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2
▪ 掌握内容:
▪ 掌握与临床症状相应的组织病理学及发生 机制。
▪ 掌握炎症对探诊深度的影响、探诊深度及 附着水平的临床意义、骨上袋与骨下袋的 区别。
牙龈炎症和出血 牙周袋的形成 牙槽骨吸收 牙松动和移位 牙周病的活动性
第一节 牙龈出血和炎症
▪ 一、临床病理: ▪ 时间:2-4天
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 泌细胞因子、PGE2 大量破骨细胞形成和牙槽骨 吸收 二、牙槽骨吸收的病理: 1、炎症 :陷窝状水平吸收 2、创伤:一般形成垂直吸收
41
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
三、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1、水平型吸收(horizontal resorption) :牙槽间
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致牙槽 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 2、垂直型吸收(vertical resorption) :牙槽骨发 生垂直方向或斜形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 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多。大多形成骨 下袋。
18
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二、 牙周袋的病理:
1、软组织壁:牙周袋的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学
1)牙龈呈暗红色
慢性炎症期局部血循环阻 滞
2)牙龈质地松软
结缔组织中和血管周围胶原破坏
3)牙龈表面光亮,点彩消失 牙龈表面上皮萎缩,组织水肿
4)有时龈色粉红且致密
袋外侧壁纤维性修复但内壁仍炎性改变
42
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
1) 一壁骨袋:常见于牙槽间隔区,该处颊、舌侧骨 壁均被破坏,仅存一侧邻面骨壁。
2) 二壁骨袋:多见于邻面间隔破坏而仅剩颊、舌两 个骨壁。
3) 三壁骨袋:袋的一个壁是牙根面,其他三个壁是 骨质,即邻、颊、舌侧皆有骨壁,
4) 四壁骨袋:牙根四周均为垂直吸收所形成的骨下 袋,具有颊、舌、近中、远中四面骨壁。牙根位 于骨下袋中央,骨壁不与牙根相贴合。
2、早期病损
4
▪ 时间:慢性炎症期 ▪ 临床:牙龈红肿,探诊
出血,龈沟加深 ▪ 病理:浆细胞为主, 静脉
回流受阻,牙龈缺氧, 炎症区胶原丧失,白细 胞浸润,上皮钉突明 显,但上皮附着位置不 变
3、确立期病损
5
时间:慢性炎症扩展和加 重期
临床:牙周袋形成,X线有 牙槽骨吸收。
▪ 病理:以浆细胞渗出为 主,结合上皮向根方生 长,并从冠方与牙面剥 离,牙槽骨吸收,胶原破 坏
21
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根据根面壁的表面形态研究,牙周袋底可见五 个区域: a、牙结石覆盖牙骨质区 b、附着菌斑覆盖牙石 c、非附着菌斑围绕附着菌斑向根方延伸 d、结合上皮附着区 e、结合上皮根方可有结缔组织部分破坏区
22
3、袋内容物:菌斑、软垢、龈沟液、食 物碎渣、唾液蛋白、白细胞、脓液等
23
5)探诊后出血及有时疼痛 6)有时袋内溢脓
袋内上皮变性变薄有溃疡. 毛细血管充血
袋内壁有化脓性炎症
19
▪ 袋底结合上皮通常短于正常龈沟的结合上皮
20
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2、根面壁: 1) 结构改变: 1) 牙骨质表面脱矿(袋内) 2) 牙骨质高度矿化(牙龈退缩) 2) 化学改变:袋内根面脱矿,钙磷含量降低,暴露 得牙根面钙磷镁氟增多 3) 细胞毒性改变:牙骨质中可渗入有害物质内毒素
第一节 牙龈出血和炎症 5、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龈沟探诊可超过
3mm,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冠方未与牙面 剥离,形成假性牙周袋。当有牙周袋形成时, 有附着丧失,一般情况下探诊的深度大于附 着丧失的程度。治疗后相反 6、龈沟液:增多。
12
13
第一节 牙龈出血和炎症 ▪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
5) 混合壁袋: 垂直吸收各个骨壁的高度不同
43
44
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
3、凹坑状吸收
(osseous
crater)牙槽间
▪ 临床:可为健康牙龈
▪ 病理:血管扩张,龈沟液 (GCF)增多,白细胞 (主要为PMNs)移出血 管壁至结合上皮和龈沟 区,炎症浸润区约占结缔 组织的5%
1、初期病损
3
▪ 时间:4-7天
▪ 临床:牙龈红来自百度文库,探诊 可出血
▪ 病理:血管增生扩张。 主要为淋巴细胞(约 75%),及中性粒细胞 浸润,炎症区占15%, 胶原破坏,白细胞吞噬 细菌,上皮出现钉突。
2) 复合袋(compound pocket) :累及两个以 上
3) 复杂袋(complex pocket) :螺旋形袋
40
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
骨丧失(bone loss):牙槽骨吸收增加或骨新生减少 或二者并存时,即发生骨丧失致牙槽骨高度降低。
一、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菌斑中的细菌释放LPS等到龈沟 免疫细胞及成
▪ 概念: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冠方与牙面剥离,结 合上皮根向移位,附着丧失的量为釉牙骨质界至牙 周袋底的距离(或牙周袋的深度减去龈缘到釉牙骨 质界的距离)。
14
假性牙周袋
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
牙周袋
牙龈炎
牙周炎
15
▪ 测量方法:从CEJ 到 袋底的距离
▪ 意义:代表了牙周支 持组织的破坏程度。
16
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三、牙周袋的类型 1. 根据牙周袋的形态
以及袋底位置与相 邻组织的关系:
1. 骨上袋(suprabony pocket)
2. 骨下袋(infrabony pocket)
39
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2. 根据牙周袋累及牙面 的情况:
1) 单面袋(simple pocket) :累及一个牙 面
4、晚期病损
6
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龈沟液增多和牙龈探诊出血。
7
2、牙龈颜色: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 色,炎症范围可波及附着龈,纤维化或上皮 角化时可见牙龈色变浅或呈苍白色。
3、牙龈外形:牙龈肿胀,龈缘变厚,龈乳头 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点彩消失 。
4、牙龈质地:牙龈变得松软脆弱
9
10
11
▪ 龈袋(假性牙周袋): 龈沟的加深是由于牙 龈的肿胀或增生使龈 缘位置向冠方移动, 而结合上皮的位置并 未向根方迁移,此为 假性牙周袋,或称为 龈袋。
假性牙周袋
牙龈炎
17
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 龈沟,是牙周炎的最重要 的病理改变之一 。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牙龈结缔组织的炎症 胶原纤维的破坏 结合 上皮的根方增殖 牙周 袋的形成 利于菌斑的 堆积 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