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信息能够独立选择、吸收、储存、应用的能力,是人才成功的必备条件。

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并遵循一定方法获取知识的智力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自学的环境,指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不断调节智力活动,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问题。

现行化学新教材以其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和内容的时代性等特点,深受师生的欢迎。

利用现行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在众多的能力中自学能力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考制度以及命题方向的变化,学生自身也有培养自学能力的愿望,而自学能力是较为复杂的特殊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或通过几次自学行为过程就具备了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需要长期坚持培养;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

若把知识和技能比作黄金,则良好的自学能力有如“点金术”。

黄金诚可贵,它又怎能比得上点石成金的技能呢?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进入高中以来,大部分学生较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与精析,课堂上不停记笔记,课下置身题海;在阅读上用的时间很少,当要求学生阅读时,只了解大概内容,学生不能将阅读中遇到的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还不能发掘字面意义之外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结构,也不能通过阅读表面文字找到核心内容或提炼出重要内容,更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整合成知识体系——综合理解,从而失去了自学的意义,降低了学习效率。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采用提出问题或指定要读的内容,让学生限时阅读,然后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阅读课本时有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学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碱金属”时,提供内容如下:1.碱金属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元素符号是什么?分别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原子结构的特点。

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相似形和递变性?
3.根据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预测它的化学性质可能有那些?
4.请写出Na、K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实验叙述现象,比较它们的金属性。

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什么是焰色反应?简略叙述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6.学习焰色反应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透过上述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达到能正确表述内容,领会其实质,加深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能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未来的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随着自学习惯的养成,使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应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坚持用以下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收效颇丰。

1.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受到阅读水平的制约,自学的一条主要途径是阅读,而善于阅读又是学好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化学课上引导学生制定阅读提纲,认真精读教材,课下指导学生预习阅读、复习阅读、阅读参考资料,使学生掌握
阅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2.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说明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

在阅读中记的方法、方式很多,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设计的空边,把体会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记在书中相应的位置,在阅读参考书时宜采用笔记本式,指导他们寻找有效信息,摘录概念、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从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提高自身素质。

3.练。

练即练习,中学化学中,精练是检验自学效果、体现自学价值、推动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所设置的练习题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典型性、多样性、发展性等原则,练习中设置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从书本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再理解。

4.结。

结即总结。

新授课上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板书、笔记等,让学生整理归纳思路,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较复杂的内容教师要适度引导;章节复习时要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寻找薄弱点、理解不深刻的内容。

总之,自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5.行。

行即动手。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必要手段,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发展、完善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验前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有关内容,在阅读中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思考改进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后,当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知识矛盾时,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与实验有关的内容,再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从一些隐含的现象中,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三、自学教材,发现、提出问题
从高一入学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自学,要学会阅读”的要求。

为提高自学效率,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时,带着提出解决问题的任务,可以提出书本中某个知识点的疑问,也可以进一步提出想要探讨的问题。

自学后分组讨论,并将问题汇总,交给老师。

将教师理解的教材重点和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相互结合,作为重点解决,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自学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学生主动提问,比老师设疑,师生释疑更有意义,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优化,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是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逐步形成的体现。

“卤族元素”与前面学过的“碱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认知规律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学完第一节“氯气”的基础上安排自学,可谓水到渠成。

由本节的知识内容较简单,易理解,有些同学还主动阅读课外参考资料,并提出如下问题:
1.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等为什么存在递变规律?
2.保存液溴为何水封?如何取用液溴?用磨口瓶塞并用石蜡封上可以吗?(此问题很有创意!)
3.溴的试剂瓶为何不能用胶塞?(此问题是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提出的)
4.升华的物质碘,为什么有熔点?
5.为什么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其氧化性强弱?如何理解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其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6.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可逆反应?
7.“苯”是什么?课本中实验4-10中CCl4与水是否分层?
8.F2与NaCl溶液反应生成什么?
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以上有科学性的问题,说明学生对教材和资料进行了阅读,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也反映出同学们科学探究精神。

四、培养探究精神,提高自学能力,
教材中,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内容或通过自己思考能理解的知识,课堂上不再讲解,而是设置问题情境,利用自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和应用。

例如:在学“溴乙烷”时,课堂上直接设问:1.如何证明氯化钠中含有氯元素?2.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根据的原理是什么?用哪些药品?叙述检验方法。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很快设计出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演示。

为了照顾各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次教学,将问题分解设问: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加稀硝酸酸化;否则会有什么现象?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在学习“乙酸”一节时,学生提问:制乙酸乙酯时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教师增加演示实验: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收集了乙酸乙酯后,沿试管内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石蕊试液在酯和水层之间,从上至下的颜色依次为:红—紫—蓝),振荡试管,静置片刻后,
分为两层,上层为无色的油状液体,(较前少了)下层为蓝色溶液。

通过现象老师提问:接近酯层的石蕊为什么变红?振荡后,为什么红色消失?碳酸钠溶液有哪些作用?(可推知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需老师告之)。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导学,课堂上采用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或者由学生自学教材与课外书籍,提出疑问或要探讨的问题,课堂上讨论或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内容,就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设计问题进行考试或竞赛,例如:在学习《硅酸盐工业简介》《新型无机非金属》时,把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点,设计成抢答题和必答题,学生分成四组,制定好竞赛规则。

采用竞赛机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学习效率高。

教学活动中,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不替学生读题;不替学生表述;不替学生总结和系统知识。

学生只有经过艰辛的思考才能体悟知识,发展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当学生的思路中出现断路时,老师是疏通者;当学生思考出现迷茫时,老师是引导者,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化学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自学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不断的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