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与实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意涵与实现机制
作者简介:周建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陈正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研究。摘要: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系统、动力机制和学习过程,其关系模式、实现路径及发展趋势均在实践中呈现出独特性。通过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意涵,促进高职院校治理机制臻于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2]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在宏观的国家层面、中观的地区层面以及微观的单位层面,原有的治理体系遇到新的压力与挑战,面临着变革甚至重构的问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也反映着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进程。然而,当前无论对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是对于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应的理论研究尚未跟进,实践探索也处于初始阶段,亟待深化和拓展。因此,本文在国家治理新理念的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分别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意涵和机制展开探讨。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意涵(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含义1.治理与学校治理作为一个概念,治理在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被广泛运用。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发布的《我们的全球之家》的研究报告对治理做出界定:治理是多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3]依照教育社会学的观点,现代化本身是一种进程,教育是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推动力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治理逐渐拓展到对教育领域的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于1997年发布名为《治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学校自其创设就与治理问题相伴。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指出,学校必须有某种社会方向。[4]学校治理问题的提出及其引起的持续关注,准确地说是由学校
中一些简单而微小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这些结果在作为整体的学校中相互作用与渗透,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和方式,并对学校运行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现代教育治理下教育管理权力的合理重构,必须坚持权责明确及权力重心适度下移的原则。[5]2.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研究者指出,教育组织的关键性制约就是合法性。[6]治理体系是规范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它在实践中被客观建构,又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对社会现代性的研究,产生了注重研究复杂性的科学,学者们呼吁把普遍主义“置于具体背景中来加以认识”[7]。在这个意义上讲,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在将治理的普遍主义置于高职院校背景中。作为一个特定类型的教育组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本质上包括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治理体系的三个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理想状态,这体现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双重属性,它承载着教育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这又表现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的和动态的制度运行系统,且这种制度体系和运作方式处于不断调整优化的实践过程之中。从最一般的类的角度看,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范畴大致包括了制度精
神、法人制度、行政制度和职能制度等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8]通过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要素间的特定逻辑,促进治理实现机制臻于完善。(二)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征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系统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的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教性和职教性,从高教性出发,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履行大学的四大职能,认真把握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形成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框架;从职教性出发,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特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点。开放开门办学意味着要整合和引进各种社会资源,这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涉及校政、校行、校企、校会等组织间关系及其内外部运作过程,因此,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如何在运行中统筹协调体现高教性的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和体现职教性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同时,如何以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培养,也应纳入这一开放系统加以统筹解决,才能将已经封闭甚至僵化的组织结构再度开放出来。2.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动力机制高职院校现存的治理体系还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办学体制机制不能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学校运行成本过高而效率较低,院校内部基层治理主体的自治程度偏低,师生参与治理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内外部主要治理群体间的关系还不够协调,动态稳定的治理机制尚未完全确立,这使得高职院校治理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些院校甚至存在明显的治理困境和局部性的治理危机,亟待重建治理体系。而这些压力、挑战、冲突、困境和危机也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动力,但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制度,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最长久的动力机制。3.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学习过程治理体系是在办学实践中习得的。从发展阶段和环境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经历了规模扩张,在专业门类、校园面积和在校生规模等方面均大为扩展。当前,内涵建设正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议程,如何建立一套规范、科学、高效、有序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助力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外在的要求,更是内在的需要。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期间,院校领导能力建设是一项重点任务;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院校建设期间,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是一项重点任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学习过程。(三)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包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