部分原稿的选择 (3)

2.1多色套印 (3)

2.2墨层厚度变化法 (4)

第3部分分色 (4)

3.1分色效果图 (5)

3.2图文修整部分 (6)

第4部分制版 (6)

4.1绷网 (7)

4.2刮胶 (8)

4.3烘干 (8)

将刮胶后的网框放到烘干箱中,烘干数分钟,直到完全干燥为止。 (8)

4.4曝光 (8)

4.5显影 (8)

第5部分印刷 (9)

5.1准备工作 (9)

5.2印刷 (9)

5.3印刷顺序的选择 (10)

5.4套准 (10)

5.5印刷中的注意事项 (10)

第6部分总结 (11)

第1部分丝网印刷简介

1.1 基本介绍

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丝网印刷应用范围广常见的印刷品有:彩色油画、招贴画、名片、装帧封面、商品标牌以及印染纺织品等。

1.2市场前景

丝网印刷有着批量大、价格便宜、色彩鲜艳、保存期长、交货快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认可,应用广泛。在家用电器的电路板,纺织品上的花纹,T恤、文化衫、鞋上的图案,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面板上的文字,陶瓷、玻璃、墙地砖上的装饰;各种商业广告像电器、包装、户外、固定、流动等广告平台;在包装装潢业中网印高档包装盒、包装瓶、烟包、酒包方面,特别是超大型外包装和产品外形装饰——丝网印刷应用异常广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目前其技术主要被众多印刷厂控制,而小型的个性化的丝网印刷技术传授在国内则寥寥无几,市场异常广阔!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加速了对丝网印刷材料、设备、工艺的研制和开发,使丝网印刷在同柔性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的竞争中发挥了优势。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目前,大约有70%多的宽幅面彩色丝网印刷采用专色印刷,接近30%采用四色套印,而且四色套印比例仍在稳步增加。行业调查结果表明,70%的企业年产值在100万元左右。但中国目前丝网印刷产值占全部印刷产值还不到2%,尚有很大潜力可挖,发展前景广阔。

调查显示,全国丝网印刷的油墨年用量为2万多吨,其中约54%为进口产品;丝网年用量约1000万平方米,其中约62%为进口丝网,感光胶年用量约为4300吨,其中约57%为进口产品。越是较大型的网印工厂用进口产品的比例就越大。预计未来丝网印刷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技术上会逐步提升,产业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权威人士预测,未来世界丝网印刷在印刷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将上

升到10%。毫无疑问,中国网印业正在孕育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在市场。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印市场。中国丝网印刷今后将向深度、广度发展。“深”就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国际丝网印刷界早已广泛应用计算机设计、制版、电子刻绘等先进技术,而中国对这些新科技尚处于研究试用阶段;“广”就是开发新的丝网印刷产品,如室外大型丝印广告等。

1.3丝网印刷的优缺点

丝网印刷的优点:(1) 不受承印物大小和形状的限制;一般印刷,只能在平面上进行,而丝网印不仅能在平面上进行印刷还能在特殊形状的成型物上如球面曲面上印刷,有形状的东西都可以用丝网印刷来进行。(2) 版面柔软印压小丝网柔软而富有弹性。(3) 墨层覆盖力强 :可在全黑的纸上作纯白印刷,立体感强。 (4)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墨。 (5) 耐旋光性能强:可使印刷品的光泽不变。(气温和日光均无影响)。这使得印刷一些不干胶时,不用额外覆膜等工艺。

(6) 印刷方式灵活多样。 (7)制版方便、价格便宜、技术易于掌握。

丝网印刷的缺点:(1)丝印油墨味比较重,印刷油墨容易凝固,表面不够光滑。(2)无纺布所用的丝印油墨不环保,现在都是提倡环保,所以印刷油墨一定要环保,这是现在所有商家都指定要求的。(3)丝印网点不够精美,难套色,印刷效果不甚理想。

1.4丝网印刷的承印材料

丝网印刷即利用丝网印版,使油墨附着于各种材料上所采用的技术。要印刷的材料则是丝网印刷的承印材料,是整个丝网印刷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丝网印刷的承印材料主要有纸张和纸板、塑料、纺织品、金属、玻璃、陶瓷和木材。

第2部分原稿的选择

2.1多色套印

套印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中国人民对世

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在一块版上用不同颜色印刷文字或图象,称为多色套印。这种套印古代有两种,一种是每色分别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种是在一版上刷不同颜色一次印刷。多色套印起源于宋代,用于纸币的套印。元代,出现书籍的朱墨套印。到了明代,有双色乃至四色套印的书籍。而能印出渐变层次的称彩色印刷,这种印刷技术约始于明代中期。其原理是将原稿中的色彩不同深浅,分别刻成印版,然后再逐色套印,最后完成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多色套印技术的发展与彩色印刷的萌芽多色套印术源自西汉时期织物印染中的多色印花。而书籍的多色套印则与手抄多色书籍相关。

2.2墨层厚度变化法

在彩色印刷过程中,墨层厚度对色彩再现有很大的影响,墨层厚度的一致性是衡量印品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在一定的范围内,印刷品墨层厚度合适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印刷品的色彩再现质量。尤其是在印刷电路板、厚膜集成电路、电阻等时,精确的墨层厚度是提供可靠的电性参数的保证。影响墨层厚度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静态因素,它包括丝网延伸、丝网回弹、图像和网框尺寸、丝网厚度等;另一个是动态因素.它包括刮刀硬度、刮印速度、刮印角、油墨粘度及温湿度等。

2.3墨层厚度固定法

在印刷专色配色实验过程中, 精确控制墨层厚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色样墨层的厚薄对配色的精度有很大影响, 墨层厚度改变时其颜色属性都会发生变化。在IGT 印刷适性仪上进行印刷专色配色的打样过程中, 精确地得到某一墨层厚度地色样是相当困难的, 因为打样过程是有上墨、匀墨、油墨转移等环节组成, 由上墨量控制最终的转移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由于各色油墨的比重不同, 配色时使用的混合油墨比重也不相同, 因此对于不同的配方使用相同的上墨量, 并不能得到相同墨层厚度的色样。为了精确印制某一墨层厚度的色样, 本文在称重法的基础上, 对混合油墨比重改变时墨层厚度与上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便有效控制色样的墨层厚度,这叫做油墨固定。

第3部分分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