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逝》看鲁迅对启蒙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然而,涓生 的 自我启蒙有 没有 达到 “成 熟”和 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 ,在不远 的将来 ,便要看见辉
“理性 ”的状态呢?显然没有。五四时期 ,涓生们热 煌 的曙色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涓生们以启
衷的只是资产 阶级个性解放的虚幻信条 ,只是醉心 蒙者的姿态 自以为可以去拯救广大中国女性,进而拯
从《伤逝》看 鲁迅对 启 蒙的反 思
朱 郁 文
(厦 门大学 人文学 院,福建 厦 门 361005)
摘 要:坚持启蒙是鲁迅一贯的立场 ,然而在不同的时期,鲁迅对启蒙的理解和态度是不同的。 如果说“呐喊”时期的鲁迅相信启蒙的作用和力量,那么到 了“彷徨”时期 ,已是对启蒙开始质疑和 反 思了。这种质疑和反思在《伤逝》中通过第一人称 内焦点叙事的模式表现 出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信 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28卷 第 3期 2008年 6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Soc.Sci.Edit.)Vo1.28 No.3 Jun.2008
· 中国 文学研 究 ·
于所 谓 的 自 由恋 爱 、婚 姻 自主 以 及 满 怀 激 情 地 以 救 中国。启蒙者的天真幼稚 和缺乏理性溢于言表 。
“私 奔 ”的方 式 叛 逆 和 反 抗 (封 建 家 长 制 和 伦 理 教
然而好景不长 ,面对生存和外界的压力 ,启蒙者
化 )。但 他 们 对 残 酷 的社 会 现 实 缺 乏 深 刻 的认 识 , 与被启蒙者之间发生 了微妙的变化 。平凡、庸俗、琐
· 13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8卷 第 3期
信 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6月
“人类脱离 自己所加 之于 自己的不成熟状态”_6 , 庭 ,建立了一个看似美好 的“家 ”。被 启蒙者的“无
“在 一 切 事 情 上 都 有 公 开 运 用 自 己 理 性 的 自 畏和勇敢”反而震动了启蒙者的灵魂 ,而且有 “说不 由”_6 。启蒙首先是 自我启蒙 ,然后才是启他人之 出的狂喜”,使启蒙者 “知道 中国女性 ,并不如厌世
理性精神 。另外 ,涓生 的单方面叙述遮蔽 了子君的 对之。涓生对子君 的热情逐渐冷却 ,新 的打击 (涓
话 语权 利 和心理 过程 ,在 表面 的 “悔 恨 和 悲哀 ”与痛 生失业 )又加重了他们 的隔膜 。涓生眼 中“无畏 的
切 的忏 悔下 ,掩 盖着 其 自私 的个 人 主义 和 潜 意识 中 子君 ”变得 “怯 弱 ”了 ,“只知道 捷着 一个人 的一角 ”,
对 ‘启蒙者 ’自身的缺陷进行了深刻 的反省 ,对笼罩 她 ”,对 她说 出 “我 已经 不 爱 你 了 ”,可想 而 知 ,这 对
在 ‘启 蒙 者 ’身 上 的 正 义 和 正 确 光 环 进 行 了 去 子君 意 味着 什 么 。“自私 、浮 躁 的个 人 主义 的 思想
魅 。’’[
情绪 ,蒙住 了涓生的眼睛,使他看不 到或不愿看到这
惑性 的“启蒙”中开始苏 醒,觉得 “我是 我 自己的”。 应付的责任,看到 自己的怯懦 与卑微 ;另一方面又认
子 君作 为一个 出身 于封 建 家 庭 的少 女 ,知 识 面 和社 识到“要向着新 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要将真实
会接触面都不是太广 ,但她渴求新知识新思想 ,向往 深深地埋藏在心的创伤 中,默默地前行”。到这里 ,
首先是对启蒙者 的反思。在小说 中,涓生显然 是作为子君的启蒙者出场的,因为他 比子君较早地 接受新文化新思想 (包括个性解放、婚 恋 自由等), 然后再用这些新思想启子君之蒙。这也是五 四普遍 存在的启蒙模式。康德对“启蒙”的经典解释是 ,
收稿 日期 :2008-04-20 作者 简 介 :朱郁 文 (1981.),男,河南 淮 阳人 ,现 当代 文学 专业硕 士研 究 生。
地”说出了:“我是我 自己的 ,他们谁也没有 干涉我 爱情过程 中,启蒙者所扮演 的角色 以及启 蒙者与被
的权利 !”我们不难想象 ,在这 半年 中,无非是涓生 启蒙者之间关系的变化 。然而 ,二者的关 系没有就
同子君“谈家庭专制 ,谈 打破 旧习惯 ,谈男 女平等 , 此完结 。子君的毁灭使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关系发 谈伊孛生 ,谈泰戈尔 ,谈雪莱 ……”子君就在涓生蛊 生 了置换 。涓 生从 中一方 面认 识 到 自己对子 君 的死
径 ,在两人的生活和感情出现危机时,作为启蒙者的 产生 了 “真 的隔膜 ”。此 时 ,涓 生企 图再 一次 对 子 君
涓生没有找出走 出困境 的希望 ,此 时他 的启蒙者身 进行启蒙 :“爱情 必须时时更新、生长 、创造。”而事
份遭到深深的质疑 ;涓生把爱情理想 、社会追求同 日 实上 ,对于如何“更新 、生长 、创 造”,他 自己也是茫
涓生的内心独 自构成 ,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隐含作 三星期 ,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 了解 ,揭去许多先前 以
者(鲁迅)对启蒙者涓生的深刻反省和批判 。这包 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 。”言外之意 ,是子君 的
括 :涓生 引领子君 出走 之后 并 没 有 指 出再 发 展 的途 浅薄 、庸俗使子君 自己变得空虚麻木 ,并使两人之间
的男权 思想 (把 责任 推到 社会 和子 君 身上 ),这 一 点 于是 他 “觉 得 新 的希 望 就 只 在 我 们 的 分 离 ”。涓 生
读者是可 以体会到的。正如有论者所言 :“《伤逝》 为了不“苟安于虚伪”,而向子君说出了“真实”,尽
中的涓 生 ,集 ‘启 蒙 者 ’、‘空 想 家 ’、‘怯 懦 的 自私 管 ,他也想到了她 的死。这就是启蒙者给予被启蒙
其次是对启蒙者与被启蒙者关系的反思。小说 悲剧的根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把全部责任推卸给子君”_8 。被
没 有描 写 涓生 和子 君 是 怎样 相 识 的 ,只是 说 在 “我 启蒙者子君为启蒙者所引领 出走而最终又为启蒙者
们 交 际 了半 年 ”之 后 ,子 君 “分 明 地 ,坚 决 地 ,沉 静 所抛弃 。在《伤逝》中,隐含作者让我们看到在整个
与隐含作者的判断等同起来。另外 ,《伤逝》的副标 题 “涓生 的手记”,意味着在小说之外 ,还有一个更 超越 的观察 者在 审视 着故 事 的叙事 者 。这 个观 察者 可 以是鲁迅 ,可以是隐含作者 ,也可以是读者。
鲁迅在 1933年发表 的杂文 《我怎么做起小说 来》表示 :“说道 ‘为什么 ’做小说罢,我仍抱着 十多 年前 的 ‘启 蒙 主 义 ’,以为 必 须是 ‘为 人生 ’,而且 要 改 良这 人 生 。… … 意 在 揭 出 病 苦 ,引 起 疗 救 的 注 意 。”【5 J8 可 见 ,鲁迅 的 思 想一 直包 含 着 一 种 “启 蒙 ”
常生 活对 立起来 ,在 现实 与理想 的冲突 中 ,他 并不 比 然的。为了吃饭 ,子君不得不倾注全力 ,日夜操劳,
子君更清醒、更能适应变化 ;婚前启蒙力量的强大与 高雅 浪 漫 的爱 情生 活在 他们 的现 实条 件下显 然是 虚
婚后启蒙的无力 ,证 明启蒙者 自身缺乏真正 的现代 幻 的 。对 于 涓生 的 暗示 ,子 君 虽 领 会 却也 只能 凄 然
的因素,只是在不 同时期 ,鲁迅对“启 蒙”的理解 和 态 度是 不 同的 。如 果 说 “呐喊 ”时 期 的鲁 迅 相 信 知 识分子 的启蒙作用 和力量 ,那 么到了“彷徨”时期 , 已是对 启 蒙开始 质疑 与反 思 了。这 种质疑 和反 思在 《伤逝》中就是通过内焦点叙事 的模式表现出来 的。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 面来分析鲁迅在《伤逝》中对启 蒙 的反 思— —
也 缺乏 斗争 经 验 ,以 至 不 少 有 为 的青 年 为 了 “盲 目 碎开始取代浪漫和激情而占据了他们的生活 。这与
的爱 ”而做 出 了无 畏 的牺 牲 ,涓 生 和 子 君 的故 事 就 启蒙者涓生心中爱的理想相去甚远 ,失望随之而来 :
是这种悲剧的反映。尽管《伤逝》是 涓生的手记 ,由 “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 的身体 ,她 的灵魂 ,不过
关键词:鲁迅 ;《伤逝》;启蒙反思 中图分 类号 :1210.6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3-0964(2008)03-0133-03
自《玩偶之家》传人中国以来 ,“娜拉”就作为一种 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 的标志一度风靡 于五 四及其后 相 当长时期的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在创作领域 ,有 — 个常谈常新的经典文本,那就是鲁迅的《伤逝》。
作为鲁迅唯一 的一篇 爱情小说 ,《伤逝》自问世 以来 ,就受到人们特别的关注。评论家们从社会学、 历史学 、叙事学、接受美学 、性别分析等各个 角度进 行了众多的阐释 ,其 中也不乏创新 和突破。还有论 者将小说与鲁迅的婚恋生活联系起来 ,鲁迅曾明确 给予了否定…跚。连周作人也认为《伤逝》“借假 了 男女 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 的断绝” 。《伤逝》 的可 阐释空 间之 大 是显 而 易 见 的 ,这 本 身 就 说 明 了 其 价值 所在 。
在 被 “娜 拉 ”情 结笼 罩 的 中国知 识 分 子 当 中 ,鲁 迅 是 比较 清醒 的一 个 。 “娜拉 走 后 怎样 ?”易 卜生 并 无解 答 。鲁迅 思考 了更 多 的东 西 ,他 说 :“从 事 理 上 推 想起 来 ,娜 拉或 者 也 实 在 只 有两 条 路 :不 是 堕落 , 就是 回来 。” j】2 《伤 逝》就是鲁迅这一观点 的形象 表达。鲁迅在 《伤逝》中对易 卜生 遗 留的 问题做 了 回答 ,强 调妇 女要 获得 真正 的解放 ,必 须 以经济权 为 标志,必须参与社会经济制度 改革 的斗争 ,否则 ,终 会 以失败 告终 。上 述观 点是从 社会 学 和历史 学 的范 畴探讨《伤逝》的意义和对易 卜生 《玩偶之家》的超 越 ,应 该 说 ,子 君 的确 比娜拉 更具有 历 史 的深 度 和现 实主义内涵。而本文则把注意点放在 《伤逝》的叙 事模式上。拿《玩偶之家》做个 比照 ,易 卜生在《玩 偶之家》中采用的是 零焦点叙事 (全知叙事 ),叙事 者无所不知(这可能与其戏剧体裁有关 ),这就使作
者 ’、‘冷漠 的无 情者 ’和 ‘真诚 的忏悔 者 ’于一 身 ,多 者 的最后 的命 运 。涓 生似 乎 忘 了“她 当时 的 勇敢 和
重身 份 的缠绕使 得 涓生 的思想 十分 复杂 甚至 自相 矛 无畏是因为爱”,是爱给了她勇气 ,使她不顾一切地
盾 。”“鲁迅通过对涓生这一 ‘启蒙者 ’的形象 塑造 , 冲出了 旧家庭 。而 现在他却 “将 真实 的重担 卸给
品的内涵的丰富性 与阐释 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作 品 的内在张力也不 明显 。而《伤逝》采用 的是第一人 称 内焦点叙事(限知叙事),叙事者“我”即涓生叙述 的只是他所闻所见 和所想 。而“我”自己又是故事 的两个 当事者之一 ,另一个 当事者子君 由于已经死 亡而“失 语 ”,这就 使 “我 ”成 了 “不 可 信 的叙 述 者 ”[4]86 o从 这一 点来 讲 ,我们绝 不能 把 “我 ”的叙 述
朱郁文:从《伤逝》看鲁迅对启蒙 的反思
关 系的 审视是 何等 锐 利 ,反思 是 多么深 刻 。
鲁迅已经深刻触及了启蒙 自身的局 限。涓生和子君
自由和 美好 的爱 情 ,而 涓生 正给 了她 一个 契机 ,于是 可以说是 曾经被启蒙的子君最后给曾是启蒙者的涓
少 女 的心被 捕获 了 。于是他 们相 爱 ,同居 ,冲出 旧家 生启了蒙。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启蒙者与被启蒙者
· 】3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