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101期第3期2009年9月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G AOX I A O SH I Y ANSH I G ONGZ UO Y ANJ I U
Serial N O.101,NO.3
Dec.2009
・队伍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沈剑敏,陈 强,张巧颖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结构是配置高校实验室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些高校对实验技术队伍的规模、年龄梯队、学历结构、专业配套、职称结构等方面在认识上进入了新的误区,从而引发了新的群体结构不合理现象。本文从配备优秀实验管理干部入手,对关系实验技术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结构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实验管理干部;群体结构
1 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新问题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结构是配置高校实验室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年龄老化、学历过低、知识面偏窄、技能低下、职称偏低的态势,加上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未能形成高、中和初级实验技术人员梯队的状况,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一直是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1~7]。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日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对作为实验教学主力军的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些高校由于忽视了实验技术工作的特点,无节制地扩大实验技术队伍编制,出现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由于过分强调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从而引发了新的群体结构不合理现象;实验技术系列的职称和待遇长期得不到改观,严重挫伤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尽管各高校发展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合理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2 实验技术人员新的管理体制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以后,过去分属各教研室下的实验室汇聚成了一个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场所,对实验室和其中人员的管理模式相应地转向中心化管理。实验中心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技术服务平台,由实验技术人员搭台,教师唱戏。有了合理的定位,就可以明确实验技术队伍工作任务和目标。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0730651).
●作者简介:沈剑敏,(1963-),女,浙江绍兴市人,硕士,高级实验师,从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和实验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9-03-253 配备精干公正的实验中心管理干部
根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体制,中心主任由管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授担任,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学术与技术指导,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和全面建设等工作,而中心副主任有的高校是从实验技术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实验中心副主任既是中心主任的助手,也是联系上下级关系的纽带,更是实验中心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执行者。因此,实验中心副主任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实验员,把精力多放在办好事情上,对事不对人,正确处理好有利益和无利益工作的分配。这样既有实干能力又有领导品质,才能在实验人员中产生威望和感召力,才能巩固领导地位、行使权利,使这个集体有亲和力,这支队伍有战斗力。所以,在实验技术人员中选拔具有良好思想作风、较强责任心和事业心、较高实验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实验中心副主任,是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的关键之一。
具体可以在现有实验技术人员中通过聘任制的形式,选拔实验中心副主任,人事部门会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学院组成招聘小组,就实验中心管理设想和方案,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严格选拔。聘任人员签订三年聘用合同,实行实验中心工作目标负责制,进行聘任中期和终期的完成目标考核与考评,克服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有效地改善实验中心的管理状况。
4 实验技术队伍合理的规模数量
我们必须承认,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仪器设备大幅增加,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在校学生规模迅速膨胀,实验教学任务也日益繁重,的确需要扩大实验技
术人员的定编数量。但是,有的高校急于求成,连年大批选留毕业生,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的固定岗位上,一时间,甚至出现了人浮于事的现象。
为了保障实验技术队伍科学、有序的发展,高校应该结合实验队伍自身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需要,依照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以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任务确定实验技术人员编制,科学设岗,合理调整,认真做好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规划;采取固定编制、临时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复合式编制管理模式;通过引进、兼职、返聘等多渠道引进人才,实行灵活弹性的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出入制度,使实验技术队伍总人数达到适度规模,与学生、教师人数保持适当比例,并且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提出工作目标要求,以期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实验技术队伍[2,3]。
5 实验技术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
过去实验技术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近年来,已有大量年轻的本科生、硕士生毕业补充到实验队伍中来,队伍平均年龄已大幅下降。但是,实验技术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随着老实验员的陆续退休,一些长期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的实验技术、经验不可避免地面临失传;此外,虽然年轻人有激情、冲劲,但也不乏冒失、浮躁,有些实验学科需要实验员具有沉稳、踏实的品性,要静得下性子、耐得住寂寞,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在岁月中磨练和实践中历练的;再者,由于每年有大批量新毕业的人员充实到实验队伍中来,在某个年龄段出现了“扎推”现象,没有形成年龄梯队,势必影响将来晋升职称等的个人发展,这同样不利于实验技术队伍的稳定。
面对这种新情况,首先,我们要纠正观念,不要一窝蜂地过分强调实验技术队伍的年轻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规划,提倡老中青三结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年龄偏大一点未必是坏事,只要有梯队、不断层,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就行。结构合理,队伍才能稳定。其次,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导师制,选配一些长期承担主干实验课程、具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且具有副高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担任年轻实验人员的指导老师,负责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实验技能、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指导[4]。充分体现新有干劲,老有经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传帮带制度。
6 实验技术队伍合理的学历结构
实验室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是脑体并用的劳动,许多日常工作具有脏、毒、苦、累的特点,具体而平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各种技术服务,他们的工作成就,往往不表现为独立的成果,而是融合于教学、科研成果之中。这不仅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更要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敢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高能低就只能造成人才浪费和人员不稳定,而低能高就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实践表明,在实验技术工作中,理论水平高的博士不一定比动手能力强的本科生好用。
所以,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实验技术队伍,不要一味去追求高学历,这是一个误区。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职高、本科、硕士、博士兼有,建立实验技术队伍合理的学历结构,按需设岗,科学配置,实行双向选择,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明确责、权、利,发掘各层次人力资源的聪明才智和实际效用[5]。
此外,引入终身教育理念,改变把获得学历看成是一劳永逸的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层次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每一次接受进修培训的学习机会,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跟上实验技术发展的步伐,完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7 实验技术队伍合理的专业结构
实验技术是一门独立的、技术性很强的科学,涉及的工作内容大到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仪器设备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以及技术消化应用和功能开发。小到准备教学实验、配制药品试剂;以致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等。应当有独立的专业来培养专门的初级、中级、高级实验技术人才。然而,目前一些高校主要是从本校选留毕业生到对应专业的实验岗位上,忽视了实验技术工作的专业特点,没有对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技术的专门训练,以致技术偏离,专业不对口,使得很多精密仪器设备的功能没有开发出来,造成投资效益降低。尽管引入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但是,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实验技术人才仍然匮乏。
针对这种情况,第一,我们应该改革用人制度,从实际出发,追求好用,不追求好看。明确用什么类型的人,用理论研究类型的人,还是用专业技术高、动手能力强的人,建立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第二,实验技术队伍要受专门的教育,随时跟上实验技术发展的步伐,建立长效的实验室人员培养机制。建议在某些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技术专业,专门培养既懂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一定专业方向,熟悉现代实验管理和维修,以适应新时代实验要求[6]。第三,实验室管理工作已从过去单一化的准备实验和看管仪器,逐渐引入了信息化管理、共享平台系统、实验室开放等管理手段,需要形成专业配套齐全,能够实行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实验技术团队。所以,在人员引入方面,要避免“近亲繁殖”,可以聘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人才。同时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一专多能,一岗多能,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最大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术水平的真正提高[7]。
8 实验技术队伍合理的职称结构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一切待遇都和职称挂钩,基本工资、岗位津贴、住房补助,甚至取暖补助等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职称的高低。然而,实验技术人
96
第3期 沈剑敏,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