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驱旋转下套管技术在川渝页岩气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驱旋转下套管技术在川渝页岩气的应
用
摘要:顶驱旋转下套管装置是高端下套管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下套管过程中不能旋转下入和泥浆不能循环的问题;降低大位移井、水平井遇阻导致套管下不去、下不到位的情况;大大减少大位移井、水平井工程事故复杂率。
本文就顶驱下套管技术的背景、技术及设备情况及进行分析与介绍。
关键字:顶驱;下套管作业系统;驱动工具
一、顶驱旋转下套管技术简介
常规下套管方法是利用动力套管钳旋转套管完成上扣,在下套管期间不能快速循环、旋转和上下活动套管柱。该方法不仅效率低、质量差,而且动用的人员多、风险高。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深井、大位移井、大斜度井等高难度井越来越多,在这些井的下套管作业中,会面临着例如缩颈及全角变化率大的井段难以下入;套管长时间与井壁接触易发生粘卡;下入套管柱时产生压力激动压漏地层;遇阻后无法下入时,需要将套管柱全部起出,重新组合通井钻具进行通井,降低作业时效等问题。常规下套管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这些高难度井下套管作业的要求。
顶驱下套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能够同时实现套管的旋转、上提下放及钻井液循环,极大地提高下套管作业的成功率; 取代了传统下套管作业中动力套管钳和吊卡等装备,减少下套管作业中施工人数,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能够为套管管柱传递一定的下压力等。
系统本身具有自密封机构,能够实现与被夹持套管的内部密封。
二、顶驱旋转下套管国内外应用情况
国外顶驱下套管装置研发较早,主要生产厂家有Canrig、Volant、Weatherford、Franks、Offshore Energy、Tesco及 Premiere 等。
装备的主要
特点如下:
加拿大Tesco公司的顶驱下套管装置研发较早,并广泛应用在套管钻井及下
套管作业中,该公司的顶驱下套管装置通过顶驱的液压源,使驱动机构上、下油
缸充油,推动驱动机构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夹持机构与套管的松开或夹紧。
该
装置的夹持机构为卡瓦牙结构,驱动机构为楔形锥面结构。
这种结构的下套管装
置对管柱的夹持力随下放管柱重力的增大而增大,当下放管柱的重力过大时,卡
瓦牙夹持机构会损坏管柱表面,因此该结构的下套管装置适用于中浅井。
美国Weatherford公司的顶驱下套管装置的工作原理与Tesco公司的产品相似。
该顶驱下套管装置已经在英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以及中国的番禺海上等
地成功应用。
其不同特点有:与重力补偿装置集成一体化;内部安全锁定机构能
够防止套管柱的脱落;形成了一套外夹持机构的专利技术。
主要产品有液压驱动的TorkDrive TM350和 Tork-Drive TM750 HD。其中TorkDrive TM的额定载荷是3500kN,适用于114.3~244.5 mm(4~9in) 的套管,最大旋转扭矩为47.45 kN·m (35000 lbf·ft)。TorkDrive TM750 HD的额定载荷是7500 kN,适用于168.3~355.6mm(6~14in) 的套管,最大旋转扭矩为108 kN·m (80000lbf·ft) 。
美国SureGrip TM的工作原理与 Tesco 公司的产品相似,都采用液压驱动。其不同之处是:SureGrip TM采用新型的钢球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套管柱的微痕夹持,特别适合在深井、超深井等恶劣环境中应用。
(二)国内技术现状
国内最近几年才开始对顶驱下套管装置进行研发,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
究院作为国内套管钻井的先驱,己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纯机械式简易下套管装装置。
其装置具有可上提下放管柱、驱动套管钻进、保持钻井液循环、减少套管螺纹损
伤等功能。
但是主要操作由人力完成,操作工序复杂。
研究的另一种顶驱下套管装置,其工作原理与Tesco公司的产品相似,都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其主要产品有XTG178和XTG244两种型号。
该厂已经完成了顶驱下套管装置的现场应用,大大提高了管柱下放效率。
三、顶驱旋转下套管在川渝页岩气地区的应用
页岩气井水平位移大,狗腿度高,页岩的理化特性井场导致井眼失稳,沉沙和掉块严重,且后期面临高泵压大排量压裂等难题,很难确保套管顺利下入。
部分页岩气井水平段长度超过2000米,井斜角度最高可达112°,狗腿高达
9.94°/30米,此种情况导致下下套管磨阻大,套管下入困难,套管承受较大的
压应力,容易产生破坏。
以焦页194-12HF井为例,该井计算井身结构:φ244.5mm套管
×825m+φ215.9mm井眼×3009m。
钻井液性能:密度1.29g/cm³,塑性粘度
23mPa.s,动切力8Pa。
该井完钻井深3068m,水平段长1588m。
产层套管生产厂
家为天钢,套管尺寸为139.7mm,壁厚12.34mm,扣型为TP-CQ,上扣扭矩为21-16.5kN.m最佳扭矩为18.5kN.m,下入产层套管共计271根。
下套管作业前,通过软件模拟(套管下入可行性判断经验:下放的钩载>30%静止的钩载,即可保证套管正常下入),使用常规下套管技术,套管下入至
3009m,下放的钩载254.2kN,静止的钩载542.3kN,下放钩载远远大于静止钩载的30%。
当套管下至2700m时,发生螺旋屈曲,该作业方式不能能保证本井套管
顺利下入。
利用软件计算结果显示,套管下入至3009m,下放的钩载414.9kN,静止的
钩载542.3kN,下放钩载远远大于静止钩载的30%。
且预测管柱下入过程,未发
生螺旋屈曲,该作业方式能保证本井套管顺利下入。
下钻到底,旋转套管扭矩14.02kN·m。
该井实际施工情况:焦页194-12HF于2021年4月22日23:00开始作业,
下入时速5分钟/根。
4月23日20:30下入至约2500米遇阻,按照上一根套管下入的钩载无法正常下放,此时开始旋转旋转下放,转速30r/min,扭矩13kN.m下放正常。
此后一直按照上述扭矩转速旋转下放套管至4月24日凌晨0:30全部套
管下入完毕,下入时速8分钟/根。
作业过程中每20根灌满泥浆,未建立循环。
套管下完后用旋转下套管设备循环至4月24日3:30,开始拆甩设备。
四、结束语
旋转下套管技术能显著降低长水平井、上倾井和其他复杂井眼轨迹情况下的套管下入难度,确保套管安全下放到位。
由于下套管过程中可旋转套管串并适时循环钻井液,旋转下套管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避免下套管遇阻等事故的发生。
相比于传统“上提下放”的下套管方式,旋转下套管方式降低了下套管过程中的过大的冲击载荷,降低了因套管串发生疲劳后造成的损伤概率,进而降低了套变发生的可能性。
从现场应用效果评估,旋转下套管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裂丢段率和丢段长度,对保持页岩气井筒完整性起到了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来,王辉,王力.简易套管钻井技术及专用配套工具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7,35(5):25-28.
[2] 王海娟,张晓东,张毅,等.浅析套管钻井技术[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10):25-28.
[3] 肖绍嵩.新型套管下入系统的结构组成[J].石油矿场机械,2004,33(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