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分析

摘要:自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东盟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1992年东盟《共同有效优待关税协议》和1998年的《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是东盟两个最差不多的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在这两个框架协议之后的修正草案下,东盟各国逐步降低产品关税,放开对直截了当投资的限制,并给予投资优待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定会阻碍到东盟的贸易、投资和以机械运输设备为载体的知识资本存量。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投资;知识资本存量

一、背景分析

自从1992年1月签署《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定》以来,东盟各国开始了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制定了《共同有效优待关税》(CEPT)、《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AIA)等各种协议或草案,并随着成员国的增加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原有协议进行了扩充和修改。

《共同有效优待关税》宣布东盟从1993年1月1日起到2008年的15年内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这一目标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是在5—8年内把关税率在20%以上的15大类工业制成品的关税降低到20%;第二步是到2008年把这些产品的关税降低到5%以下。之后,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时刻表曾两次被提早:1994年9月召开的第26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决定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进程,将1992年原定的15年期限缩短为10年,即在2003年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1998年12月举行的第6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将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刻表再提早1年,即原东盟6国于2002年建成自由贸易区,新东盟国家中越南于2003年,老挝、缅甸于2005年先后达到0%一5%的关税目标。与此同时,对所有区内产品实现免除关税的步伐也在加快。原东盟6国于2010年前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实现完全自由化,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4国也将提早于2020年达到完全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承诺部分敏锐商品仍按原打算于2020年实现零关税。而2002年1月,鉴于世界经济形势和东盟成员国面临的实际困难,东盟国家已决定将原先制定的在2002年内将成员国间所有商品关税税率降至5%以下的期限推迟1年。

通过多年努力,原东盟6国已将44000多个类别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削减了3.21%,并打算到2010年把它们的全部进口关税进一步削减到零;其它4个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则将12000个类别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削减了7.45%,打算到2020年把进口关税降到零。从2000年开始,东盟要紧国家已将90%以上的产品关税降到0%一5%。

为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以及吸引大量投资进入东盟地区,1995年12月,第5届东盟首脑会议倡议成立“东盟投资区”。1998年10月,东盟在马尼拉举行第30届经济部长会议,签署了东盟投资区(AIA)框架协议。该协议适用范畴为直截了当投资,至于投资的限制及股权规定,仍受各国国内投资相关法令的约束。该框架协议的要紧内容是在2010年建成东盟自由投资区(越南的期限为2020年,缅甸和老挝为2020年),东盟期望通过各种措施使其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从降低生产成本向开发当地市场转移,而东盟内部市场的统一将降低东盟内市场开发成本,相对扩大市场容量,外资在一国投资所生产的产品能够直截了当进入其它东盟国家市场,这就有利于引进规模较大的外资项目,并推动东盟自由投资区的建立与进展。

1998年12月东盟第6届首脑会议再次重申建立东盟投资区,以促进地区的资本流淌。它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对东盟的直截了当投资给予国民待遇并对其开放所有制造业部门(协议中注明的例外和敏锐部门除外),到2020年实现对外国直截了当投资给予上述待遇。为使东盟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尽快复原,东盟已规定从1999年到2000年底,东盟对投资者给予的优待政策要紧有:减免公司所得税3年或30%的法人投资税;外资可占100%股权;进口资本品免税;工业用地可租用30年,等等。

表1东盟5国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变化

(单位:%)资料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经济数据库;联合国《商品贸易》国际贸易数据。注:东盟5国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三小龙包括韩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

二、福利效应分析

东盟贸易、投资协议的实施必定会对东盟各国的贸易、投资、知识资本存量等方面产生极大的阻碍。

1.贸易方面

(1)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

东盟对外贸易的90%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三大地区。从1986—1996年这10年的情形来看,东盟对外贸易的增长重点是东亚地区,它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50%上升到55%左右;而对上述三大地区之外的贸易相应下降;对美国和西欧的贸易比重大致不变。东盟对东亚的贸易变化较大的是对东盟内部、亚洲“三小龙”的出口各增长了6.1%和4.6%,对日本出口下降了6.8%;从东盟内部和“三小龙”的进口各增长了2.7%和3.2%(见表1)。可见,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东盟的要紧贸易伙伴阻碍不是专门大,东盟内部贸易和对“三小龙”的贸易的微幅上升部分排挤了三大地区之外的贸易。上述变化一方面说明,东盟在发达国家市场、专门是在日本市场上的开拓能力下降,出口正被迫转向东亚的进展中国家市场;另一方面也说明东盟正在寻求市场的多元化,努力减轻贸易对发达国家的依靠。

(2)东盟内部贸易结构

东盟内部贸易极不平稳,要紧贸易集中在与新加坡有关的贸易活动中。以1996年东盟内部进口国别分布为例,当年东盟4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从新加坡进口和新加坡从这4国的进口约占东盟内贸的80%。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相互进口占43.5%,新加坡与泰国之间的相互进口占20.8%,而除新加坡之外的东盟4国间的贸易只占东盟内部贸易的20%左右(见表2)。

(3)东盟内部贸易比重分析

图1显示了1967—2000年间东盟5国制造品和初级产品的区域内部贸易情形。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前,东盟5国区域内部贸易的平均比例只有15.6%。若扣除新加坡的贸易部分,则同期东盟区域内贸易比例仅有4.1%。初级产品的区域内贸易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之后停留在相对平稳的水平上;而同一时期制成品的区域内部贸易比重稳步上升,从1980年的10.4%上升到2000年的21.9%,增长了1倍多。这种趋势要紧归因于政府政策的变动、外商直截了当投资的流入、制造业经济结构的不断多样化以及区域内高速的经济增长。在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区域内贸易比例上升较快,在1995年达到了19.3%的水平,200年又增长到21.3%。

表21996年东盟区内进口市场结构(1996年东盟区内进口总额的国别分布)(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