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平衡计分卡自1992年至今,不仅获得广泛赞誉,被称为最具颠覆性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更被世界各类组织广泛采用。中国近几年也开始引进平衡计分卡。但据调查,大多数中国企业认为自己实施平衡计分卡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实施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认为中国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衡计分卡与组织的愿景、战略脱节

由于主导平衡计分卡实施的人多为人力资源背景的人,他们一谈到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就认为是员工绩效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就想“管”人。他们对平衡计分卡一知半解,认为仅仅是一套绩效考核工具;不就是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量化指标吗,过去公司没有量化考核,现在只要有量化考核就会有效果。过去仅用财务指标“管”人,现在可用四方面“管”人,一定会将员工“管”得老老实实。

殊不知不管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都分为组织层面绩效管理与考核及员工层面绩效管理与考核。绩效考核是对结果进行评估,而绩效管理包括了绩效考核,它更强调过程管理,包括从绩效计划(预算与年度计划)到日常辅导、结果评估、绩效面谈、激励的全过程。绩效考核是“引导”,引导员工做你希望的事情。要想设计好考核系统,必须理清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要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什么就可得到什么。

对于组织层面来说,想得到的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与考核是一种手段;而对于员工层面来说,企业想要的是满足流程目标对岗位的要求,包括时间、质量、成本与员工能力提升,因此员工考核更侧重于平衡计分卡的流程指标与学习成长指标,即流程指标与能力模型考核。目前国外基本以能力考核为主,但中国企业实施能力模型难度巨大,建议中国企业暂缓能力考核,学习成长指标以培训指标为主,将培训做细、做深。

当然,中国95%的组织没有清晰的愿景与战略,他们简单地认为愿景就是口号,战略就是目标。而且目标也仅仅是老总的主观臆断,根本未进行系统分析,而且不知道实现目标的手段何在,到底要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独特价值,谋取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很难将目标分解下去。

由于不清楚愿景、战略与计分卡之间的对应关系,选取KPI(关键绩效指标)仅仅凭岗位职责简单分析,导致KPI选取不当而产生部门冲突、团队精神破坏、员工不满等,不但未解决现有问题,反而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二、缺乏横向协调

很多组织在设计平衡计分卡之前都未进行业务流程优化,造成部门间横向不协调。实际上,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组织必须由自我为中心(生产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而企业业务流程的核心目的是如何识别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让客户选择我们,关键看我们流程上的核心能力即流程反应能力如何,而流程反应能力如何关键看流程上各部门的协作能力。因此在计分卡设计之前必须先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以保证各部门的协同作战,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三、未将职能部门纳入管理

由于职能部门很难量化考核,其考核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因此好多组织在设计平衡计分卡时未将职能部门包括在内。

要想对职能部门的业绩进行衡量,必须对其功能进行定位。过去职能部门只发挥职能行政管理角色,现在环境要求职能部门更多地发挥战略角色,即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内部变革的推动者与领导者,要积极主动地承担绩效提升责任,帮助业务部门提升绩效。

职能部门除有自己的平衡计分卡外,要引入联系计分卡。笔者曾为某上市公司设计平衡计分卡,对所有职能部门不仅设计了其本身的计分卡,而且均引入联系计分卡,如为办公室主任设计计分卡时,由于办公室主任有督导各部门年度计划完成的职责,因此除为他设计其计分卡四个层面的KPI外,还引入联系指标——各部门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与办公室主任的奖励挂钩。

这样做的结果是职能部门都开始围着业务部门转,主动为业务部门服务,业务部门看到职能部门态度的大转弯,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大家都积极地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跨职能的团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四、将平衡计分卡简单地层层分解

由于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层级概念,所以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就误以为公司级计分卡可简单分解成部门计分卡,部门计分卡又可简单分解为个人计分卡。其实,公司级、部门级与岗位级之间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战略协同关系,是战略目标从上到下的层层落实与从下到上的层层推动,就像钟表一样,员工比作钟表的秒针,部门为分针,公司是时针。秒针推动分针,分针推动时针,三者之间是一种协同关系。如公司层的战略目标是EVA(经济增值)或ROI(投资盈利),根据战略协同关系进行分解,营销部为收入、回款等,生产部为成本、流程时间、产量等。各部门的战略目标共同支持并推动公司层的战略目标,各部门的战略目标应根据部门的职能战略来确定,不是简单的分解。

五、平衡计分卡与管理流程脱节

管理流程包括年度计划制定流程与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许多企业的平衡计分卡由人力资源组织制定,年度计划由办公室组织制定,预算由财务部组织制定,三者各自为政、互不相干。

实际上,平衡计分卡的KPI指标值需要通过预算流程确定,而实现指标值的行动方案需要在制定年度计划时确定,而年度计划与预算又是对应互动关系,是战略计划的具体体现。因为平衡计分卡是一套战略管理工具,它必须与预算管理流程、年度计划制定流程无缝相连,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否则,相互不支持,企业根本不可能实现战略目标。

笔者曾为近百家企业做过咨询培训,发现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流程与年度计划流程缺乏或不完善,基本是为做预算(年度计划)而做预算(年度计划),根本未考虑战略。平衡计分卡要想实施成功,必须想方设法完善管理流程,以达到内在战略的一致性。

六、平衡计分卡某些核心KPI由于缺乏数据,未纳入管理

中国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薄弱,平时缺乏必要的数据统计,很多重要的KPI未纳入管理,导致关键事项难以完成,无法取得预期绩效。

缺数据意味着缺什么?意味着缺乏管理战略的流程。如中国许多汽车、中药等多产品种类或复杂制造流程的公司,居然不知道每种产品的收益率是多少,这种情况意味着缺乏管理产品成本的流程,而产品成本是影响战略的核心关键绩效指标。因此,缺乏核心KPI数据的公司必须先完善监控该KPI的流程。

七、决策层未参与或重视不够

由于平衡计分卡是一套战略管理工具,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推行平衡计分卡是一场非常复杂的变革管理过程,必须有足够的沟通教育、互动讨论,必须让每位员工都认可并主动积极地支持变革。如果仅由人力资源或其他部门牵头是不可能顺利推行的,必须由公司高管亲自领导,高管从资源上给予全力支持才行。

首先,因为多数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组织的战略缺乏深刻认识,只有高层管理团队才能较好地描述正在实施的战略。其次,高层管理人员具备进行战略选择的决策权,战略是在可选择的行动中进行权衡取舍,决定要抓住哪些机会,更重要的是决定要放弃哪些机会。最后,虽然理解战略是必须的,但是,高层管理人员对平衡计分卡项目是否有认同感是真正决定平衡计分卡项目成功与否的因素。

八、企业文化不支持组织变革

由于中国企业等级观念较重,文化不够开放,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不能敞开胸怀沟通,经理不敢直面问题,不敢得罪人。在绩效管理中,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特别是非财务指标,经理上报的数据不真实,全是最高分(完成了挑战值),导致员工的绩效考核部分地流于形式。

笔者曾咨询的一家国有企业就出现过类似问题:组织绩效管理很成功,但员工绩效考核出现普遍满分的现象。为此笔者的解决方案是进行企业文化变革,强化员工的行为边界;提高部门绩效与奖励权重,减低岗位绩效的权重;同时加强员工培训,这才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九、没有必要的战略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作保障

平衡计分卡不是简单的绩效考核工具,是系统的战略管理体系,要想让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生根,以创造并保持企业的持续卓越,必须将平衡计分卡的制定与执行流程形成战略管理制度,对每一环节都作出详细规定,特别地要对平衡计分卡实施的领导机构与执行机构作出详细安排,以保证每一环节都落到实处。

一般地,在绩效管理制度中应规定:战略规划部或办公室担任平衡计分卡实施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组织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部担任实施小组副组长,负责员工绩效管理。

十、把平衡计分卡作为ERP的一部分

目前许多做ERP软件的企业都开始利用平衡计分卡来完善自己的ERP软件功能,将平衡计分卡的四层面指标考核嵌入到ERP中,硬说自己的ERP包括了平衡计分卡,结果很多企业误认为只要上ERP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实施平衡计分卡。

其实,平衡计分卡是公司战略管理工具,而ERP与其相比仅仅是职能战略管理工具或战术管理工具。实际上企业到底应选择什么样的管理工具,关键看企业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