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书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概括《说书人》中“说书人”的特征,理解说书人形象。
2.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说书人形象。(重点)
2. 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难点)
三、课前准备:完成《说书人》的预学案
一、导入:
我姓霍,很高兴来到我们二高,和同学么一起交流和学习,
唇轻启,启人间兴亡与分合;醒木惊,惊混沌乱世梦中人;
长褂褪,褪不去铮铮傲世骨;笑还礼,礼一生传奇余后尘。
这四句话为我们塑造的是说书艺人形象特点。
师陀在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位说书人的形象,课前我们进行了预学,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师陀《说书人》
二、课文详解
(一)、说书人是一个的人
快速阅读课文,结合内容具体说说,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小说从哪些方面对说书人进行刻画的?
作者多方面塑造人物,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
三次的外貌描写:
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为他穷困病死做了铺垫。
明确:孤苦善良
孤苦:第一,“他压根儿没有家”。第二,他以说书维持生计。第三,他因贫病而死。
善良(还有人说他善良,你怎么看?)
他以说书为生,说的内容是古代人物如武松、鲁智深、孙二娘,“封神”、“七侠五义”、“精忠传”的故事,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大众心中的英雄。是道德意义上的惩恶扬善。是从道德理想上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给底层的人们一种精神的安慰。
孤苦、善良、完整地刻画了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一个“苦人“形象。
同学们,这样一位孤苦、善良的人为何因贫病而死?他为什么没有结婚生子?为什么满腹故事却贫病交加、死无棺木?
表面上看是因为他贫穷。而本质上是他处在那个社会环境之中。
(二)、小城是一个社会。
让我们一起回到小城,看看小城里的人们是如何对待说书人的不幸?
分析13-24 和27段
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13-24段
表现出人们怎样的内心?冷酷无情麻木
自读第27段对说书人的嘲弄
【背景】写作时间1942年,这篇文章选自《果园城记》,这部作品着重描写的是“从前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间果园城社会的“生活样式”。
总结:
说书人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人关心他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没有人关心他是否娶妻生子等精神生活,没有人在他生病而且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给他送医送药、嘘寒问暖。他缺少的是社会及其周围人群的关爱与温暖。人们对他唯一的关心,是听他说书取乐而已。所以,他对他人的存在唯一的意义,就是说书人与听众之间最简单的关系,就是用他的劳动换取几个“制钱”的关系,这个最简单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他被遗弃的人生悲剧。通过他的“死”,把他这个苦命人被人们和社会遗弃的悲剧,进行了最为形象、最为刻骨铭心的描写。他的“灵柩”被几个好心的人抬去乱坟岗下葬,所谓“灵柩”,就是用芦席包捆,所谓“下葬”,就是挖个坑埋了。他最后告别这个世界、告别人生舞台的情景是极凄凉的:抬他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其中甚至有人嘲弄地说:“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如此结局可谓凄惨至极。
文章通过这些人来表现小城的冷漠和无情,还有没有其他方式来表现?
文中有没有关于小城景物的描写?同学们找一找,并加以点评?这是怎样的小城?
第8段:“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它的大殿原先在我们心目中是多么雄伟,现在又如何卑陋;先前我们以为神圣的现在又如何可怜了啊!”
分析:小城变得荒凉,卑陋,可怜,小城失去了生机,走向了衰败
第26段:“接着我们转上小路,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有谁看见过乱葬岗吗?一片接连着阡陌的荒地,累累的无主坟墓,点缀坟墓的栒祀和野草。”
分析:荒凉,充满死亡的气息,埋葬一切
第28段:“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①小城外的景象荒凉。
②说书人死后,无人给小城带来幻想、感动、生气,小城人们的内心更贫乏荒凉。
④小城人们面对死亡冷漠,面对生命麻木,其内心的冷酷让“我”感到荒凉。
⑤回忆中美好的事物,那些传统文明一逝不再来,对逝去的眷恋焦虑造成了“我”内心的渺茫、空虚。
“写《果园城记》是要让人看见那个黑暗、痛苦、绝望、封闭、落后、冷漠、麻木、该被诅咒的社会……”__《果园城记·序》
(三)、读出一个的“我”
刚才我们解读了说书人的故事,借助说书人这面镜子也看到了小城的病态,而所有的一切是“我“叙述的,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我”这个人物形象?用意何在?
面对这么冰冷的现实,“我”有着怎样的感受?这种情感爆发集中在哪一段?
1.个别读第28段
2.(情感:表达我无限的哀痛和深深哀悼,同情哀悼、赞美敬仰)
①“我”与小城人们的态度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小城人们漠视生命的态度的批判。
②“我”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通过我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人生境遇、小城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情感态度,更有助于表达主旨。
通过“我“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底层民众的同情。遭遇悲惨的“说书人”是苦难底层民众的代表,他们苦苦挣扎,最后悲惨离世,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对社会混乱、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批判。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作者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对说书人技艺的赞美之情。
师陀在《果园城记·序》中写到“我有意把这小城写成中国一切小城的代表,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寿命,像一个活的人”,他也指出“小城才是这本书中的真正主人公”。
小城是这部短篇集的真正的主人公,作者是将它作为老中国传统的象征来写的,表现出了作者借小城思考民族性格与命运的创作动机。在这里,小城已泛化为民族的整体存在,它是中国一切乡村小城的代表,他不仅仅是对小城的爱憎,而且是更延伸到了对自己国家的爱恨上。
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也衬出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的:
这堂课我们以“说书人是一个的人、小城是一个社会、读出一个的“我”三个问题的解读了小说的主旨。
四、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解读小说的方法,解读鲁迅的小说《祝福》
五、板书设计:
孤苦善良
说书人:身份低贱命运悲惨被社会抛弃陨落同情
侠义勇敢精神滋养善良的种子升华赞美
小城:沉闷冷漠麻木无情荒凉衰败衰亡批判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韩少功《我心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