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什么【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什么【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学实
践】
近些年来,国内产生了许多教学流派,比如,“尝试教学法”“生本教育”等等。这些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应该学习。可是,对这些教学方法,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拿来”模仿,亦步亦趋地“照猫画虎”,教学效果未必好到哪里去。究其原因,是没有吃透这些教学方法的精髓,不知道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些教师把某些教学方法当做现成的灵丹妙药,似乎有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会直线上升,不考虑时间、地点、学情的差别,不钻研教材,对教材没有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是难以成功的,或者虽有点成效也难以为继,缺乏生命力。那么是否教学就不需要教学方法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学是需要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自己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产生的基石
老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摆脱愚昧的束
缚而来到学校的。一切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有灵性的学生而产生的,没有了学生,也就无需教学方法了。所以说,教学方法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一经老师登台讲课,教学方法就已经客观存在了。照本宣科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只不过是一种没有经过老师思考提炼的最笨的教学方法而已。
你要上台讲课,你就有了一种教学方法,你要想让学生学有所成,你就必须要研究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选择、建立教学方法的基石在哪里呢?在学生那里。要相信:学生自己有学会知识、运用知识的智慧和悟性。这是一切教学方法产生的基石,这块基石坚固无比,什么样的高楼大厦都可以建筑其上。从古至今,人类的所有文化都是建立在这块基石之上的。试想一下,哪一种文化现象不是人类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自己建造的呢?
有了这块基石,对学生而言,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够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潜力,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有了这块基石,对教师而言,他面对的不是砖头瓦块,而是有灵性、有悟性的学生,他会想尽种种巧妙方法,帮助学生解脱愚昧的束缚,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让每个学生依自己的禀性都学有所获。
二、对两个教学方法的分析
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的理解,这一说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师方面。教师
自觉不自觉地承认了学生有学会知识、运用知识的智慧和悟性,否则学生是“依靠”不动的。二是在学生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这也暗合于学生“我能学会,我能行”的理念,使学生在“忘我”的学习中,不自觉地抛弃了自卑、自傲,患得患失的思想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这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其实它的立足点还是在学生,还是要“依靠学生”。它的精髓是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里已暗合于学生有学会知识、运用知识的智慧和悟性的理念,学生在不自觉中已进入到这一领域。学生在自学尝试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也就是到了孔子所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地步,这时教师的讲解就有了针对性,就是在给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以上的两个例子,提法不同,本质相近。
三、对教学的分析
先来看学。我们说学生有学会知识、运用知识的智慧和悟性,是说学生有无穷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但是学生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悟到悟,这中间有一个桥梁,那就是思考。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增强这种思考力。知识
只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才能真正转化为精神养料,才能滋润着我们的头脑和心智,提升我们的素质,增强我们的能力。所以说,思考是消化、吸收精神养料的“器官”。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才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梯。题海战之所以被遗弃,就是因为这一方法更多的是在就题论题,没有给思考留下时间与空间,不思考题背后的智慧,或者说思考的力度不够,只是在现象中摸爬滚打,有量无质,终无益处。这是强调学习要思考。
再来看教。俗话说:“文以载道。”看似冰冷的教材,它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比如,就拿数学课来说,不同的地区所用教材的版本不同,教材的内容安排,具体的例题、习题不同,但是,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一样的,不同的例题、习题反映的智慧是相同的,同样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同样能够学好数学。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教材背后的智慧。人类的智慧全部都公开在教材之中,想藏都藏不住,只不过是要想读懂它,那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一些聪明的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那么教材对他们来讲,就不是冰冷的知识陈列,而是有“生命气息”的“教育者”,教材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更多的是针对那些不太聪明的学生,读不懂教材的学生而存在。教是一个觉他的过程,是用教材的智慧加上教
师的智慧,去引导学生思考,去感应学生的智慧。这是强调教学要引导。
其实,教学是一个整体,没有离开教的学,也没有离开学的教。你看书自学,是书本在教你;你听老师讲课,向老师质疑,是老师在教你;你与同学讨论,是在互教互学。而这些过程又是你学习悟道的一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哪里能分辨清教与学谁先谁后呢?所以,教师不能把教与学硬生生地分开,关键是要学生积极地学起来、思考起来。只有让学生思考起来,教才有所依附。
四、解缚教学法的提出
__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到:“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温总理的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代替不了的。老师的智慧代替不了学生的迷惑,反过来说,学生的聪明才智也代替不了老师的迷惑。学生对所学知识忽然间的领悟明白,还于他本身。由此可见,教学的本质就是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智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