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新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新解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令语文教师们颇感为难,总有顾此失彼的担忧。本文从“创设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抓关键巧设疑,引导学生探究”、“多种方式
整合,增强学生感受”三方面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教学;整合;设疑;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40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
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本身,而忽略了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的内在意蕴。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而对诗句的本身意思只需要“大体把握”即可。从“以学生为本”这个高度出发,我认为新课标
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多种方式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在文字上通俗易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的注释来理解诗句应该
说不难,但要学生较好地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深远意境,就很有难度。因为其中的情
感和意境大多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限于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他们面对文字所能产生的
表象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所以制约了学生对美好情感、意境的体验和领悟。《新课标》中
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古诗的教学中可以将多种方式进行整合应用,如把图画、音乐、散文甚至是相关的生活场景整合到古诗的
教学中去,这对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帮助的。如我在教学《春日》中“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时,学生对“景物一下子焕然一新”的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的感受,不能
在大脑中形成景物“一时新”的表象,也就是学生不能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不能体验到欣赏
美好事物带来的愉悦情感。我就出示多幅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找找能感
受到“一时新”的图。于是有的同学从茵茵绿草中感受到了“一下子焕然一新”,有的同学从大
片金黄的菜花中感受到“焕然一新”。
二、抓关键巧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推”和“敲”一字之差,贾先生为何茶饭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进行“推敲”了。贾岛和尚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
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
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又
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的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
一两个字词中,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一“绿”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句中一“裁”字,等等,在学习中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应该抓住
这些字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泊船瓜洲》中我们可以问问学生,这“绿”是
否换成“到”、“过”等词,想想为什么呢?在《咏柳》中让学生想想:“裁”是否用错了?树叶能是“裁”出来的吗?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过反复读、悟,体会到“绿”不但是
写出了春天来了,更是女人仿佛看见了江南大地一下子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体会到了“裁”字不仅写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更是让人感觉到春风就像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在装扮
美丽动人的春天。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光是为了让学生领悟诗句中字词的精妙,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三、创设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创新
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古诗具有简洁而意境
深远的特点,注重诗句的言外之意,这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研究表明,广泛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创造人格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在古诗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演中创新
这里所讲的“演”是指老师用表演的手段鼓励学生体悟诗句的言外之意,进行联想、补充
和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组织指导一位学生演一演
李白是怎样送别老朋友的。这位学生在久久注视“天边”之后,忽然用袖拂面,并作举杯喝酒状,还以指代笔在空中“画”了起来。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解释说李白送别老朋友时,想起这
一别后不知何时方能相见,心中自然伤感,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所以用袖子擦眼泪。又因为
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心中有感,自然马上要喝酒写诗了。师生都不禁为他鼓起了掌。这样
的表演不是好看,而是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深入地阅读,展开了联想,继而进行了有创意的表演,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画中创新
课堂上画古诗是指以“画”为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位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草》时,就引导学生画一画诗中描述的“草”。学生在细读诗句后,有
的画了嫩黄色的草,说从“春风吹又生”这句中看出来这草刚长出来,应该是这种颜色;有的
画的草是斜着的,说是诗中写“春风吹又生”,肯定当时吹着风,那么草肯定是斜的。学生在
画画中主动地读悟诗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这自然是一种创新。
(三)写中创新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
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在《赠汪伦》一诗教学的最后,老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
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他。在老师的鼓励下,学
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给他们创设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机会吗?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扩写、续写,这也是鼓励学生创新的一种方法。如“无
边光景一时新”,究竟是怎么个“一时新”,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的蚕妇,在第二天她会向别人说些什么?而后又怎么做?我们可以
让学生学完诗句后接下去续写。
古诗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能死搬硬套。让我们
的学生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体会学习古诗的乐趣,领略古诗韵味,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我国的
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