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人工合讲义成抗菌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内 Vd 80~100L • 多可透过血脑屏障 • 左氧氟沙星可进入细胞内 • 大多数原形从肾排出
药理作用
• 杀菌、广谱 • 具有较长的PAE,即使血药
浓度降至无法监测水平,仍 有抑菌作用
• 独特的抗菌机制
• 对大多需氧G-菌具良好活性 • 对厌氧菌、分枝杆菌、军团菌及
衣原体也有良好作用
• 某些药物对具有多重耐药性菌株 也有较强活性
物与酶亲和力降低
• 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 本类各药间有交叉耐药 • TMP单用极易产生耐药,主要由
于二氢叶酸还原酶亲和力改变
不良反应
1. 泌尿系统损害 – 药物在尿中易析出结晶损伤肾小 管,SD较多
2. 造血系统反应 – 粒细胞缺乏、再障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可致溶 血性贫血
3. 过敏反应 – 皮疹、药热, 偶有剥脱性皮炎
•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 对G-杆菌体外抗菌活性为喹 诺酮类最强者
– 甚至对某些耐氨基糖苷类和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菌有 活性
• 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泰
利必妥) –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 生物利用度高 – 突出特点在脑脊液中浓度高 – 尿中排出量居喹诺酮类之首 – 抗菌高效
磺胺类 (sulfonamides)
• 是一类化学结构为对氨基苯磺酰 胺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 是最早用于防治全身性细菌感染 的一类有效抗菌药物
• 由于耐药、过敏及-LAs类出现
• 临床上大部分已被其它抗菌药替 代
• 但少数磺胺药对某些感染性疾病 有显著疗效
• 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
• 加之TMP协同作用
• 对铜绿假单胞菌及产酶金葡菌有 效
第一代
G-
+
铜绿假单胞 ±
G+
第二代
++ + +
第三代
+++ ++ ++
抗菌机制
1.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 阻碍DNA合成致细菌死亡
2. 诱导细菌DNA的SOS修复,引 起DNA错误复制
回旋酶 作用点
正超螺 旋DNA
后链 切口
后链 前移
负超螺 旋DNA
耐药性
药理作用
• 广谱 抑菌 • 对G+/-菌均有抑制作用 • 对沙眼衣原体、放线菌和疟
原虫抑制
• 支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 无效
作用机制
磺胺类
TMP,MTX
wenku.baidu.com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PABA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L-谷氨酸
二氢蝶啶
前体
一碳转移酶
嘌呤 嘧啶
作用机制
• 阻止细菌叶酸代谢,影响核酸合成 • 磺胺类结构类似PABA • 与PABA竞争结合二氢叶酸合成酶 • 阻碍二氢叶酸合成 • 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 阻碍四氢叶酸合成
• 活性提高,抗菌谱扩大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 •
到G+球菌、衣原体、 支原体、军团菌及结 核杆菌
安全性较高,t1/2延长
临床综合疗效达到第
三代头孢菌素水平
药动学
• 大部分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50% • 络合二三价阳离子 • 分布广泛,在多种组织内浓度高于
• 仅对G-菌中等
• 血中游离药物 浓度低
仅用于尿路、 肠道感染
第二代 20世纪80年代
早期氟喹诺酮类
fluoroquinolones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氧氟沙星
对G-菌疗 效>青霉素 族,≈一、二 代头孢菌素
ofloxacin
第三代 20世纪90年代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quinolones)
• 4-喹诺酮母核, 近年迅速发展 • 广谱、高效 • 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 • 与其它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第一代
1962年 萘啶酸
(美国Sterling-
Winthrop研究所)
1973年 吡哌酸
pipemidic acid
• 细菌对其天然耐药极低 • 后天耐药却发展很快
– 细菌DNA回旋酶突变 – 细菌胞膜通透性降低 – 泵蛋白表达增加 – 本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临床应用
•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二三代氟喹诺 酮类产品
1. 泌尿生殖道感染 – 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 淋病及前列腺炎等
2. 肠道感染 – 细菌性腹泻、胃肠炎、痢疾、 伤寒及其它沙门菌属感染
3. 呼吸道感染 – 支气管炎和鼻窦炎 – G-杆菌及金葡菌所致肺炎支气 管炎
4. 骨骼系统感染 – G-杆菌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
5. 皮肤软组织感染 6. 其它
不良反应
• 较轻微,氟奎诺酮类发生率仅5%左右, 可被绝大多数患者耐受
1. 胃肠道反应 2. 中枢神经系统
– 头痛、眩晕、中枢兴奋、可致精神 症状甚至诱发癫痫
– 既具有SD和银盐的抗菌作用, 又有收敛、促进创面干燥吸 收、结痂愈合作用
– 抗菌谱广,对铜绿假单胞菌作 用强
•柳氮磺吡啶(SASP) –本身无抗菌活性,口服不吸收, 在肠道中释放出磺胺吡啶
–同时释放的氨基水杨酸有抗炎 作用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手术前消毒
1. 用于全身感染的 • 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
– 常用其与TMP的复方(复方 新诺明)
• 磺胺嘧啶(SD) – 防治流行性脑脊膜炎首选药
• 磺胺嘧啶银(烧伤宁)
4. 核黄疸 – 主要为新生儿,磺胺类从血浆蛋 白取代胆红素,游离胆红素进入 CNS所致
磺胺类的分类
1.口服难吸收 柳氮磺吡啶(SASP) 肠道感染
t1/2 小时
2.易吸收
短 SIZ SM2 中 SD SMZ
<10 10~24
长 SMM >24
全身 感染
3.局部 SML AD 烧伤和创伤
SA
沙眼和眼部感染
作用机制
• 磺胺类与TMP合用 – 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 – 增强磺胺药抗菌作用 – 甚至出现杀菌作用 – 减少耐药,对抗耐药菌
作用机制
• 哺乳动物可直接利用食物中叶酸, 不受影响
• 脓液和坏死组织含大量PABA,减 弱磺胺的抗菌作用
• 普鲁卡因体内代谢为PABA,降低 磺胺疗效
耐药性
• 较易 • 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结构改变,药
3. 影响软骨发育 – 含氟,可致未成年动物软骨组 织损害,孕妇及儿童不宜使用
4. 过敏反应 5. 肝肾损害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 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 • 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相比:
– 抗菌谱更广 – 抗菌作用更强 – 药代动力学更好 – 临床主要用于肠道和泌尿生殖
道感染,效果良好
药理作用
• 杀菌、广谱 • 具有较长的PAE,即使血药
浓度降至无法监测水平,仍 有抑菌作用
• 独特的抗菌机制
• 对大多需氧G-菌具良好活性 • 对厌氧菌、分枝杆菌、军团菌及
衣原体也有良好作用
• 某些药物对具有多重耐药性菌株 也有较强活性
物与酶亲和力降低
• 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 本类各药间有交叉耐药 • TMP单用极易产生耐药,主要由
于二氢叶酸还原酶亲和力改变
不良反应
1. 泌尿系统损害 – 药物在尿中易析出结晶损伤肾小 管,SD较多
2. 造血系统反应 – 粒细胞缺乏、再障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可致溶 血性贫血
3. 过敏反应 – 皮疹、药热, 偶有剥脱性皮炎
•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 对G-杆菌体外抗菌活性为喹 诺酮类最强者
– 甚至对某些耐氨基糖苷类和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菌有 活性
• 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泰
利必妥) –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 生物利用度高 – 突出特点在脑脊液中浓度高 – 尿中排出量居喹诺酮类之首 – 抗菌高效
磺胺类 (sulfonamides)
• 是一类化学结构为对氨基苯磺酰 胺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 是最早用于防治全身性细菌感染 的一类有效抗菌药物
• 由于耐药、过敏及-LAs类出现
• 临床上大部分已被其它抗菌药替 代
• 但少数磺胺药对某些感染性疾病 有显著疗效
• 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
• 加之TMP协同作用
• 对铜绿假单胞菌及产酶金葡菌有 效
第一代
G-
+
铜绿假单胞 ±
G+
第二代
++ + +
第三代
+++ ++ ++
抗菌机制
1.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 阻碍DNA合成致细菌死亡
2. 诱导细菌DNA的SOS修复,引 起DNA错误复制
回旋酶 作用点
正超螺 旋DNA
后链 切口
后链 前移
负超螺 旋DNA
耐药性
药理作用
• 广谱 抑菌 • 对G+/-菌均有抑制作用 • 对沙眼衣原体、放线菌和疟
原虫抑制
• 支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 无效
作用机制
磺胺类
TMP,MTX
wenku.baidu.com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PABA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L-谷氨酸
二氢蝶啶
前体
一碳转移酶
嘌呤 嘧啶
作用机制
• 阻止细菌叶酸代谢,影响核酸合成 • 磺胺类结构类似PABA • 与PABA竞争结合二氢叶酸合成酶 • 阻碍二氢叶酸合成 • 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 阻碍四氢叶酸合成
• 活性提高,抗菌谱扩大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 •
到G+球菌、衣原体、 支原体、军团菌及结 核杆菌
安全性较高,t1/2延长
临床综合疗效达到第
三代头孢菌素水平
药动学
• 大部分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50% • 络合二三价阳离子 • 分布广泛,在多种组织内浓度高于
• 仅对G-菌中等
• 血中游离药物 浓度低
仅用于尿路、 肠道感染
第二代 20世纪80年代
早期氟喹诺酮类
fluoroquinolones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氧氟沙星
对G-菌疗 效>青霉素 族,≈一、二 代头孢菌素
ofloxacin
第三代 20世纪90年代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quinolones)
• 4-喹诺酮母核, 近年迅速发展 • 广谱、高效 • 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 • 与其它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第一代
1962年 萘啶酸
(美国Sterling-
Winthrop研究所)
1973年 吡哌酸
pipemidic acid
• 细菌对其天然耐药极低 • 后天耐药却发展很快
– 细菌DNA回旋酶突变 – 细菌胞膜通透性降低 – 泵蛋白表达增加 – 本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临床应用
•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二三代氟喹诺 酮类产品
1. 泌尿生殖道感染 – 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 淋病及前列腺炎等
2. 肠道感染 – 细菌性腹泻、胃肠炎、痢疾、 伤寒及其它沙门菌属感染
3. 呼吸道感染 – 支气管炎和鼻窦炎 – G-杆菌及金葡菌所致肺炎支气 管炎
4. 骨骼系统感染 – G-杆菌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
5. 皮肤软组织感染 6. 其它
不良反应
• 较轻微,氟奎诺酮类发生率仅5%左右, 可被绝大多数患者耐受
1. 胃肠道反应 2. 中枢神经系统
– 头痛、眩晕、中枢兴奋、可致精神 症状甚至诱发癫痫
– 既具有SD和银盐的抗菌作用, 又有收敛、促进创面干燥吸 收、结痂愈合作用
– 抗菌谱广,对铜绿假单胞菌作 用强
•柳氮磺吡啶(SASP) –本身无抗菌活性,口服不吸收, 在肠道中释放出磺胺吡啶
–同时释放的氨基水杨酸有抗炎 作用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手术前消毒
1. 用于全身感染的 • 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
– 常用其与TMP的复方(复方 新诺明)
• 磺胺嘧啶(SD) – 防治流行性脑脊膜炎首选药
• 磺胺嘧啶银(烧伤宁)
4. 核黄疸 – 主要为新生儿,磺胺类从血浆蛋 白取代胆红素,游离胆红素进入 CNS所致
磺胺类的分类
1.口服难吸收 柳氮磺吡啶(SASP) 肠道感染
t1/2 小时
2.易吸收
短 SIZ SM2 中 SD SMZ
<10 10~24
长 SMM >24
全身 感染
3.局部 SML AD 烧伤和创伤
SA
沙眼和眼部感染
作用机制
• 磺胺类与TMP合用 – 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 – 增强磺胺药抗菌作用 – 甚至出现杀菌作用 – 减少耐药,对抗耐药菌
作用机制
• 哺乳动物可直接利用食物中叶酸, 不受影响
• 脓液和坏死组织含大量PABA,减 弱磺胺的抗菌作用
• 普鲁卡因体内代谢为PABA,降低 磺胺疗效
耐药性
• 较易 • 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结构改变,药
3. 影响软骨发育 – 含氟,可致未成年动物软骨组 织损害,孕妇及儿童不宜使用
4. 过敏反应 5. 肝肾损害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 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 • 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相比:
– 抗菌谱更广 – 抗菌作用更强 – 药代动力学更好 – 临床主要用于肠道和泌尿生殖
道感染,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