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改造加固安全性检测鉴定模板

建筑结构改造加固安全性检测鉴定模板
建筑结构改造加固安全性检测鉴定模板

安全性鉴定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报告日期: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报告审定:

关于本鉴定报告的使用说明:

1. 根据委托单位的委托要求和有关的现行鉴定标准、结合实际鉴定条件进行本项目的鉴

定工作并编制鉴定报告。

2.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的规定、结合房屋结构的具体情况

评定建筑物的安全性等级,安全性等级分为Asu、Bsu、Csu和Dsu四级。

3.在鉴定结论中,建筑物安全性等级的分级标准如下:

Asu级——安全性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Bsu级——安全性基本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Csu级——安全性不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Dsu级——安全性严重不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4. 本鉴定报告无编写、校审人员的签字和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专用章无效。

5. 本鉴定报告的有效期:在建筑物正常使用条件下,本鉴定报告的有效期为一年。如需

延长本鉴定报告的有效期,应委托鉴定单位经现场查勘后出具书面的延期意见。

6. 本鉴定报告如有换页、漏页、涂改或剪贴者无效。

7. 未经鉴定机构书面同意,本鉴定报告的复印件无效。不得对本鉴定报告内容进行部分

复制。

8. 如果设计单位在该建筑物加固设计时认为确有必要进行补充或扩大检测且具备检测条

件时,可根据设计需要另行补充或扩大检测。

9. 如对本鉴定报告有异议,请在报告发出后15个工作日内向鉴定机构发出书面意见,鉴

定机构将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本页以下空白】

某建筑物

安全性鉴定报告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鉴定的目的及内容 (2)

1.鉴定目的 (2)

2.鉴定内容 (2)

三、鉴定依据 (3)

四、现场检测设备 (4)

五、房屋基本情况和原始资料调查 (4)

六、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 (5)

1.建筑物倾斜度检测 (5)

2.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查 (7)

3.建筑物结构布置检查 (7)

4.墙体厚度及拉结筋配置检测 (8)

5.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情况检测 (9)

6.混凝土强度检测 (10)

7.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检测 (11)

8.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 (11)

9.建筑物裂缝检测及结构缺陷检查 (12)

10.围护系统检查 (12)

七、结构承载力验算和抗震措施核查 (13)

1.结构分析模型和结构计算参数 (13)

2.结构承载力验算 (14)

3.抗震措施核查 (18)

八、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定 (19)

九、房屋结构的抗震鉴定 (20)

十、鉴定结论 (20)

十一、处理建议 (21)

十二、附件 (22)

安全性鉴定报告

一、项目概况

该建筑物位于……,总建筑面积约1600㎡。该建筑物平面布置为矩型,形状大致规则,主要结构总平面尺寸约为118.1m×8.1m,主要开间为23.8m、10.2m、3.4m,进深为6.3m。结构形式为二层砖混结构,首层层高3.8m,二层层高3.7m,建筑总高度为7.5m,建筑物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该建筑物按后续使用年限30年(A类建筑)考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建筑物建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教学楼使用至今,设计资料缺失,施工资料缺失,在使用期间未进行过主体结构改造,安全状况不明。现委托方拟对该建筑物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1、建筑物首层的外承重墙保留,内承重墙全部拆除;2、建筑物二层的原使用功能为教室,改造后使用功能为办公室、卫生间。因此委托方委托我单位对该建筑物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

我单位根据委托要求,在原始资料调查、现场调查及现场检测的基础上,以委托方提供的建筑装修设计图纸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为荷载取值依据,按拆除建筑物首层内承重墙,增设混凝土梁柱托换结构后的结构状况建立结构计算模型,进行了承载力验算,核查了抗震措施,根据现行的鉴定标准、结合该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评定结构安全性、提出安全性鉴定报告。

图1 建筑物正立面图2 建筑物侧立面

二、鉴定的目的及内容

1、鉴定目的

根据委托方的委托要求,对建筑物拟进行改造,将涉及结构安全性和结构加固设计,需对其按拆除建筑物首层内承重墙,增设混凝土梁柱托换结构后的结构状况,依据现行的鉴定标准进行安全性鉴定,以作为其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的依据。

2、鉴定内容

按照委托单位的要求,依据相关的结构规范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次安全性鉴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筑物倾斜度测量

现场选取该建筑物的转角部位,采用DT202C型电子经纬仪进行倾斜度测量,测出其该建筑物主要转角部位在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方向的最大水平位移值、最大倾斜率(包括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为分析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变形提供依据。

(2)地基基础检测

为了查明建筑物的基础情况,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开挖二处基础检查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和基础埋深情况。

(3)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检查

对建筑物整体承重结构的结构型式、梁柱墙布置、轴线尺寸以及楼层层高进行检查和分析,并研究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布置合理性。

(4)构件截面尺寸抽样检查

采用钢卷尺检测各层主要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检测的构件应包括承重墙体和混凝土柱、梁、板等结构构件。

(5)混凝土抗压强度抽样检测

采用钻芯法检测原结构混凝土楼面梁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并作为本次鉴定确定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的依据。

(6)梁、板钢筋配置检测

采用DJGW-2A钢筋探测仪主要对首层结构的梁、板的钢筋(纵筋、箍筋和墙柱拉结筋)配置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钢筋直径、数量及间距等;同时凿开部分混凝土梁、板的保护层,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筋直径。

(7)烧结普通砖强度抽样检测

采用ZC-4型测砖回弹仪用回弹法抽检承重墙体的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

(8)砂浆抗压强度抽样检测

采用SJY800B型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用贯入法抽检承重墙体的砂浆抗压强度。

(9)结构构件损伤及缺陷检测

详细检查各构件的外观质量,采用钢卷尺、激光测距仪和读数显微镜等检查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开裂状况,对承重墙体和混凝土梁、板、柱存在的变形、裂缝分布、长度、宽度及开展情况进行测量,并拍摄裂缝、渗漏等图片。

(10)围护结构检查

检查建筑物室内外地坪、雨蓬、挑檐、门窗过梁等构件的使用状况以及屋面防水状况,并观察是否存在开裂或损坏。

(11)根据现场实际检测结果,对该建筑物现有承载能力进行复核、对构造措施进行核查。

(12)根据上述承载力复核结果和构造措施核查结果,依据相关鉴定标准评定该建筑物的安全性,提出该建筑物的安全性鉴定报告,并提供加固处理建议。

三、鉴定依据

根据本项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本次鉴定范围、内容和该工程的设计施工年份,本次抗震鉴定所依据的有关国家法令、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如下:

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4、《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_796-1999)

5、《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7)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0、《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1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3、《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

14、其它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

15、委托方提供的新的装修图纸和该工程的有关资料

四、现场检测设备

现场检测设备主要包括:

1、K3-205混凝土取芯机

2、DJGW-2A钢筋定位检测仪

3、DT202C电子经纬仪

4、YH65-YHGJ-5M钢卷尺

5、瑞士徕卡Leica DISTO TM D2激光测距仪

6、WYSK-100X读数显微镜

7、150X0.02mm游标卡尺

8、SJY800B型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

9、ZC-4型测砖回弹仪

五、房屋基本情况和原始资料调查

该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和原始资料调查汇总于表1:

表1、建筑物基本情况

六、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

现场调查及检测包括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三个子单元,调查情况及检测结果分项描述如下。

1、建筑物倾斜度检测

现场选取该建筑物的部分转角部位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了倾斜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建筑物主要转角部位,相对测高为6.8米的顶点最大水平位移值为42mm(包括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最大倾斜率为6.18‰,大于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规定的倾斜变形允许值,但对于两层高的楼房尚不至于显著影响结构安全。现场检查发现在建筑物部分转角处构件存在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同时,该建筑物的上部主体结构和围护墙体未出现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裂缝,表明地基基础没有出现显著影响结构安全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的目前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倾斜度测量结果详见表2。

表2 倾斜度测量结果

2、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查

根据建筑物具体情况,现场开挖检查了2处承重墙体下基础布置情况,检查位置分别为:轴线5×B处和轴线5×C处。经现场检查,砌体结构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基础详细情况见图3。现场检测发现基础土质类型为黏土,较密实。未发现地下水位。

1-1

图3轴线5×B、5×C处基础

3、建筑物结构布置检查

该建筑物结构整体的平面形状为矩型,轴网整齐,基础类型为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为砖混结构,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传力途径明确,结构整体性一般,结构布置基本合理。现场对结构轴线的几何尺寸和层高采用激光测距仪和钢卷尺进行了测量核查,部分检测结果详见表3,各层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件2。

表3 轴位几何尺寸检查结果

4、墙体厚度及拉结筋配置检测

在现场采用钢筋定位检测仪,随机在该楼房中抽检混凝土柱与墙体之间的拉结筋配置,并测量了墙体的厚度,抽检结果详见表4。该建筑物承重墙体厚度均为240mm。混凝土柱与墙体之间未发现有拉结筋。

表4 部分墙体拉结筋配置检测结果

5、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情况检测

在现场对该建筑物部分混凝土柱、楼面梁板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情况采用钢卷尺、游标卡尺、钢筋定位检测仪进行了抽样检测,部分抽检结果详见表5,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及布置情况详见附件2。

表5 部分柱、梁、板几何尺寸及配筋抽检结果

底筋220+2

6@150/200

16

底筋214 6@250

底筋420 6@150/200

底筋214 6@250

底筋225+2

6@220

22

底筋220+2

6@150/200

18

底筋214 6@250

面筋:无

底筋:短边6@150;长边

6@200

面筋:无

底筋:短边6@150;长边

6@200

面筋:无

底筋:短边8@150;长边

6@200

面筋:无

底筋:短边6@150;长边

6@200

6、混凝土强度检测

在现场采用钻芯法随机抽样检测了二层梁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见表6,检测报告见附件1。原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详,抽检的梁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为:26.0~36.1 MPa。

表6 混凝土构件强度抽检结果

7、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检测

现场采用回弹法检测了承重墙体的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检测结果显示:首层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换算值在3.60~6.21MPa之间,二层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换算值在4.16~5.72MPa之间,检测结果详见表7。

表7 部分承重墙体烧结普通砖强度抽检结果

注:砌块抗压强度换算值与平均回弹值关系根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确定,f=0.02*R2-0.45R+1.25。

8、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

现场采用贯入法检测了承重墙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结果显示:首层承重墙体砂浆的抗压强度换算值1.4~2.5MPa之间,二层承重墙体砂浆的抗压强度换算值1.1~1.4MPa之间,检测结果详见表8。

表8 部分承重墙体砌筑砂浆强度抽检结果

注: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与贯入深度关系根据《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确定。

9、建筑物裂缝检测及结构缺陷检查

在现场检查了建筑物的裂缝情况,发现个别墙体和部分混凝土板出现收缩裂缝,没有发现因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结构性裂缝。少数屋面板出现因收缩裂缝引起的渗漏现象,个别屋面板出现露筋、钢筋锈蚀现象。

10、维护系统检查

在现场检查了该建筑物围护系统的使用现状,包括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围护砖墙、女儿墙、门窗过梁等构件的使用状况。发现室外地坪局部有沉降收缩变形;部分围护隔墙出现收缩裂缝;女儿墙、门窗过梁等围护构件没有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使用状况基本正常;各层门、窗等维护部件出现破损变形,不具备正常使用功能。

在现场检查了该建筑物屋面防水状况,发现屋面局部防水层有修复现象,少数屋面板防水层有破损,出现渗漏现象。

七、结构承载力验算和抗震措施核查

1、结构分析模型和结构计算参数

根据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建立结构空间分析模型,并确定结构计算参数的取值。详见表9。

表9 结构计算参数取值一览表

图4 结构空间分析模型

2、结构承载力验算

(1)墙体受压承载力及高厚比验算

建筑的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物首层部分承重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二层极少数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且二层承重墙体、屋面结构及屋面使用功能均未进行改造。详细验算结果见附件3,部分墙

体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见表10。建筑的高厚比验算结果表明,首层和二层墙体高厚比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表10 墙体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

(2)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的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物首层少数承重墙体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二层承重墙体抗震承载力满足计算要求。详细验算结果见附件3,部分墙体验算结果见表11。

表11 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

(3)混凝土梁承载力验算

该建筑物原使用功能为教学楼,现拟改造为办公楼,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装修图纸表明,该建筑物屋面结构、屋面使用功能及装修荷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4.1.5条,不怀疑其屋面结构可靠性不足。对该建筑物的二层混凝土梁进行承载力验算,建筑的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在轴线1-3×B-C、35-37×B-C处,由于二层增加了墙体荷载和板面装修荷载,二层部分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详细验算结果见附件3,部分验算结果见表12。

表12 二层混凝土梁承载力验算结果

(4)混凝土板承载力验算

该建筑物原使用功能为教学楼,现拟改造为办公楼,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装修图纸表明,该建筑物二层在轴线1-3×B-C、35-37×B-C处拟改造为卫生间,其他楼屋面结构附加恒载未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对该建筑物在轴线1-3×B-C、35-37×B-C处的二层楼板进行承载力验算,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4.1.5条,不怀疑其他楼屋面板可靠性不足。

建筑的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在轴线1-3×B-C、35-37×B-C处,由于二层增加了墙体荷载和板面装修荷载,部分楼板的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部分验算结果见表13。

表13 二层混凝土板承载力验算结果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题库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题库《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试题 一、选择题: 1、鉴定单元中细分的单元,一般可按地基基础( )和围护系统划分为三个子单元。 A、主体结构 B、混凝土结构 C、砌体结构 D、上部承重结构 E、屋面部分 2、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安全性鉴定( )哪一个是错误答案。 A、危防鉴定及各种应急鉴定 B、房屋改造前的安全检查 C、建筑物改变用途或使用条件的鉴定 D、临时性房屋需要延长使用期的检查 E、使用性鉴定中发现的安全问题 3、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可靠性鉴定( )哪一个是错误答案。 A、建筑物大修前的安全检查 B、建筑物有特殊使用要求的专门鉴定 C、重要建筑物的定期检查 D、建筑物超过设计基准期继续使用的鉴定 E、为制订建筑群维修改造规划而进行的普查 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中详细调查的承重结构检查,包括( )以下哪一个是错误答案。 A、基础和桩的工作状态 B、构件及其连接工作情况 C、结构支承工作情况 D、建筑物侧向位移和局部变形 E、围护系统使用功能检查 5、砌体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性鉴定,应按位移非受力裂缝和( )等三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级。 A、承载能力 B、构造 C、有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 D、风化 E、裂缝

6、木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性鉴定,应按位移、干缩裂缝和( )三个检查项目的检测结果,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级。 A、承载能力 B、虫蛀 C、裂缝 D、危隐性的腐朽 E、初期腐朽 7、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性鉴定,应按位移和( )两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级。 A、裂缝 B、承载能力 C、构造 D、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 E风化(或粉化)、 8、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报告不包括以下内容( ) A、工程地质状况 B、建筑物概况 C、鉴定的目的 D、检查、分析、鉴定的结果 E、结论与建议 9、对承重结构或构件的使用性鉴定所查出的问题,可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取以下措施( ) A、考虑经济因素而接受现状 B、减少结构上的荷载 C、加固或更换构件 D、临时支顶 E、 停止使用 10、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正常使用性鉴定应根据其所含各种构件的使用性等级和( ) 和进行评定。 A、各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B、结构的侧向位移 C、结构的整体性等级 D、围护系统的工作状态 E、其承重部分的使用功能等级 二、判断题: 1、已有建筑物是指已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建筑物( ) 2、为制订建筑群维修改造规划而进行的普查,应进行可靠性鉴定( ) 3、建筑物有特殊使用要求的专门鉴定,可仅进行正常使用性鉴定。( )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问题的研究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28T11:34:29.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1期作者:吴新成[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投入使用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它与使用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紧密相关的。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标准的可靠度原则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国情,提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水平将有利于生产、生活水准的改善,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也符合建筑物业主的利益和要求。 身份证号码:32062419660507**** 南京双佳涂装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投入使用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它与使用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紧密相关的。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标准的可靠度原则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国情,提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水平将有利于生产、生活水准的改善,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也符合建筑物业主的利益和要求。关键词:建筑工程;可靠性;结构设计通过工程界无数人员的长期摸索和不懈努力,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也取得了质的变化和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 一、安全性设置标准的探讨 (一)可靠性理论需要继续完善发展可靠性理论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将定性的\"安全\"概念尽可能量化,是结构设计理论的重大进步,并成为国际上的主导潮流。我国在这方面已处于先行地位,理应坚持和发展。建筑结构设计再退回单一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当然也不能将可靠性理论绝对化。一方面,对土木工程某些领域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而难以应用,可不必勉强统一,到条件成熟时再考虑不迟。另一方面,对难以实现定量统计的因素以及因经济发展而引起应超前考虑的社会及人文因素的变化,可以用经验修正的方式对可靠指标及各种分项系数作适当调整来加以反映。 (二)建筑结构可靠度标准应依据现况调整我国目前的可靠度是采用校准法于80年代初确定的,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及社会经济情况。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安全储备存在着明显差距。但是在\"三正常\"(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仍能给建筑结构以必要的安全保证。当然,抵御意外情况的能力仍然很差。在目前我国经济状况已经改善的条件下,从安全性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似有调整的可能和必要。但对不同的结构,调整的幅度应视具体情况分别考虑。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因涉及面广,只能微调,提高一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情况比较复杂,材料的分项系数和设计强度只能微调或个别调整;抗剪、局压、最小配筋率等适当提高;冲切等少数项目安全裕量大,应予下调。总之应分别处理,但总体上应该适度上调。(三)结构可靠度调高的影响 目前大幅度提高可靠度不太现实,可留待将来考虑。但作适当调整使可靠度渐趋一致并有所提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国经济环境已由物资旺乏转向市场调控,建筑钢材供应已能充分满足。建筑费用中材料造价比例大幅度减少,钢筋所占份额更小。适当提高可靠度而增加钢筋用量不会引起造价波动。根据荷载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适当提高可靠度后进行试设计的后果,由于荷载标准值增加而引起用钢量的增幅在7%左右;由于设计规范修订而引起的增幅则在10%左右。如果优化材料选取,采用强度价格比较高的钢筋及混凝土,材料造价增加可控制在5%以内,这是可以接受的。 二、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评述(一)工程事故与可靠度 当前频繁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大都是违反标准规范而引起的,属于\"三不正常\"的情况,因此不能归罪于可靠性存在缺陷。但是可靠度设置水平低,相应失效概率大,抵御意外情况的能力差,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反过来如提高可靠度,对抵抗意外作用减少事故,肯定能起到明显的效果。目前,适当提高可靠度以减少事故,使人民的生命有更可靠的保障,并避免更多的社会财富损失是值得的。(二)使用状态缺陷问题 数量大得多的使用状态缺陷(如可见裂缝和变形等)应予以足够注意。配筋较小,构造措施不当等使结构不能适应条件变化和非荷载(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影响,虽一般不致危及承载力,但也难以适应建筑市场的要求。由于建筑(尤其是住宅)的商品化,用户作为消费者有权对商品提出更高的期望。如处理不当往往激化矛盾,引起社会不安定。适当增加配筋并完善构造措施以提高使用质量至关重要。 (三)施工质量低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施工队伍素质太低是目前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加强管理并法制化是当务之急。严密施工过程中各层次质量监督和验收程序;完善质量检测手段;制定统一的强制性验收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是结束当前建筑市场混乱局面的必要措施。(四)应大力提高设计质量 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应遵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如结构选型、传力途径、计算简图、配筋原则、构造措施等非计算因素同样影响结构安全而且更具根本性。力学概念不清、工程经验缺乏、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等,都可能引起安全问题。因此,对设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考核十分必要,设计审核也应加强。三、推进可靠性理论研究的有效进行以《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为标志的我国可靠度理论曾处于领先地位,并已在土木工程的其他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对今后的研究,作以下建议: (一)可靠性理论及设计方法的完善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结构形式、材料、功能和荷载都有很大变化。通过调查统计以及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完善原有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调整设计参数和指标使之更为合理;为将来更准确调整可靠度指标积累资料。(二)可靠性研究向整体结构体系延伸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

论混凝土结构得鉴定与加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已有建筑物得鉴定、维修与加固,也日趋被人们所重视。 结构为什么需要鉴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概括如下。需要进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得情形大致可分为十类: 1)建筑结构拟改变使用用途、改变使用条件与使用要求时。该情形较为常见,即建筑结构改变了原有得设计状态,小至沿街店面房得改动大至世博奥运场馆使用用途得改变理论上都需进行检测鉴定。当新用途增加了建筑结构得荷载、改变了原来结构布局,如拆除或削弱了部分承重构件或改变了承重构件得使用状态,在改建与扩建中经常出现上述情形,该情形必须进行检测鉴定,评估改变后建筑结构得安全性与正常使用性。 2)拟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层、插层或其她形式结构改造时。该情形直接会影响建筑结构得安全性与使用性,必须进行鉴定评估。 3)拟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移位时。整体移位需要专业性很强得团队运作且少见,毫无疑问,该情形必须进行详细鉴定评估,给出移位时可能出现得问题,并提供相关整体移位建议。 4)建筑结构本身出现明显得建筑功能退化或有明显得倾斜时。所谓建筑功能退化就是指建筑结构抗力衰减,抗力就是一个专业性术语,可通俗表达为:建筑结构抵抗外部荷载或作用得能力,即“抗打击能力”,当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梁柱出现变形、楼板已经出现漏筋、建筑结构出现振动等情形时,可认为建筑结构出现明显建筑功能退化。

5)由于外在作用导致建筑结构可能出现损伤时。所谓外在作用,通常指出现意外事故,如遭受到汽车或坠物得撞击、爆炸物得冲击、腐蚀性气体或液体泄漏及人为破坏等,为保证建筑结构得安全使用,需对其进行必要得检测鉴定评估。 6)由于设计、施工及使用原因引起相关方有根据怀疑建筑结构出现问题而引起纠纷时。该种情形也较为常见,甚至直接导致为司法鉴定,通常就是业主怀疑施工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或者 施工质量粗糙而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与施工方产生纠纷矛盾,此时需要由第三方给出客观公正得评定。 7)出于维护建筑结构得角度出发,了解建筑结构得当前状态及在目标使用期内得可靠性时。能享受该情形待遇得建筑结构身份一般比较高贵,如历史建筑、纪念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所谓目标使用期,即业主希望通过必要得修缮与维护能继续使用得年限。 8)建筑结构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目前规范规定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当建筑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而想继续安全使用时,需要进行必要得检测鉴定。 9)建筑结构遭受灾害而未引起毁灭性倒塌,相关方想加固继续使用时。灾害通常有火灾、地震及水灾等,该情形对检测鉴定团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10)建筑外观改造或建筑装修产生荷载得变化或引起结构改变时。该情形具体解释可参考第一种类型。 同时结构得加固也有其需求得原因。我们很容易概括结构为什么

厂房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报告材料完整版

厂房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报 告 委托单位: 建筑地址: 鉴定日期: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报告签发人: xxxx有限公司 xx年 xx月 xx日

目录 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报告 (1) 一、建筑物概况 (3) 二、鉴定目的、内容、依据及检测仪器 (3) 2.1 鉴定目的 (3) 2.2 检测鉴定内容和方法 (3) 2.3 主要依据 (4) 2.4 检测仪器设备 (4) 三、建筑使用历史及图纸资料调查 (4) 3.1 建筑使用历史、现状和使用环境调查 (4) 3.2 建筑资料调查 (5) 四、结构构件工作状态检查 (5) 4.1 地基基础检查情况 (5) 4.2 上部结构变形、损伤检查情况 (5) 4.2.1 上部承重结构 (5) 4.2.2 围护构件 (6) 五、建筑主体结构构件检测 (6) 5.1 结构平面布置图测绘 (6) 5.2构件尺寸检测 (6) 5.3钢筋配置检测 (8) 5.4 材料强度检测 (9) 5.4.1混凝土强度检测 (9) 5.4.2钢材的强度检测 (11) 5.5钢结构构件焊缝检测 (11) 六、结构承载力验算 (11) 6.1 计算参数 (12) 6.2 结构分析模型 (13) 6.3 柱承载力验算及安全性评定 (13) 6.3.1柱承载力验算 (13)

6.3.2框架柱的轴压比验算 (14) 6.4 梁承载力验算及安全性评定 (15) 6.5 屋桁架杆件验算及安全性评定 (15) 七、结构系统的鉴定评级 (16) 八、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 (17) 九、处理建议 (18) 评级解释 (20) 附图一:结构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 部分现场工作照片及部分缺陷照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 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3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4 焊缝质量检测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 马海洋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马海洋 发表时间:2017-12-28T20:36:15.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作者:马海洋[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工业和服务业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工业和服务业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建筑业的发展同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城市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也很迫切。建筑业中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也是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新建为主,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大力进行新建筑的新建与开发。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国内新建筑的数量也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国内现在又到了一个建筑结构的加固与维修阶段。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由新建筑转变到建筑的加固上来。同时国内建筑新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新型建筑材料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在面对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时对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时的技术也逐渐呈现出方式的新颖多样化。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鉴定;研究 引言: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然而由于受到施工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改变,以及使用寿命的增长,建筑结构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于人们的居住舒适性以及使用安全性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1.对建筑物进行基本检测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建筑物的基本检测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对建筑物的多方面内容进行检测。具体包括材料性质、结构方式、施工环节以及构建的合理性的检测。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比如历史古迹,名人故居,道观寺庙等等由于其自身所承载的深刻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意义,鉴于国家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的加大,对于这些建筑是万万不能拆除的,因此对其进行相应的检修鉴定与加固成为了最好的保护方法。 1.1对建筑物进行鉴定的常用方法 对建筑物进行鉴定时,需要鉴定的内容包括很多,对建筑物的鉴定的最终目的可以概括为对其可靠性的鉴定。其鉴定的内容具体包括建筑物的承载力,各个建筑构造的作用,以及建筑物本身对外力以及自身所产生的内力的抵抗性能等。常见的鉴定方法有经验鉴定法、数学原理鉴定法、实践法等。经验鉴定法依靠的是对以往建筑结构,建筑故障进行的总结得出的经验。在长时间的鉴定过程中经验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强的实际效用。其鉴定依据具体包括已经成型的规章制度以及对建筑物的经验了解。 除了经验鉴定法再就是实践法。实践法是经验鉴定法的一种延伸。实践法对于经验鉴定法做出了科学有效的总结。从而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具备实用性。还有就是数学原理鉴定法,数学原理的鉴定依据是数学上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 1.2对建筑物进行鉴定的其他常用方法 其他的鉴定方法还包括仪器鉴定法。常用的仪器包括统一回弹的机器。在其操作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特点。因而在国内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相对于国外在建筑结构鉴定领域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位于先进的水平。 2.建筑结构的加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在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鉴定,完成鉴定工作,得出鉴定结果后就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加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筑物的类型与数量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建筑物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建造时间、建造技术上的差异、建筑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同,因此面对不同的建筑物需要采取不同的鉴定方式,在面对不同的鉴定结果时需要采取不同的加固技术来加固。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历史内涵历史价值的延续。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技术条件下,面对建筑物功能拓展的需求,也增加了一些除了对建筑物进行加固以外的需求,比如美观大方,实用绿色环保等等从而对建筑物加固有了更深的需求。 对于建筑物的加固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地的问题。场地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在于,在施工过程中仪器设备的放置,施工人员活动空间的保证,加固材料的安置都需要有合理的施工场地作为前提。 加固方案的实际操作可行性,加固方案的设置制定需要确保其可行性,充分考虑到实际加固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会受到的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到可能会有的施工难度,做好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准备,确保加工工程能够按期完成,不出现怠工拖延工期的问题,同时还要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人身财产安全事故。 除了上述建筑结构的加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操作方案的可行性问题,以及建筑施工材料的浪费现象,对于操作方案的选择一定要确保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工程技术操作缺乏创新,严重造成了工期延误现象。然后就是机械设备不合理的安放以及建筑加固材料不合理的使用。 3.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的合理措施 3.1对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材料的质量的提升的根本途径是合理控制建筑结构加固的工程造价,相对于国际上一般的工程造价的定价我国大部分工程造价过低,因此应该适当提升工程造价,从而保证施工企业在房屋建筑材料上的资金投入。 解决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材料质量的另一个措施是对于建筑材料选购渠道的严格把关。对于建筑材料的选购一定要通过正规的程序,严格的招标。对于厂家的质量信誉工程状况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对于厂家生产许可证是否存在进行确认,同时对于将投入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筛选把关。 3.2加强宣传,加强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保证责任到人。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条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质量重要性宣传,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可以采取张贴横幅,刷写标语的措施来加强宣传。通过典型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案例的讲解,加大建筑施工人员对工程事故的危害性以及工程质量安全性的认识。 3.3提高建筑结构加固与鉴定的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规范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99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2004年版) 《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第4章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传统经验法 目测检查,经验评估; 快速、简便、经济; 适用于对构造简单的旧房普查和定期检查; 概率法 可靠度鉴定法,S 、R 作为随机变量,计算失效概率。 4.1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动机调查各调查项目的评价综合鉴定鉴定报告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实用鉴定法 运用现代检测手段,实测确定参数; 将鉴定对象从构件到鉴定单元划分成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划分三到四个等级; 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补充调查、检测、试 验、理论计算等多个环节;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建筑物的现状和历史; 详细调查包括细部检查、材料检测、结构试验、 计算分析等。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实用鉴定法 补充调查 动机 初步调查 确定调查鉴定方案 计划、检验试验项目 详细调查 综合评价 和结论 鉴定报告 使用状况地基基础材料性能结构构件鉴定标准检测规程结构计算结构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概率法 建筑物的作用效应S、结构的抗力R之间的关系: R > S表示结构可靠 R = S表示结构达到极限状态 R < S表示结构失效 结构失效概率用P f表示,可靠概率用P s表示, 则: P f+ P s= 1 或P f=1-P s 概率法即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 值理论对已建建筑物可靠性进行评价和鉴定。 运用概率法的难点在于结构的不定性,即来自结 构材料强度和计算公式的不定性。实际所用为近 似概率法。

建筑结构可靠性论文

浅谈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研究 摘要: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标准的可靠度原则已不能适应当前的 国情,提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度水平将有利于生产、生活水准的改善,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也符合建筑物业主的利益和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可靠性;结构设计 abstract: our current structure design standard reliability principle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improv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design reliability level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and lif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lso fit into the interests of the building owners an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reliability;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通过工程界无数人员的长期摸索和不懈努力,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也取得了质的变化和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 一、安全性设置标准的探讨 (一)可靠性理论需要继续完善发展 可靠性理论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将定性的“安全”概念尽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作者:————————————————————————————————日期: ?

众智软件 1 总则 1.0.1 为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结构,组成结构的构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 1.0.3 制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及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制定建筑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 1.0.4 本标准所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0.5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表1.0.5采用。 1.0.6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结构可靠度可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 1.0.7 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4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1.0.8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8的要求。

1.0.9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三级。 1.0.10 为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除应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外,还应对结构 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使用与维护进行相应的控制。对控制的具体要求,应符合有关勘察、设计、施工及维护等标准的专门规定。 1.0.11 当缺乏统计资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试验研究进行。

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需认识的要点

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需认识的要点 一、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抗震中,地震强度通常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等反映。 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青海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同样大小的地震,若振源深浅、离震中的距离和土质条件等因素不同,则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这时若只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还不足以区别地面和建筑物破坏轻重的程度。因此虽然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离震中不同的地点,地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地震烈度不同。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地震影响程度越大,地震烈度越高;离震中越远,地震影响程度越小,地震烈度越低。例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映秀镇及北川县城的地震烈度为高达11度或12度,成都市区的地震烈度为6度或7度,太原地区的地震烈度约为3度或4度。 而为评定地震烈度,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中国地震烈度表》,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和地貌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宏观现象进行判定和区分的。上面所举例子中的烈度数值就是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得到的。 然而,上述地震烈度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查《中国地震烈度表》才得到的烈度值。而建筑工程中进行抗震设计时,不可能事先知道建筑工程所在地区何时发生地震,震级为多大,当地地震烈度为多大等信息。这就需要事先拟定一个目标烈度,就称为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当本地区发生地震或附近地区发生地震,致使本地区达到目标烈度(抗震设法烈度时)时,建筑物可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此处抗震设防烈度对应于“中震可修”。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规定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大同地区地震烈度达到7度或超过7度时,是允许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的(可修复的破坏),但必须不能出现整体倒塌或局部倒塌。 二、大同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鉴定要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1号修改单,相应调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等,并对其他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但本次修订并不涉及大同地区,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均规定“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 学校建筑均属于教育类建筑,依据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8条的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 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2规定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因此,依据上述规定,本次鉴定所涉及的所有建筑物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应防按重点设防类(乙类)对待。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比《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提高了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由原先的丙类提高到乙类,这一调整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较大提升而提出的。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试题库完整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错选、多选皆不得分)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适用对象为已有建筑物,其定义为。 A.已建成的建筑物 B.已建成且投入使用的建筑物 C.已建成且已投入使用二年以上的建筑物 D.已建成二年以上且已投入使用的建筑物 [D]--- (术语2.1.1,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2、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的鉴定评级应分层次依次进行,其中每一层次的等级数量为 D 。 A.四个安全性等级、四个使用性等级、四个可靠性等级。 B.三个安全性等级、三个使用性等级、三个可靠性等级。 C.三个安全性等级、四个使用性等级、四个可靠性等级。 D.四个安全性等级、三个使用性等级、四个可靠性等级。 [D]--- (3.2.5,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3、民用建筑的子单元或鉴定单元的适修性评级,若按修复改造费用占新建造价的百分率作为划分B’r/B r级和C’r/C r级的界限时,该百分率为。

A.50% B.70% C.30% D.80% [B]--- (3.3.4,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4、民用建筑的安全性鉴定中,当验算被鉴定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时,验算所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应符合的规定。 A.国家现行设计规范。 B.原设计时的相关规范 C.根据其后续使用年限确定的相关规范 D.根据委托方指定的相关规范 [A]--- (4.1.2,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5、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安全性鉴定时,评为c u级或d u级的剪切裂缝宽度为。 A. 0.30mm B. 出现裂缝 C. 0.50mm D. 0.70mm [B]--- (4.2.5,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6、民用建筑钢结构安全性鉴定中,当构件或连接出现脆性断裂或疲劳开裂时,应定为级。 A. c u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内容介绍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昆山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年新开量逐年攀升,截至2007年12月初昆山全市在建工程总面积约2400万m2左右。 在大规模新城建设同时,旧城改造项目也不断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被提升到显著位置,相当部分老建筑改造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再者,部分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及新建成工程)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加固处理后方能满足结构安全及使用要求。此类加固工程呈现逐年增长现象,目前开发区内较具代表性的工程有: 1)朝阳路某动迁小区居民楼,六层砌体结构,建于上世纪90 年代,目前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严重,需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 2)前进路某酒店工程,12 层全框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同时顶部增加两层,目前进行相应结构加固施工作业; 3)柏庐路某高层办公楼,23 层框- 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因火灾导致部分结构严重受损,后对受损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并经参建各方验收合格。 在对此类工程加固处理监督过程中,我站发现普遍暴露出如下问题: 1)参建单位普遍对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比较陌生,参建方主体质量行为方面存在较多缺失。 由于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属专项技术,很多即便是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也对此了解甚少。比如加固设计需有相应的资质,设计单位资质证书上应明确包括加固设计项目,施工单位也必须有加固施工的专项资质;监理单位应严格对照规范及监理细则对加固质量进行控制。由于对上述规定缺乏了解,相当多加固工程在实施中存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缺失问题,而且较为严重。 2)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的控制流程了解甚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加固工程,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处理工作,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加固处理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的流程开展工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工程参建单位不了解上述程序,加固设计前未对既有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加固施工工序及施工作业指导随意性强,部分工程施工完成后相关责任主体不进行专项验收,对加固质量不能形成明确结论。相应的加固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规范及技术规程等掌握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处理类规范、技术规程等发展水平与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滞后。很多规范及技术规程编制水平及条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没有及时纳入此类技术规范中。同时,我国目前涉及到工程结构鉴定、检测、加固处理等类的规范及规程种类繁杂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因此,在我站在监督中发现: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普遍反映对此类规范及技术要求了解甚少,掌握不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知识。我站监督中发现有相当多参建单位连基本的规范都不具备,甚至提到某一规范时候非常茫然。 4)加固工程实体质量控制体系存在较多缺陷

结构加固改造鉴定及一般标准

第四章鉴定标准及一般方法 4-1工程质量事故鉴定的一般方法 1、鉴定的目的和内容 查清造成事故的原因 对事故的危害性作出估计 排除法:先排除那些不可能的损. 伤成因类型,在剩余类型中再找 可能的原因。 证据反驳法:针对可能的损伤成 因类型,要找到足够的支持证据, 否则,可转向新的成因。 检测化验 验算 P 设点观测 提出处理意见 2、鉴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鉴定目的和范f 初步调查

现场初步调查 图纸资料: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书、设计变更记录、施工图、施工及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包括隐蔽 记录、历 次加固改造图纸等建筑物历史:如原始施工、历次修缮、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考察现场:按资料核对实物调查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查看已发现的问题和结构损伤情况、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等

4-2建筑结构质量评定标准 K《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50144-2008) 以承载力计算为依据,综合专家经验基础上进行评定的。 a、结构的可靠性评定分为四级; 一级——基本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二级——承载能力略低于规范要求,但尚可保证使用要求,个别构件可能要采取措施。 三级——承载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要采取措施,个别构件可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一一承载能力严重不满足规范要求,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b、结构可靠性评级按u子项“、“ 项目”、“ 评定单元“三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均按四级进行评定。

子项:(第一层次) 对于地基基础,是指地基,基础、桩和桩基、斜坡稳定;对碇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构件'是指承载能力、构造和连接、变形、裂缝等; 对于围护结构系统等,是指屋面系统、墙体和门窗、地下防水、防护设施。 项目:(第二层次) 地基基础、结构和结构构件属基本项目 结构布置和支撑系统、结构承重系统、围护结构系统属组合项目

北航14秋《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二答案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当墙体裂缝数量较少,开裂墙体数量较多时,可采用( )。 A. 灌浆加固法 B. 拆除预应力板 C. 非预应力板 D. 预制空心板 -----------------选择:A 2. 在原结构外增设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使原结构的部分荷载及外层结构的荷载通过外套结构及基础直接传至地基的方法称为( )。 A. 直接加固法 B. 改变和在传递加固法 C. 外套结构加固法 D. 间接加固法 -----------------选择:C 3.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砖混结构中必须设() A. 圈梁 B. 构造柱 C. 圈梁与构造柱 D. 以圈代过的封闭圈梁 -----------------选择:C 4.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 A. 可靠性 B. 适用性 C. 安全性 D. 耐久性 -----------------选择:A 5. 当砖柱承载力不足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采用侧面加固时,新旧柱的连接和接合非常重要 B. 双面加固应采用连通的箍筋 C. 单面加固应在原砖柱上打入混凝土钉或膨胀螺栓等物件,以加强两者的连结 D. 无论是单面加固还是双面加固,应将原砖柱的角砖每隔3皮打掉一块 -----------------选择:D 6. 只要按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并配置梁内箍筋后,则()。 A. 肯定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B. 斜裂缝宽度能满足要求 C. 不发生纵筋锚固破坏 D. 只可能发生受弯破坏 -----------------选择:A

建筑结构工程的可靠性教材解读

建筑结构工程的可靠性教材解读 一、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1.建筑结构工程安全性的概念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2.杆件稳定的要求(1)两端铰接的压杆,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为:Pij=。(2)不同支座情况下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为:Pij=,l0为压杆的计算长度。当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两端铰支时,l0=l。(3)与临界应力Pij的大小有关的因素如下。1)压杆的材料:钢柱的Pij比木柱大,因为钢柱的弹性模量E大。2)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截面大不易失稳,因为惯性矩I大。3)压杆的长度l:长度大,Pij小,易失稳。4)压杆的支承情况:两端固定的与两端铰接的比,前者Pij大。二、建筑结构工程的适用性1.建筑结构工程适用性的概念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2.影响梁位移的因素(1)荷载。(2)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3)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惯性矩I成反比,如矩形截面梁,其截面惯性矩IZ=。(4)构件的跨度:与跨度l的n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响最大。3.裂缝控制的三个等级(1)构件不出现拉应力。(2)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三、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1.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含义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的要求,也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见表l—1。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类别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类别见表1—2。4.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见表1—3。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对配筋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作出相应规定,见表1—4。(2)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一般环境中的配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普通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与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1-5的要求。注:①I—A环境中使用年限低于100年的板、墙,当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

结构检测与加固

结构检测与加固 摘要: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可细分为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评估技术和加固改造技术。检验测试技术的基础,为鉴定与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基本数据。鉴定与评估技术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连接检验测试技术与加固改造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和论证,确定影响结构性能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的程度、存在问题的性质,确定问题的处理方案。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是针对结构存在问题的处理,包括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操作,是对全套技术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验证阶段。 关键词:结构检测结构加固 一、概述 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非凡是最近20多年,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检验与测试技术 结构的检验测试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送样和质量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它通常为事后的检验与测试,如:在浇注好混凝土后,测定钢筋的配置情况等。因此其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检验与测试技术一般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 我国的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1、混凝土结构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的检测手段。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建委把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列入了建筑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到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本全国性检测规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问世。此后,关于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持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已有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如:

建筑可靠性鉴定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可靠性鉴定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建筑可靠性鉴定检测作业指导书 1.检测范围 1.1 厂房、仓库、综合楼及其他生产建(构)筑物。 1.2 住宅楼、办公楼、宾馆、酒店等民用建筑物。 2.检测依据 2.1有关标准和规程 2.1.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T 50292-1999; 2.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 2.1.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1999(2004年版); 2.1.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2.1.5《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 2.1.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2.1.7《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2.1.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 2.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1.10《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1.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1.12《砌体工程现场验收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2.1.1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1.14《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强度技术规范》CECS 02:2005; 2.1.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1.16 现行有关规程、规范。 2.2 各变电站建(构)筑物竣工验收资料。 2.3 各变电站历年加固、改造及维修记录。 3.检测鉴定实施程序 检测步骤为:初步调查——确定检测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详细调查——补充调查(必要时)——各项检测鉴定结果评定——检测鉴定报告。 4.检测内容 4.1初步调查:(全部) 4.1.1 收集图纸资料;调查建筑物使用历史。 4.1.2 建(构)筑物实物与现有资料进行初步核对;调查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