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名城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长汀名城概况转帖

(一)地理状况

长汀是福建省龙岩市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段,闽赣边界。东距省会福州532公里。介于东经115°58′~116°43′,北纬25°11′~26°51′之间。东临连城县、上杭县,西南与武平县接壤,北接宁化县,东北和清流县相邻,西和西北同江西省瑞金市、石城县交界。东西最大横距6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6公里,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17万人。长汀县政府驻汀州镇,位于县境北部,距龙岩市130公里,距江西瑞金市40公里。现辖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童坊镇、新桥镇、馆前镇、河田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乡、庵杰乡、策武乡、宣成乡、羊牯乡、三洲乡、红山乡、铁长乡等10个镇8个乡。2006年总人口50万人,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客家人),

也有少数 族。境内地势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海拔238~1459米。

北部山岭有鸡公岽、天华山、大悲山、吊子脑、梁石山等,东部山岭有白砂岭、石壁山、云峰岩、观音山、菇莲嶂、龙湖山、鹅公岽等,西部山岭有梅山顶、石水牛、归龙山等,千米高峰共19座。中部丘陵主要有卧龙山、东华山等。除城区为盆地外,还有河田盆地、三洲盆地、濯田盆地、南山盆地、中复盆地、新桥盆地等。河流主要为汀江,全长220公里。汀江支流主要有濯田河、刘源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铁长河、郑坊河、七里河。闽江水系有童坊河、陈连河。赣江水系有古城河。地貌结构基本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685.6毫米。

(二)历史沿革

西汉时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建安郡。晋代属晋安郡新罗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长汀县,隶属汀州。唐、宋、元、明、清,长汀城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民国2年(1913)废府,长汀县属汀漳道。1929年3月,红军入闽,建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1931年10月,设立汀州市。1932年3月,在长汀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区建立汀东县。1933年9月,分长汀县部分城区建兆征县。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恢复长汀县,隶属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翌年改属福建省第七区专员公署,专员驻长汀。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长汀,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

(三)城市特点

长汀是著名的客家祖籍地、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圣地,客家民俗和客家建筑具有特色,古城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是古汀州府治所,是著名的八闽古城,为闽粤赣三省边界重镇。现存古城墙、文庙、天后宫、云骧阁、朱子祠等文物古迹和遍布城乡的府第式客家民居。客家牛角屋、围龙屋格局独特,堪称客家民居典型。长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中心城市,也是福建省红色区域的首府。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在此开展过革命

活动,瞿秋白、何叔衡就义于此,现保存有大量的革命文物。长汀被誉为客家首府,是孙中山、李宗仁、郭沫若、李光耀等人的祖籍地,有十分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汀江河被海内外誉为客家母亲河。长汀是福建省粮食基地县,又是“毛竹之乡”和“木头县”,林地面积18万公顷,毛竹林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林木蓄积量1002万立方米。玉扣纸、香菇、笋干等远销海内外。旅游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四)城市现状

长汀县以农林为主,轻纺与机械工业近年发展较快。赣龙铁路与龙长高速公路和319国道在长汀过境,连接江西、广东两省。邮电通讯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区居民全用自来水,街灯通明,电力联网。县城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现有中小学301所,小学教学点393个,在校学生9万人。1995年经福建省政府验收,全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体育运动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五)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

长汀县1995年编制完成了名城保护规划。其指导思想是:以保为主,全面兼顾。重点保护“三山一水一轴”的古城格局。三山为北山、塔山、乌石山等汀州名胜景区;一水为汀江,形成江滨绿带;一轴为卧龙山金沙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三元阁古城楼—宝珠门古城楼的城市历史发展轴。以此轴为中心,周围为名城重点保护区。把南大街辟为旅游文化步行街,其建筑、街容尽量保持原貌。设计出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样板房”,把一些民居危房改造成青瓦屋面,层高统一,使居民既能改善生活条件,又不破坏名城建筑风貌。同时转移一部分居民人口,将卧龙山北辟为新城区。开辟四条旅游线路,把所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联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