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西医诊疗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什么是睡眠
睡眠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过程,由人脑控制着,且睡眠与觉醒呈 周期性交替出现。
觉醒
相对处于清醒状态,对自我和环境具有意识状态。
睡眠
对外界和自身传入刺激缺乏感知和意识能力。
3.不同动物的睡眠时间分布



牛 大象 羊
2h
3h



海豚

人类
8h
左右大脑交替使用



蝙蝠

14h
19h
1957年 Dement和Kleitman发现REM期与梦有密切关系 1961年 Jouvet发现REM期时颈肌的肌电活动(EMG)消失 1968年Rechtsehaffen将睡眠分为6期
6.多导睡眠图(PSG)概述
长期以来,EEG一直是睡眠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1937年,美国学者Loomis首次提出用EEG方法取代行为学作为睡眠深度判断的 标准。 1953年,美国Aserinsky和Kleitman发现REM现象。 1968年,Rechtchaffen和Kales提出睡眠分期的标准,并由美国生理协会推荐 为第一个睡眠分期的国际分类。 目前,为了更加精确地对睡眠相关疾患做出鉴别诊断,在EEG基础上增加了对 眼电、肌电、心电等参数的同步记录,形成了睡眠多导图。但是在所测量的 众多睡眠参数中,大多数参数仍然由EEG所决定。
2.失眠发病率
中国 30%左右 法国 30% 美国 32%~35% 日本 18%~23%
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时,美国失眠人数将达到1亿人。 法国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人有睡眠方面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的25916例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调 查结果显示,27%的人有睡眠问题,而且被诊断为失眠症的患者接近实际患 病人数的一半。 我国一份内蒙古大学生358人的问卷调查,睡眠质量差者(包括入睡困难、易 醒、使用安眠药等)也高达48.9%。
9.多导睡眠图(PSG)及睡眠参数(一)
1. 卧床时间TIB(time in bed) 从关灯到早晨起床的时间(减去夜间 离开床的时间)。 2. 总体睡眠时间TST(total sleep time) 包括所有Ⅰ、Ⅱ、Ⅲ、Ⅳ 期和REM期睡眠,运动时间MT,以及任何异常睡眠或分裂睡眠时间的总 和。
凌晨三、四点睡觉,次日起床晚。 精神差,反应迟钝,活动能力低, 到黄昏后才会好转
19.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睡眠量
1.充足的睡眠量指第二天不觉得思睡。 • • • • • • 2.如果思睡影响了日常的生活,那您需要更多的睡眠。
3.一些人需要增加睡眠量,另外一些人可能需要减少。
4.不同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睡眠需求。
1.诊断
主观标准
临床标准
(1)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 (2)白天疲乏力、头胀、头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 碍干拢所致; (3)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眠者) 不视为失眠。
客观标准
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来判断
(1)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 (2)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 半);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

3.失眠病因(一)
环境因素 (1)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 (2)强光 (4)温度异常 (3)噪声 (5)卧具不适。 生活习惯因素 (1)睡前饮茶、酒、咖啡或者吸烟和食用兴奋性的食物 (2)睡眠节律的改变。
躯体因素:即器质性因素 巴金森氏症 糖尿病药物控制不良 先天性心脏病 高血压 甲状腺肌能亢进 内分泌病 甲状腺肌能减退 肠寄生虫病 肝功能障碍 皮肤病 肾功能障碍 不安腿症状群 痴呆 呼吸暂停综合症

NREM时醒仅占7%;与白天思考有某些相似
睡眠中发生的生理性改变,可具有视、听、运动觉等体验
14.发生梦的比例
报告人 被查人 数 觉醒次数 回想梦的比例 REM 大熊 Dem 34 9 639 351 73% 79% NREM 23% 7%
Re
Fo
17
8
282
244
86%
82%
23%
54%
15.睡眠与神经递质
失眠
浙江农林大学 常明
ID:ashui87
1
目 录
睡眠 失眠

概述
西医诊治失眠情况简介


中医辩证论治治失眠
2
一、睡

1.概述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的生理过 程。 尽管几千年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却很少有人 去问津:人为什么要睡觉? 直到12世纪,美国科学家开始对睡眠进行研究,此后睡眠之谜就像埃及 金字塔那样被愈来愈多的科学家所关注和揭示。

3. 总体睡眠时段TSP(total sleep period) 从睡眠开始到早上最后 清醒的时间,包括入睡后所有清醒时间,Ⅰ、Ⅱ、Ⅲ、Ⅳ期和REM期睡 眠,运动时间。
4. 睡眠效率 5. 睡眠潜伏期 睡眠时间与卧床时间之比。 从关灯到出现Ⅱ期睡眠的时间。

6. Ⅲ、Ⅳ期潜伏期
9.多导睡眠图(PSG)及睡眠参数(二)
脑的高度演化结果,进入睡眠时,身体处于睡眠状态而大脑在高度活 动,快速眼动睡眠可能是本能控制和调节记忆痕迹的巩固,在脑唤醒的 调节或梦的产生中起到主要作用。
8.睡眠分期与相应的EEG特征
NREM Dement和Kleitman(1957)将此相睡眠分为1_4期(S1_4)。 S1为思睡期,S2浅睡期,S3中度睡眠期,S4深睡期。各期在EEG表现 和睡眠深度上有较大差别: Ⅰ期睡眠(思睡期):此期是由清醒状态向睡眠期过渡的阶段。EEG 由清醒时的α波为主发生波幅逐渐降低的变化,表现为α波被低电压 的2_7Hz慢波和15_25Hz的快波替代。随思睡程度加深,慢波增加,以 2_3Hz和4_7Hz中幅波为主。深度思睡的标志是出现顶尖波,这是一种 复合电位:一个正相小棘波伴随一个大的负相慢波,可以单独出现, 也可以12Hz或更快的频率反复出现,在顶区最明显。 Ⅱ期睡眠(轻睡期):背景为低幅EEG脑波,以睡眠纺锤,K复合波及 δ波(<20%)为特征。睡眠纺锤频率11.5_15Hz左右,持续0.5S以上, 波幅大于15μV,以中央区为主。此外,头顶部还出现周期为 100_300ms、波幅为100_300μV的顶尖波。
5.睡眠形态改变,但是睡眠需求量不变。
二、失

失眠症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痛苦之一,它可能是除 疼痛以外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一、概

1.失眠的概念
失眠 又称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 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准确基本的科学定 义。

表现 1.睡眠的发生或(和)维持发生障碍 2.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 3.白日产生一系列睡眠不足的临床症状


各种疼痛性疾病
3. 失眠病因(二)
精神心理因素 (1)考前学习压力、相思、离别、不良事件刺激 (2)紧张、焦虑、担忧、抑郁、过度兴奋等 精神疾病 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人格异常等 药物原因 (1)可引起睡眠障碍的药物 (2)戒断反应



年龄因素 如老年性失眠
睡眠相关的疾病 不宁腿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

4.EEG与失眠的关系(依睡眠参数)
对象分类 属性 总睡眠时间 睡眠潜伏期 NREM期 REM期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觉醒次数 REM潜伏期 睡眠效率 睡眠周期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高于常人 -低于常人 小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低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高于常人 -低于无抑郁者 小于无抑郁者 无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 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失眠者
10.睡眠周期变化过程
一次典型睡眠由NREM睡眠和 REM睡眠循环组成
每昼夜经历4-6个循环
每个循环持续90-110分钟
11.睡眠分期所占时间比
多导睡眠脑电
0
临床描述
清醒期
正常夜间中的%
<1%
1
2 3 4 3+4 5
初眠期
浅眠期 中眠期 深眠期 慢波型睡眠 眼球速颤型睡眠
5%
50% 5% 15% 20% 25%
16.睡眠时的生化改变
生长激素 可的松
催乳素 黄体生成激素 睾丸素
最初2小时内分泌,与δ睡眠有关 高峰在最后一次REM时
入睡后60~90分钟开始分泌 与性成熟情况、性别差异、月经周期影响等有 关 睡眠期分泌增多与REM有关
褪黑素
具有昼夜节律,午夜分泌达高峰
17.睡眠的生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促进脑功能的 发育 促进生长,延缓 衰老
8.睡眠分期与相应的EEG特征
Ⅲ期睡眠:以中高幅慢波(δ波)为主,其所占比例为记录单
位时间的20_50%,亦可出现睡眠纺锤,但30s记录过程中不超过2 个。行为学上受检者睡眠程度加深,已不易被唤醒。 Ⅳ期睡眠:和S3期一样统称为慢波睡眠,δ活动更加明显,少见 纺锤波。单位时间内50%以上为高波幅慢波(>75μV)。 REM 表现为类似S1期睡眠时的相对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活动。 因此期EEG 与觉醒时模式相似,表现为低幅快波,θ波及间歇性 低幅α波,故又称此期睡眠为去同步化睡眠,快波睡眠或异相睡 眠。
去甲肾上腺素(NE) 五羟色胺(5-HT) 乙酰胆碱(Ach) γ 氨基丁酸(GABA) 多巴胺(DA) 谷氨酸( G1u) 与REM睡眠及觉醒的维持有关 与NREM睡眠有关 主要与REM睡眠的维持有关 有镇静作用,与ω 受体有关 在觉醒中起重要作用 在脑内不同部位的Glu,在睡眠-觉醒中发挥 的作用有时截然相反
4.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时间
婴儿 幼儿
学童 成年人 老人
24小时 9-12小时
9-10小时 7-9 小时 5-7 小时
5.睡眠的研究历史
1929年 Berger用脑电图记录脑活动
1935年 Loomis通过EEG(脑电波)发现睡眠的不同深度
1953年 Aserinsky和Kleitman用眼电图(EOG)发现有REM期
巩固记忆
促进体力,精力 的恢复
18.四种睡眠形态
由于每个人性格、职业或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睡眠 类型。
早睡早起型
最标准有 健康的生 活形态
晚睡早起型
就寝时间很晚,身体很疲惫, 较易入睡,并很快进入深睡眠 状态;早上处于浅睡眠,较易 觉醒
早睡晚起型
躺在床上, 但很难入睡, 晚睡晚起型 或处于浅睡 状态
喝中药 14.50%
看医师 22.30%
7.失眠诊治现状
一高三低 患病率高 就诊率低 确诊率低 治疗有效率低
危害性大
二、西医诊治失眠情况简介
1.诊断
诊断标准

1.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 2.中途觉醒:超过30分钟以上


3.总睡眠时间:少于6.5小时
4.白天疲劳感,注意集中障碍,易激惹

7.睡眠两个时相及其生理变化

NREM 非快速眼动睡眠(正相睡眠)
心率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机体代谢降低,脑垂体释放生长激素和性 激素,同时全身肌肉、关节、软组织放松,得到充分休息,所释放的生 长激素不仅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同时促进蛋白质合成,供给细胞能量, 进行组织修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REM 快速眼动睡眠(异相睡眠)
5.失眠的危害
工作效率 下降 免疫力 减退 社会医疗 资源浪费 加速衰老 缩短寿命
失眠
诱发躯体 与精神疾病
躯体疲劳 认知功能下降
儿童发育 迟缓
6.普通人群对失眠采取的对策
普通人群对失眠采取的对策
其它 16.70% 服安眠药 33.40% 服安眠 药 看医师 喝中药 喝酒 喝酒 13.10% 其它
7. REM潜伏期 从睡眠开始到出现REM期睡眠的时间。 入睡后到早晨起床期间清醒的次数,清醒至少持 为全夜REM期睡眠的次数。
8. 睡眠中清醒次数 续15S以上。 9.REM期睡眠次数
百度文库
10.睡眠周期转换次数 每100min内进入和离开NREM睡眠、REM睡眠次 数,反映睡眠的稳定性。 11.周期交替模式(cyclic alternating pattern ,CAP) 在NREM期 中,可能出现30-180S的安静睡眠和唤醒的周期性交替,反映了多导睡 眠生理变量交替的特征。CAP比=(总体CAP时间/总体NREM时间)×100%。
12.睡眠各阶段所占%与年龄(一)
12.睡眠各阶段所占%与年龄(二)
60 50 40 30 20 10 0 21-29 30-39 40-49 60-69 觉醒(W) S1 S2 S3 S4 S3+4 REM
13.睡眠与梦
REM时醒占74%,可具有生动体验;丧失自我连续性,有时空关系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