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综述_民族_文化_地名_文献部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成绩 , 并就其不足之处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 青藏高原; 历史地理学;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K952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5076( 2005) 03 0014 05 发展沿革及驻地 , 牛汝辰 ∀藏族 部落与西 藏地 名 #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1993 年 1期 ) 则对 藏族部落演化与西藏地名之关系加以探讨, 而房 建昌的另一篇论文 ∀哈萨克流寓西藏考 # ( ∀西 北民族研究 # 2000 年 2 期 ) 考述了 1905- 1950 年间新疆哈萨克人流寓西藏的相关历史 , 认为大 的迁移有三次。 青海 : 青海民族地理的研究成果可概括分为 二大类, 一是对部落的研究 , 主要为藏族部落, 亦包含蒙古族部落, 以部落分布与迁徙为主, 兼 及相关的组织系统、首领或世系等内容的论述。 一是具体民 族的个案研究 , 如, 陆人 ∀青 海鲜 卑述略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94 年 6期 ) 论述 青海鲜卑之由来及分布、所建立的古代王国、最 终之消亡以及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等内容。赵 珍 ∀清 代 黄 河 上 游 地 区 民 族 分 布 格 局 演 变 # ( ∀青海民族研究 # 1997 年 4期 ) 认为, 清代黄 河上游的民族活动直接促成了居住地区民族格局 的演进, 奠定民族分布状况并日趋稳定。青海人 民出版社 2002 年版杭秀东珠、尚玛杰著 ∀卓仓 藏族源流 考 # 可 看作 是居 于今 青海 东部 乐 都、 平安一带的卓仓藏族的形成、演化沿革史。邓少
作者简介 : 张保见 , ( 1973
), 河南信阳人 , 四川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 2003 级博 士生 , 研究 方向 : 历史 民族地 理 。 四
川成都 , 邮编 : 610064。
14
2005 年
第 3期
张保见 : 近十余年 来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民族 、 文化 、 地名 、 文献部分
琴 ∀党项故地考 # 邓少琴 ( ∀西南民族史地论 集 #, 巴蜀书社, 2001 年 ) 研究认为党项羌原始 之住地应在今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 即古析支河 曲之地 , 而非在金沙江流域。 甘川滇: 康定民 族师专编写组 编 ∀甘孜藏 族自治州民族志 # (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年 ) 是包括今甘孜境内藏、汉等各民族的志书 , 涉及 民族的迁徙与分布、政区建置、人口变化、交通 情况等 多方面 的考 察。雀丹 ∀嘉绒藏 族史志 # ( 民族 出版社 , 1995 年 ) 则是地 处川西 北大渡 河、岷江等区域的嘉绒藏族的民族志书。有关青 藏高原区民族、民族的界定及族源问题研究的文 章较多 , 但基本上都是从民族学、民族史的角度 予以探讨, 从历史地理角度予以关注的则很少 , 藏、青如此, 川甘 滇也不例 外。所谓 ∀明代的 ∃ 中马番族 % # (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 1992 年 2 期 ) , 苏发祥研究指出 即分布于今甘 青二省间、 明代史籍中经常提到的 ∃ 西番诸卫 %。史林 ∀唐 代白狗羌探微 #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 1993年 2 期 ) 指出是剑南西山八国诸羌部落之一。郭声 波 ∀贵琼人的来源与迁徙初探 # ( ∀西南民族学 院学报 # 2001 年 3 期 ) 则认为今居于泸定、康 定境内的贵琼人为古牦牛羌的一支, 唐末至明代 向本区迁移并与本区原有民族融合, 成为今贵琼 人的先民。此外, 郭声波 ∀唐代弱 水西山羁縻 部族探考 # ( ∀中国藏学 # 2002 年 3期在 ) 探考 今川西北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唐朝前中期在该 地设置羁縻府州及都护统治时期的部族分布及其 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口发展情况后, 指出唐代中 后期的 ∃ 西山八国 % 基本上是由唐 前期弱水西 山六十八羁縻州部族所建 , 他们是现代嘉绒藏族 的先民。郭声波的另一 篇文章 ∀川西 北羌族探 源 唐宋岷江西山羁縻州部族研究 # ( ∀中南 民族大学学报 # 2002 年 4 期 ) , 认为唐初岷江上 游西山地区各羁縻 州的部族属于左 封等羌人部 落 , 其后又有特浪及西山八国诸羌内徙该地 , 至 宋 , 融合为茂州羌和维州羌, 他们是川西北羌族 可考的 祖先。董良 ∀麦哇 部落 历史沿 革试探 # ( ∀四川藏学研 究 # ( 二 ), 中国藏 学出版社 , 1994年 ) 及杨国君 ∀甘孜羌族的分布、来源及 其迁徙的原因 # (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 2002 年 3 期 ) 的考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JOURNA L O F KANGD ING NAT IONA L I TY TEACHERS CO LLEGE
第 14 卷第 3 期
2005 年 6 月 Jun 2005
Vo l 14 No 3
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民族、 文化、地名、文献部分
张保见
摘
要 ! 简要回顾 1990 年 - 2003 年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 肯定了这一段时期青藏高
Fra Baidu bibliotek
一 、历史民族与文化地理 引言: 从 1990 2003 年, 青藏 高原历史地 理研究异常活跃 , 成果颇丰。现将其研究成果综 述如下 , 促康藏历史地理继续研究之参考。 1 . 历史民族地理 总论: 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1 年版陈庆英主 编的 ∀中国藏族部落 #, 参照 50 年代末 60 年代 初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资料, 结合作 者实地调查成果, 以现今的行政区划为横断面 , 比较全面的简要阐述了藏族部落的分布和组织系 统 , 文末附有由唐至明与西北藏族部落相关的汉 文史料 , 是第一部系统的有关藏族部落的兼有较 强资料性的学 术著作。邢海宁 ∀近代 藏族部落 分布 # (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 1992 年 12 期 ) 对近代藏族部落的分布作了概略的叙述。陈新海 ∀历史地理学与青海民族史研究 # ( ∀青海民族研 究 # 1995年 3期 ) 探讨了青海历史地理学研究 和民族史研究的异同 , 指出二者既是各自独立的 学科体系, 又可相互影响、互促共进 , 是可贵的 理论探讨性的文章。 西藏: 房建昌 ∀藏北三十九族述略 # ( ∀中 国边疆史地研究 # 1992 年 1 期 ) 考述三十九族
的商业及文化交流情况后指出 , 这一边缘地带的 交往对三省区历史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王恒 杰 ∀迪庆历史传统与自然因素 # ( ∀中国藏学 # 1992 年 1 期 ) 研究认为自然地理因 素在云南藏 区的经济与文化的历史演变中起重要作用。王晓 松 ∀迪庆藏族文化简述 # ( ∀西藏研究 # 1993 年 4期 ) 指出迪庆文化的特点是以藏族文化为核心 的多元文化。 二、 历史地名学及历史地理文献 1 . 历史地名学 西藏 : 本期地名学的最大成果当属中国藏学 出版社 1995 年版武振华主编的 ∀西藏地名 # 及 1996 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由西藏自治区民政厅 行政区划 管理处等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名 词典 & 西藏卷 # 两本著作。关于吐蕃一名 的由 来, 李文实 ∀吐蕃一名的由来 # ( ∀中国历史地 理论丛 # 1990 年 2 期 ) 认为吐蕃一 名实沿自吐 火罗 , 而 (法 ) 路易 & 巴赞、哈 密屯著耿 升译 ∀ ∃ 吐蕃 % 名称源流考释 # (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 集 # 第 9 辑 ,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 则从 纯语言学的角度加以考 察, 提出西藏名字 T ibet 起源于 ∃ 突厥 - 蒙古语 % 的假设。 ( 丹 ) 马丁著 陈立 健 译 ∀沃 摩 隆 仁 本 教的发 源圣地 # (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 # 第 14 辑, 西藏人民出 版社 , 1998年 ) 指出其大致位于西藏西部地区, 从拉达克边界一直延伸到巴达克山 , 包括其间从 南到北的地区 , 同属译文的古地名考还有 (匈 ) 乌瑞著熊文彬译 ∀吐蕃历史地名聂尼塔波考释 # (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 # 第 7 辑 , 西藏人民出 版社 , 1990年 ) 。禾冉 ∀ ∃ 古格王国遗址 % 名称 辨析 # ( ∀西藏研究 # 2001年 3 期 ) 采用纸上史 料与考古 实物互证的二重证据法研 究指出 ∃ 古 格王国遗址 % 事实上应命名为 ∃ 扎让卡 % 遗址。 房建昌 ∀雅鲁藏布江大拐 弯峡谷至下游底 杭河 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地理考察 # ( ∀中国边疆史地 研究 # 2000 年 4 期 ) 从地名考释入手 , 论述和 阐释了中印东段边界问题的由来。 青海 : 这一时期青海地名的研究取得了两个 方面的成果, 一是对现在一些地名的历史演化及 其特点等的解说, 黎宗华 ∀青海地名说 # ( ∀青 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90 年 1期 )、李文实 ∀门源
值。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 年版 ( 法 ) 石泰安著 耿升译王尧校 ∀川甘青藏走廊古部落 #, 内容涉 及有古部落及其地 理位置的 考述。曹 相 ∀云南 藏族源流考述 #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1999 年 4期 ) 探讨了云南藏族的迁入及分布、政区建置 等问题。 2 . 历史文化地理 总论 : 在探 讨地理环 境与文化 之间的关 系 上, 石硕 ∀论地 缘因素 在吐蕃文 明东向发 展中 的作用 # ( ∀西藏研究 # 1992 年 1期 ) 指出西藏 高原的向东倾斜的地形构造和吐蕃文明的高原特 征等地缘因 素在吐蕃文明 东向发展中起重 要作 用。张忠孝 ∀青 藏高原 自然地理 环境对藏 文化 形成的作用 #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1998 年 3 期 ) 研究认为 藏 文化 打上 了很 深的 高原 烙 印, 显示了强烈的地域 特点。朱 普选 ∀西藏文 化地 理简论 # ( ∀藏学研究论丛 # 第 8 辑, 西藏人民 出版社, 1996 年 ) 则从西藏自身的 石器文化到 佛教文化的发展演化分析入手 , 指出西藏文化是 一种本土文化 , 融合了外来文化但仍保有本身特 色。闵文义 ∀略谈藏族的葬俗及其渊源 # ( ∀兰 州大学学报 # 1993 年 1 期 ) 认为藏 族葬俗的形 成和历史传统、宗教影响及地理环境有关。江道 元、陈宗祥 ∀试论 ∃ 邛笼 % ( 碉房 ) 建筑 # ( ∀四川 藏学研究 # ( 二 ) , 中国藏学出版社 , 1994 年 ) 探讨邛笼的历史记载、建筑特点、分布区域及拥 有此类建筑的民族的族属与族系等 , 并对邛笼文 化加以界定。希恩 & 卡曼著台建群译 ∀ 7- 11 世 纪吐蕃人的服饰 # ( ∀敦煌研究 # 1994 年 4 期 ) 则主要运用吐蕃时代的绘画, 详细分析了其服饰 特点 及 其 与 周 围 各族 服 饰 风 格 的联 系。李 旭 ∀滇藏茶马古道的宗教文化 # ( ∀云南民族学院学 报 # 1994 年 3 期 ) 研究认为茶马古 道的宗教文 化具有多元性、融合性的特点。此外, 一些研究 青藏文化的志书等论著也不同程度的对历史文化 地理有所涉及 , 值得一读。 青海 : 王昱 ∀论 青海历史上 区域文化 的多 元性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99年 6 期 ) 认为青 海区域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特色主要是由于历史 及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宗教文化的地域研究 方面 , 曲青山 ∀青海藏 传佛教格 鲁派活佛 转世 族别、地域发微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92 年 3 15
第 14 卷 第 3 期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 6 月
期 ) 对青海藏传 佛 教格 鲁派 历世 活佛 的族 别、 地域逐一考察, 发现了一些青海格鲁派活佛转世 的规律。蒲文成 ∀藏 传佛教诸 派在青 海的早期 传播及其改宗 # ( ∀西藏研究 # 1990 年 2期 ) 考 述各派在青海的早期传播及主要分布范围、寺院 分布点 及 部 分 教 派 改 宗 格 鲁 派 的 史 实。荣 宁 ∀明清青海城镇宗教与习俗文化述略 # ( ∀青海民 族研究 # 1999年 4 期 ) 指出其文化既具有共性 也具有个性。索智端 ∀元明以 来隆务 河流域的 民族融合与文化共享 #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1 年 3 期 ) 探讨了蒙汉等民族移入后隆务流域的民 族融合及文化整合与共享。河湟文化研究方面 , 戴燕 ∀古代河湟区域文化溯源 # ( ∀青海师范大 学学报 # 1993年 4 期 ) 研究指出独特的地理特 征赋予河湟文化农牧两种文化并存的原始特征 , 在经历了汉至元的四次文化汇合后, 实现了河湟 文化的总体整合, 体现了多元汇聚的历史机缘。 武沐、王希隆 ∀试论 明清时期 河湟文 化的特质 与功能 #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1 年 6 期 ) 则认 为明清河湟文化在多元表现的同时又具有相互间 联系的机制。陈新海 ∀河湟文 化的历 史地理特 征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2002 年 2 期 ) 指出 地理环境是形成河湟文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陈化 育等人的论文对河湟文化与河湟教育间的关系及 其发展的历史 轨迹给予 了梳理。董志强 ∀青海 藏族服饰成因的初步探讨 # ( ∀青海师专学报 # 2003年 4期 ) 认为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是其主 要成因。张成 材 ∀试论青 海汉 语方言 的形成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92 年 1 期 ) 研究指出历史 上青海跟内 地特别是中原 的交往, 历 史上的移 民 , 历史上的征战和行政管辖 , 大山、大川等自 然条件的影响等等都对方言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 响 , 语言的共同性更可以为研究汉语方言的形成 提供有力的证明。 川滇: 李仲康 ∀ ∃ 嘉绒 % 文化浅说 # ( ∀西 藏研究 # 1993年 4 期 ) 分族源探索、农耕文化、 碉文化、宗教文化与锅庄 文化几个部 分展开述 论。刘先毅 ∀藏传佛教的特殊区域 # ( ∀西藏研 究 # 1993年 1期 ) 则探讨了德格土司统治区藏 传佛教五大教 派并存的 宗教格局。向翔 ∀茶马 古道与滇藏文化交流 # 16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 1994年 3期 ) 在考述川滇藏边三角区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