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技工荒”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技工荒”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珠江三角洲“技工荒”的现状

1.“技工荒”出现的宏观环境

广东珠江三角洲技术工人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奇缺。据不完全统计,仅靠本地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占总供给不到10%,那么90%的劳动力资源需要靠本省或外省劳动力供给。按广东省职业协会的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十一五”期间,广东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人,这个缺口在“十二五”期间将更大。

“订单在增长,生产却受制于技术人才缺乏。”富士康、美的、格力、TCL移动等聚集在广东珠三角的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技工荒”。拥有23000名工人的格兰士集团,今年一开工便在厂区门口张贴一张大红纸招200人员,但再也看不见以往几年都有近千人在排队的景象了。最近广东省人社部门已在八个主要用工业城市展开细致调查,结果是今年进入广东打工的比去年少了约150万人。过去“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打工潮几近断流,在珠三角一些大中型企业中,“中国制造”正遭遇技工人才短缺的尴尬。

2.“技工荒”出现的结构性失衡

广东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出现结构性短缺现象。早在2003年前,知名企业富士康、TCL移动等就纷纷打出10万年薪招聘高级技师的广告,但企业反映符合条件者极少。月薪3500元的薪酬,招不到一名理想的中级技术工人,这是一家手机模具公司在深圳面临的问题;2009年深圳市90多万技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4000多人,而中级以上的技工只有28万人。高、中、初级技术工人离发达国家35%、50%、15%的比例相去甚远。中高级技工紧缺在广东成为普遍现象。据了解,随着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亚洲制造业的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技工荒”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因此可以看出,“技工荒”现象是由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大增,而相应的技术工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所致。

二、珠江三角洲“技工荒”形成的原因

1.体制上造成了“技工荒”的产生

按政府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负责承担学历文凭教育,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负责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但教育部门的高职院校因为观念、体制等原因甚少培养技能人才,其作用得不到最大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因培养的技能人才深受企业欢迎却得不到足够扶持,比如生

源、资金、文凭的互相承认等,而显得举步维艰。于是,一方面技能型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现有的高职院校却未充分发挥作用。所以由几年前个别地方、个别行业出现技工短缺,到如今“制造业集中的几大经济区域”的普遍出现“技工荒”。从表面上看,技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但从深层次来说,则是政府对此重视不够,政府职能部门缺位、失位有关。这一趋势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很可能会给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埋下隐患,一旦等其对经济发展的掣肘作用凸显出来,我们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2.对人才观念上存在偏见

在观念上,从政府部门到社会,都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二流教育,把技能型人才看成低层次人才。根深蒂固的“做干部比做工人强”的思想,使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就读由国家颁发正式文凭的大专院校。他们认为读职校技校出来以后只能做工人,工作既辛苦又没有什么前途,不如读个大专院校,拿个国家认证的大专文凭,出来做什么都可以。于是很多学生挤破头去读大专院校,而职业技术院校则少人问津,学生们只有在考不上其他院校的无奈情况下,才会选择职业技术类学校。而职校技校受到冷遇,造成学生数量和质量均开始下降,使学生也无心学技能,并加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这些也反过来阻碍了职校技校的进一步发展。

3.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念中,人们往往只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物看成人才,把少数有成就、做大事的精英人物看作人才,有的甚至只把上过大学或者当了官的人看成人才,而把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把那些刻苦学习、在一线勤奋工作、勇于探索的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排除之在外。与之相对应,企业也好,政府也罢,往往偏重于科技、管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而对技能型人才的使用培养则重视不够。其社会地位、职务晋升、经济待遇等方面都是向高、精尖人倾斜,表现在政治身份不同,政治待遇不同,有大中专文凭的可以是干部,可以考公务员,而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则不能享受这些待遇。这种观念的偏差造成评价机制上的缺失,导致学历教育过度和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间接造成了目前技工的短缺。

4.在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上存在不足

“技工荒”是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广东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作为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低廉价格维持竞争优势的行业已经过时,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企业从劳动密集型、简单来料加工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对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一支庞大的、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

技能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实际上珠三角正在遭遇的“技工荒”正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对的问题。佛山一私企引进了先进的数控设备,急需熟手人才,以月薪万元招聘“机电一体化”高级技能人才,几经张榜之后仍无人能胜任。高级技工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对成熟技术的吸收应用,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5.在培养模式上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甚至技工学校,在培养模式上跟市场、企业结合不够,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要求衔接不上,形成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脱节。其一是高校职校对机械、电子、热能、信息自动化等理工类相关专业设置不合理,有志于此的学生求学无门;其二是设置了相关专业的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不科学,轻实践而重理论,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脱节;其三是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很多人不愿意到一线当工人,报考的时候报相关专业的人就不多,学了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相关行业的更少。最后就造成了管理类、财会类等文科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机械类、电子类、信息自动化类等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高级技能人才更加奇缺的尴尬局面。

6.劳动力市场在分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