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7)——词义的引申与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③在为人上,指厚道,
不刻薄。“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上。”④在味道上,
指“醇厚、味道浓”“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
疾形。” ④ (味道)醇厚
①
(物体)厚度大
积土多
③(人)厚道
②(礼物、赋税)重深
红
赤子 赤发 红色
炎热
热
赤道 赤方
赤: 大火
空
赤手 赤字 虚空
纯洁
纯真
赤诚 赤胆
词义的扩大-江、河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响
古义:
回声
后起意义:
声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江水》
词义的扩大-色
古义:
脸色
后起意义:
颜色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子:婴儿、孩子
劝学:干越夷貉之子, 生而同声,长 而异俗。
金:金 属
劝学: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儿子
三国志·吴主传: 立子亮为太子。
黄金
墨子:请献十金。
词义引申规律5-由实词到虚词
• 如: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例: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
。
在词义发展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 在完全相异,而在于同中有异。
古今异义表现在如下方面
• 词义范围 • 词义感情色彩 • 词义程度轻重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 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 “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节授课内容
• 词义的引申 • 古今词义的变化
词的引申义
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
义叫引申义。 • 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
如“月”的本义为“月亮”,“一个月时间” 为引申义。 “城”的本义为“城墙”,引申出“城市”义。 “防”的本义为“堤坝”。直接引申义:堵水、 防水。
• 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有时会残留在地名、 人名中)。如“祲”(jìn),古人指不祥之气,妖氛。 可以组成休~(“休”,吉祥)、~兆(不祥之兆)。 再如,“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古人认为“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还有:魃/ 旱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魈/山魈(xiāo, 传说中山里的独脚鬼怪)
相因推导
引申义和本义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推导实现引申。如: “危”本义为陡峭、高峻。陡而高则易倾,故引 申为不稳定。“解” 由肢解引申为松懈。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旷了,以至“空 了”,因此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词义引申的方式
(1)辐射式引申 并列式引申,也称作“放射型”、“并列式
同本源是词同列一举语:源“,半后”来、分“化班成”若、 干“意判义”相、关“而别不”完、全“相辨同”的、词。 “这片些“词的读音和字形往往也随 之分半化:,“由物于中语分言也的”发。展,都 匀可班能:变“得分彼瑞此玉很也不”相。同,意 义之间判联:系“可分能也变”得。难以辨认, 自得别形:体“也分随解之也变”得。彼此毫不 相干辨。:确“定判同也源”词。,有三个必 要的条片件::“判音木近也;”义。通;有古 代语都言具资有料“、分训开诂”资这料个或意字义形
古今词义的发展
1、古今同义词——基本不变
基本上属于基本词汇,如人马牛羊天地,日月风雨霜雪, 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大小轻重长短等等。
《说文解字》
埃,尘也 皑,霜雪之白也 秕,不成粟 唉,应也 巢,鸟在木上曰巢 尝,口味之也 澄,清也 厨,庖屋也 慈,爱也
《新华字典》
灰尘 白(叠):皑皑白雪 子实不饱满 应人声 鸟搭的窝 辨别滋味 水清 厨房,做饭菜的地方 仁爱
古代汉语
上节内容回顾
如何探求词的本义——之因形求义 • 年(甲、金文)
《说文》:“谷孰也,从禾千声。”甲文字形是从人 从禾,象人背着庄稼,表示谷物成熟。本义是谷物成 熟,有收成。 《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年。” 《穀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结合《说文》、《春秋》、《穀梁》的记载,可证“年” 的本义是收成好。 •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杜甫《诸将》:“汉朝陵墓对南山。”
听凭 苏轼《定风波》:“一 蓑烟雨任平生。”
任用 《尚书·大禹谟》:“任贤勿
责任、任务
贰。” 《孟子·告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担子 《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 rèn
任 抱 《说文》:“任(ren2),《大雅·生民》:“是任是负。”
rén
保也。”
假 如(假借义)
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接近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汇的发展
1. 旧词的消亡
• 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辂” (lù),本来指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这种车 消亡了,“辂”也就不用了。再如:“跽”(jì),本 来指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后来这种姿势不在采 用,这个词也就不用了。
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考察本义与引申义,需要注意语音和字形的变化。 语音的变化: 本义与引申义通常是用一个字来表示的,读音也相同。
但也有例外。 引申义改变了读音。比如前面提到的“朝”(chao2)与
“朝”(zhao1)。还有“骑”(qi2)与“骑”(ji4)。“说” (shuō)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说服。改读 (shuì); 字形的变化 一是代表本义的字形变了。比如“其”“益”。 二是为引申义另外造了字。弟(dì) 由弟弟引申为尊敬、 顺从兄长,改读(tì),后来造了“悌”字。
担当 《史记》:“是时武安君病,不任
行。”
担保 《周礼》:“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
信任 《诗·邶风·燕燕》:“仲氏 任只,其心塞渊”
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
• 直接引申义为近 引申义,同本义 之间一般是一词 多义的关系。
• 间接引申义为远 引申义,同本义 之间可以是一词 多义的关系,也 可以是同源词的 关系。
为证。
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相似类比:
A 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池”由护城河引申为水池。“英”由花朵引 申为英雄。“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王的坟墓。
B 功能作用相似。如“关” 由门闩引申为关卡。 “屏”由屏风引申为屏蔽、遮挡。
C 方式情态相似。如“奮”由鸟展翅引申为举起、 扬起。再如:“集”本指群鸟栖止在树上,引 申为聚集。
古今异义词
1.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比如现在的“言 简意赅”,但字形已经变化了。“行李,《左 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
2. 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如:“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 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2)链条式引申
• 也称直线式、递进式、连锁式、串连式、延展式引申, 就是从本义引申出甲义,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由乙义 引出丙义,这样接连引申,一环套一环。
• 功:本义是工作、事情,如“上入执宫功”(《诗 经·七月》);从工作的结果引申出成绩和功效义,如 “故事半古之人,而功必信之”(《孟子·公孙丑 上》);从成绩大小、成效高低引申出成就、功业、事 业,如“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平”(《孟子·公孙丑 上》);再由此引申出功劳,功勋,如“劳苦而功如此” (《史记·项羽本纪》)。功的这些引申义是一个接一 个引申出来的。
荀子:天有常道。
际:两墙相合处
说文:壁会也。
边际
李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间:门的缝隙
说文:隙也。
中间、时间
孟子:七八月之间旱。
词义引申规律-3 —从部分到整体
市:物品交易的场所 城市、都市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 刘克庄:年年跃马长安市。
宇: 屋 檐
诗经:八月在宇 。
住处、房屋
史记:各安其宇。
词义引申规律-4 —从整体到部分
理:治玉
治理其它 天下太平
理发
道理 纹理 抽象的条理
通顺 通达
词义引申规律
1. 从个别到一般
裁:裁 衣
裁剪、删减别的事物
孔雀东南飞:十四学裁衣。 文心雕龙:剪截浮词谓之裁 。
治:治 水
治理国家、百姓
孟子:举舜而敷治焉。
孟子:治人者食于人。
词义引申规律-2 —从具体到抽象
道:道 路
道理、公理
史记:会天大雨,道不通。
• ①工作,事情——②成绩,功效——③成就,事业—— ④功劳,功勋
朝:早晨 朝见 朝拜 朝廷 朝代
兵:兵器 士兵 军队 战争 军事
表:毛朝外的
皮上衣
外衣
直接引申义
(近引申义)
外表
标志
间接引申义
(远引申义)
返回本章目录
(3)综合式引申:词义引申的上述两种基本方式,并不是截然 分开的,许多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往往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练习 《史记·范雎列传》:“习战阵之列。” 习惯 《荀子·大略》:“政教习俗,相顺而后 行。”
具:饭食→ 备办饭食 → 准备、备办 (本义) → 齐备 … → 全部、都 (虚化为副词)
词义引申中的假借
从前、本来、刚才(假借义)
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向:北窗 朝向、面向
趋向、奔向
七月: 塞向墐户
说文: 北出牖也
引申。这种方式,是以本义为中心,并列地引 申出多个意义,即是说,这种方式的多个引申 义都是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
厚,本义,据《说文》“厚,山陵之厚。”可知,
指山陵土地积土多。常用引申义有:①在物体上,指
“厚度大”。“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
解牛)在赋税、礼物、赏赐等义上,指“重”“深”。
3)被别的词或短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 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 但后代改变了说法。如“倡优”现在用“艺人、 演员”来代替。
• 如:“蚍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再如“老骥伏枥”,骥→骏马/千里马 枥→槽 。 “不刊之论”,刊→改正。现代汉语都只在成 语中作语素使用。
相关借代
A、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借甲代乙。 如“齿”由门牙、牙齿引申为年龄。
B、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客体,或 相反。如“树”由树立、栽种义引申为树立、 栽种的对象——树木。“书”由书写义引申为 书写的对象——书籍义。“雨”,由动作行为 的主体引申为动作行为本身“(雨、雪)落”
C、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人。如“兵”由兵器 引申为士兵、战争等。“木”由树木引申为棺 材。“丝竹”引申为乐器。
三、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了解词义的所以然
文 文字、天文、水文 《山海经》:“文首白喙。” 题 题目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豹,文题白身。” 2、以简驭繁地掌握词义 习 学习、练习、习惯、熟习
熟悉 晁错《言守边塞疏》:“习地形,知民心。” 学习 《韩非子》:“莫如修仁义习文学。”
習 反复扇动翅膀 《礼记》:“鹰乃学习。”
温庭筠《菩萨蛮》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古词 今 义
脸 颧骨部分
面
脸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皮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兽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肤
间接引申:在直接引申的基础上再引申。即所谓的 “展转为他训”。
朝
早晨(本义)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日已
出……,而月又未没,是朝也。”
《水经注·巫山、巫峡》:“有时朝发白帝。”
朝见(直接引申)
《战国策·赵策》:“率天下诸侯而朝
朝廷(周间。”接引申)
柳宗元《论师道书》:“明日造 朝代(朝间。接”引申)
《史记·滑稽列传》
词义的扩大-购
后起意义:
泛指买东西
古义: 悬赏征求
夫今樊将军,秦 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户。 《史记·刺客列传》
信乃令军中毋杀 广武君,有能生得者 购千金。
《史记·淮阴侯列传》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脸
上古-中古
指颧骨 部分新妆,鬓轻双脸长。
旧词消亡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
1)基本消失。《现代汉语词典》基本不收,或标明 <书>。如上文《尔雅·释兽》中的一些词语。再 如《尔雅·释言》:“靡、罔,无也。”其中, “靡”、“罔”皆标<书>。
2)成为语素与其他语素组成词。如:“友”一般不 单用,而出现在“朋友”、“友谊”等词语中。 “户”一般不单用,而出现在“窗户”、“户口” 等词语中。再如:《尔雅·释诂》:“监、瞻、 临、俯、相,视也。” 在现代汉语中都只作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