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糖结合蛋白(MBP)途径从MBP激活丝 氨酸蛋白酶原(MASP)开始,经C4、C2、C3依次激 活过程,最终形成C5转化酶。
激活物质:病原生物。
激活过程: 1、 MASP激活 2、C3转化酶(C4b2b)形成 3、C5转化酶(C4b2b3b)形成
MBP——是脊椎 动物血清中一 种能与甘露糖 苷特异结合的 钙离子依赖性 凝集素分子, 与C1q分子结构 相似。
C4b
C3 b
3. 效应阶段----MAC
溶膜复合物(MAC)的形成:
C5b + C6 + C7 + C8 + C9
C5b6789
C5b6789 =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12-15个C9插入靶细胞膜,溶解靶细胞 激活位置不同,形成产物不同
溶膜途径的成分
C7 C6
C 9
溶膜途径的C5-激活
五、补体的理化性质
1.合成部位:肝细胞,巨噬细胞等。 2.分子质量:大约在2.5×104-5.6×105。 3.血清含量:补体蛋白多为糖蛋白,占血清蛋白总量的 10%。 4.补体一般以无活性形式存在血清中。 5.在补体系统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6.补体主要在血液和肝脏中代谢,半衰期约为1d。 7.极不稳定,尤其对温度敏感(56℃,30min灭活,,室 温下很快失活)
C1r 水解C1s C1s
活化阶段
• 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酶解C3 并形成C5转化酶。此即经典途径的活化阶段
• C1s分别裂解C4、 C2,形成C4b2b复合物,即C3转化酶 • C4b2b进一步裂解C3,形成C4b2b3b复合物,即C5转化酶
c2b
变,C1q才可与Fc段的补体结合点接近。
识别阶段
•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抗体发生构象改变,使Fc段的补体结合位点暴露,补体 C1与之结合并被激活,这一过程被称为补体激活的启动或识别
• C1激活的顺序为C1q、C1r、C1s • C1活化后,继续裂解C4与C2
识别阶段
导致 C1q构象改变
C1r进入 过渡状态
(2)I因子缺乏:体内C3b不被灭活,在旁路途径中形成 正反馈,C3含量极度下降,患者发生反复细菌感染。
小结
1、补体系统:是存在与人和脊椎动物的血清和组 织液中的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组成生物级联反应系统,具有持续紧张、随时可 发、精密调控等特点。
补体系统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调控蛋白,补体 受体。
补体过度活化会使补体大量消耗,则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同时也会使 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伤害。
一、血清中的补体活化调节蛋白
1 C1INH: • 是丝蛋白抑制剂家族的成员,成分是血清糖蛋白。 • 功能:抑制液相中C1的活化;且能与C1r、C1s结
合;是C1抑制因子。 2、S蛋白:
• 又称溶膜复合物抑制因子,是单链的糖蛋白。 • 功能:结合C5b6、7复合物以阻止与细胞表面结合;
活化的前期阶段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旁路途径
活化的后期阶段
补体溶膜途径 形成溶膜复合物
(一) 经典途径
是指免疫复合物经C1q、C1r、C1s、 C4、C2、C3成分,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 化酶的活化过程。
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C1活化 活化阶段--C3 、C5转化酶的形成 效应阶段--共同末端通路
c2a
c2a
c2a
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
C1 complex
C3
C4
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产生
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产生
C4b2a is C3 convertase C4b
经典途径C5转化酶的产生
C4b2a3b is C5 convertase; it leads into the Membrane Attack Pathway
甘露糖苷主要 存在于病原生 物的表面
MBP的立体结构 (类似C1q)
补体激活的MBL途径
MASP
MBL
C4b2a是C3转化; 这将导致C5转化的产生
第三节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 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正常机体中,补体的活化过程是通过体内一些调节蛋白成分的调节而达 到活化与抑制的平衡。
第一节、补体概述
一、补体的发现
Bordet于1894年发现新鲜 血液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 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 的溶菌作用。由于这种成分 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 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二、补体的概念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 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 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 结合蛋白。
剂。
2、补体受体2型
•
是单链膜整合蛋白,主要结合C3d,可以结合病毒EBV。
• 功能:对树突细胞在生发中心捕获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导致记 忆B细胞活化有一定作用。
3、补体受体3型
•
是异源二聚体,且是IC3b的受体,主要分布
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 功能:促进吞噬细胞发挥其功能;结合糖类,类似 于凝集素;使带有CR3的吞噬细胞吞噬某些不依赖于 补体的微生物。
1、补体固有成分的遗传缺陷:如C3缺陷,可使 患者反复发生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细菌感染, 也可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障碍。 2、补体调节分子的遗传缺陷:
(1)C1缺陷:是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的原因。本病 85%患者缺乏C1INH。由于C1INH缺陷,致使C4和C2消 耗增多,C2的裂解产物C2b具有激肽样活性,能使血管 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皮肤和粘膜水肿, 严重的喉头水肿可导致窒息死亡。
旁路途径
• 旁路途径/第二途径/C3途径 • C3、B因子、D因子参与,不依赖于抗体的存在 • 作用:在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 • 激活顺序:C3,C5,C6,C7,C8,C9 • 激活物质:LPS、酵母多糖、葡聚糖、聚合IgA和IgG4 • 提供补体级联反应进行的稳定物C3转化酶
(三)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
1. 启动阶段----C1活化(C1s)
C1q分子的C端球形结构 是与Ig上的补体结合位点相 结合的部位,它的启动可使 C1r构型改变,成为具有活性 的C1r并诱导C1s的活化,成 为具有酯酶活性的C1s,
C1激活条件
• C1仅与lgM-CH3或lgG1~3-CH2结合才能活化; • 每个C1须同时与两个以上lg的Fc段结合; • 游离或可溶性Ab不能激活补体,仅当Ab与Ag或细胞表面结合后,Fc段构象改
2、补体活化和炎症反应
1)过敏毒素与炎症反应
•
无特异性的、补体活化产生的水解片段都可以引起免疫应答,主要效应
表现在致痉挛性。
• 功能:促使平滑肌收缩;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支气管痉挛。这是由于过敏 素结合到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补体受体上,促使这些细胞释放组胺。
2)趋化性
•
吞噬细胞上的补体受体能识别趋化因子。C5a、C3a、C5b等能把吞噬细胞吸
第二节、补体的活化
• 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原体的形式存在。 • 活化物的作用下,各成分依次被激活。形成一系列放大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
溶细胞效应。 • 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水解片段,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广泛参
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 • 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 • 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 • MBL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
三、补体的命名
经典途径成分 C1(q、r、s)……C9
替代途径成分
B因子、D 因子
调节蛋白成分
C1抑制物, C4结合
裂解片断成蛋分白
活化补体成分
C3a 、C3b
灭活补体成分
C4b2a
iC3b
四、补体的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C4);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D、B因子);参与 MBL途径的成分(MBL,丝氨酸蛋白酶);末端通路成 分(C5-C9)。 参与调节的成分:C1抑制物、I因子、P因子、H因子、 C4结合蛋白、膜辅助蛋白因子MCP、促衰变因子(DAF) 等。 补体受体:CR1、CR2、CR3等。
第四章 补体系统
2011级生物技术 第三组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补体概述 • 第二节 补体活化
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2、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 3、补体活化的替换途径 4、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溶膜复合物的形成 5、补体活化3条途径的比较 • 第三节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合成与补体缺陷
4、补体受体4型
•
是异源二聚体,它的分布与CR3类似,因此功
能也与CR3类似。
• 四、补体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补体的溶胞功能
•
补体介导的对抗外来微生物细胞的溶胞作用是重要的防御机制。
• 功能:产生抗体作用于微生物感染而发生体液应答;在没有抗体情况下可以直接 通过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而激活补体发生溶胞
• ③C3b、IC3b的受体除分布在吞噬细胞上外还分布在非吞噬细胞上。红细胞通过 CR1受体与C3b-Ab-Ag复合物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肝和脾中,接受巨噬细胞的处理。
• ④C3b分解产物C3d也能与抗原结合,增加抗原与树突细胞及B细胞的结合,促进 抗体的形成。
4)其他炎症作用 • ①补体的溶菌作用主要是对革兰氏阴性菌起作用,而对革兰氏阳性菌几乎无效。 • ②补体与自身抗体的作用会引起炎症应答而导致组织损伤。 • ③补体在杀伤和清除感染的细菌、真菌、病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④这种免疫反应是非特异性的,是自然免疫的重要机制之一。
2、补体的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MBP 途径,
3、补体系统的调节机制:C1INH, I 因子
H 因子、DAF、同源限制因子等的作用。
4、补体受体:CR1,CR2。
感谢下 载
感谢下 载
阻止C9多聚体在细胞膜上形成。
3、I因子:
•
即C3bINH是一种酯酶,为C3b抑制因子。能裂解和钝化C3b、C4b,其a链裂
解,变为无效的iC3b,从而不能再与C4b2、 C3bBb结合成转化酶,使其失去效应。
4、H因子:
•
是C3b抑制因子的加速因子
• 功能:作用于活化途径中C3b的转化酶;阻断旁路途径的扩增;作为l因子的辅助 因子;使转化酶失活
第四节、补体系统 异常和疾病
(一)补体含量增高:多见于组织损伤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期。某些肿瘤患者 可表现为高补体血症,但其生物学意义不明。
(二)补体含量降低: 1、补体成分消耗过多:血清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2、补体大量丢失:大面积烧伤、手术、大失血 3、补体合成不足:肝病患者
(三)补体的遗传缺陷
b C3b C4b
溶膜复合物的装配
C6
C7
b
溶膜途径பைடு நூலகம் 溶膜复合物嵌入细胞膜
C6
C7
b
C C9
C 9
C 9
C 9C
9C 9
C 9
C9 9
(二)旁路途径
• 启动阶段----C3转化酶 • 激活阶段----C5转化酶 • 效应阶段----共同末端通路
• 旁路途径处于准激活状态 •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 •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5 、过敏毒素钝化因子:
是血清羧基肽酶N,主要功能使过敏毒素失活。
6、C4bp:
•
是C4b的结合蛋白,能抑制C4b2a的形成。
二、细胞膜上的调节蛋白 1 促衰变因子:是C端伸入细胞膜内的单链糖蛋白分子
功能:阻断C3转化酶的装配,在细胞膜上起调节作用。 2 膜辅助蛋白:是C3b和C4b的蛋白水解酶钝化作用的辅助因子,且在细胞膜上起
调节作用。 3 同源抑制因子:分布于外周血细胞。功能:干扰溶胞作用。 4 溶膜抑制剂:是补体活化时保护病原菌附近正常细胞的最重要的因子。
三、补体的受体
1、补体受体I型
•
至少有4种多态型变化,且有多个有序排列的重复结
构。
• 功能:抑制C3转化酶活性来调控补体活化;是调理素,扩大 吞噬性白细胞的胞饮作用;是免疫系统中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引到炎症或组织损伤部位,这些趋化作用的分子可以在炎症部位附近形成浓度梯
度,越近炎症部位,趋化因子浓度越高。
3)免疫黏附与调理
• ①C3b与B细胞上的C3b受体结合会引起B细胞活化,起到B细胞活化的第二刺激信 号的作用。
• ②C3与Ab-Ag复合物能形成大的复合物,这种大复合物能与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 结合,从而增强这些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理作用,清 除免疫复合物。
激活物质:病原生物。
激活过程: 1、 MASP激活 2、C3转化酶(C4b2b)形成 3、C5转化酶(C4b2b3b)形成
MBP——是脊椎 动物血清中一 种能与甘露糖 苷特异结合的 钙离子依赖性 凝集素分子, 与C1q分子结构 相似。
C4b
C3 b
3. 效应阶段----MAC
溶膜复合物(MAC)的形成:
C5b + C6 + C7 + C8 + C9
C5b6789
C5b6789 =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12-15个C9插入靶细胞膜,溶解靶细胞 激活位置不同,形成产物不同
溶膜途径的成分
C7 C6
C 9
溶膜途径的C5-激活
五、补体的理化性质
1.合成部位:肝细胞,巨噬细胞等。 2.分子质量:大约在2.5×104-5.6×105。 3.血清含量:补体蛋白多为糖蛋白,占血清蛋白总量的 10%。 4.补体一般以无活性形式存在血清中。 5.在补体系统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6.补体主要在血液和肝脏中代谢,半衰期约为1d。 7.极不稳定,尤其对温度敏感(56℃,30min灭活,,室 温下很快失活)
C1r 水解C1s C1s
活化阶段
• 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酶解C3 并形成C5转化酶。此即经典途径的活化阶段
• C1s分别裂解C4、 C2,形成C4b2b复合物,即C3转化酶 • C4b2b进一步裂解C3,形成C4b2b3b复合物,即C5转化酶
c2b
变,C1q才可与Fc段的补体结合点接近。
识别阶段
•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抗体发生构象改变,使Fc段的补体结合位点暴露,补体 C1与之结合并被激活,这一过程被称为补体激活的启动或识别
• C1激活的顺序为C1q、C1r、C1s • C1活化后,继续裂解C4与C2
识别阶段
导致 C1q构象改变
C1r进入 过渡状态
(2)I因子缺乏:体内C3b不被灭活,在旁路途径中形成 正反馈,C3含量极度下降,患者发生反复细菌感染。
小结
1、补体系统:是存在与人和脊椎动物的血清和组 织液中的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组成生物级联反应系统,具有持续紧张、随时可 发、精密调控等特点。
补体系统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调控蛋白,补体 受体。
补体过度活化会使补体大量消耗,则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同时也会使 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伤害。
一、血清中的补体活化调节蛋白
1 C1INH: • 是丝蛋白抑制剂家族的成员,成分是血清糖蛋白。 • 功能:抑制液相中C1的活化;且能与C1r、C1s结
合;是C1抑制因子。 2、S蛋白:
• 又称溶膜复合物抑制因子,是单链的糖蛋白。 • 功能:结合C5b6、7复合物以阻止与细胞表面结合;
活化的前期阶段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旁路途径
活化的后期阶段
补体溶膜途径 形成溶膜复合物
(一) 经典途径
是指免疫复合物经C1q、C1r、C1s、 C4、C2、C3成分,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 化酶的活化过程。
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C1活化 活化阶段--C3 、C5转化酶的形成 效应阶段--共同末端通路
c2a
c2a
c2a
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
C1 complex
C3
C4
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产生
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产生
C4b2a is C3 convertase C4b
经典途径C5转化酶的产生
C4b2a3b is C5 convertase; it leads into the Membrane Attack Pathway
甘露糖苷主要 存在于病原生 物的表面
MBP的立体结构 (类似C1q)
补体激活的MBL途径
MASP
MBL
C4b2a是C3转化; 这将导致C5转化的产生
第三节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 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正常机体中,补体的活化过程是通过体内一些调节蛋白成分的调节而达 到活化与抑制的平衡。
第一节、补体概述
一、补体的发现
Bordet于1894年发现新鲜 血液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 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 的溶菌作用。由于这种成分 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 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二、补体的概念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 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 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 结合蛋白。
剂。
2、补体受体2型
•
是单链膜整合蛋白,主要结合C3d,可以结合病毒EBV。
• 功能:对树突细胞在生发中心捕获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导致记 忆B细胞活化有一定作用。
3、补体受体3型
•
是异源二聚体,且是IC3b的受体,主要分布
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 功能:促进吞噬细胞发挥其功能;结合糖类,类似 于凝集素;使带有CR3的吞噬细胞吞噬某些不依赖于 补体的微生物。
1、补体固有成分的遗传缺陷:如C3缺陷,可使 患者反复发生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细菌感染, 也可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障碍。 2、补体调节分子的遗传缺陷:
(1)C1缺陷:是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的原因。本病 85%患者缺乏C1INH。由于C1INH缺陷,致使C4和C2消 耗增多,C2的裂解产物C2b具有激肽样活性,能使血管 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皮肤和粘膜水肿, 严重的喉头水肿可导致窒息死亡。
旁路途径
• 旁路途径/第二途径/C3途径 • C3、B因子、D因子参与,不依赖于抗体的存在 • 作用:在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 • 激活顺序:C3,C5,C6,C7,C8,C9 • 激活物质:LPS、酵母多糖、葡聚糖、聚合IgA和IgG4 • 提供补体级联反应进行的稳定物C3转化酶
(三)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
1. 启动阶段----C1活化(C1s)
C1q分子的C端球形结构 是与Ig上的补体结合位点相 结合的部位,它的启动可使 C1r构型改变,成为具有活性 的C1r并诱导C1s的活化,成 为具有酯酶活性的C1s,
C1激活条件
• C1仅与lgM-CH3或lgG1~3-CH2结合才能活化; • 每个C1须同时与两个以上lg的Fc段结合; • 游离或可溶性Ab不能激活补体,仅当Ab与Ag或细胞表面结合后,Fc段构象改
2、补体活化和炎症反应
1)过敏毒素与炎症反应
•
无特异性的、补体活化产生的水解片段都可以引起免疫应答,主要效应
表现在致痉挛性。
• 功能:促使平滑肌收缩;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支气管痉挛。这是由于过敏 素结合到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补体受体上,促使这些细胞释放组胺。
2)趋化性
•
吞噬细胞上的补体受体能识别趋化因子。C5a、C3a、C5b等能把吞噬细胞吸
第二节、补体的活化
• 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原体的形式存在。 • 活化物的作用下,各成分依次被激活。形成一系列放大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
溶细胞效应。 • 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水解片段,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广泛参
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 • 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 • 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 • MBL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
三、补体的命名
经典途径成分 C1(q、r、s)……C9
替代途径成分
B因子、D 因子
调节蛋白成分
C1抑制物, C4结合
裂解片断成蛋分白
活化补体成分
C3a 、C3b
灭活补体成分
C4b2a
iC3b
四、补体的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C4);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D、B因子);参与 MBL途径的成分(MBL,丝氨酸蛋白酶);末端通路成 分(C5-C9)。 参与调节的成分:C1抑制物、I因子、P因子、H因子、 C4结合蛋白、膜辅助蛋白因子MCP、促衰变因子(DAF) 等。 补体受体:CR1、CR2、CR3等。
第四章 补体系统
2011级生物技术 第三组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补体概述 • 第二节 补体活化
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2、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 3、补体活化的替换途径 4、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溶膜复合物的形成 5、补体活化3条途径的比较 • 第三节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合成与补体缺陷
4、补体受体4型
•
是异源二聚体,它的分布与CR3类似,因此功
能也与CR3类似。
• 四、补体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补体的溶胞功能
•
补体介导的对抗外来微生物细胞的溶胞作用是重要的防御机制。
• 功能:产生抗体作用于微生物感染而发生体液应答;在没有抗体情况下可以直接 通过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而激活补体发生溶胞
• ③C3b、IC3b的受体除分布在吞噬细胞上外还分布在非吞噬细胞上。红细胞通过 CR1受体与C3b-Ab-Ag复合物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肝和脾中,接受巨噬细胞的处理。
• ④C3b分解产物C3d也能与抗原结合,增加抗原与树突细胞及B细胞的结合,促进 抗体的形成。
4)其他炎症作用 • ①补体的溶菌作用主要是对革兰氏阴性菌起作用,而对革兰氏阳性菌几乎无效。 • ②补体与自身抗体的作用会引起炎症应答而导致组织损伤。 • ③补体在杀伤和清除感染的细菌、真菌、病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④这种免疫反应是非特异性的,是自然免疫的重要机制之一。
2、补体的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MBP 途径,
3、补体系统的调节机制:C1INH, I 因子
H 因子、DAF、同源限制因子等的作用。
4、补体受体:CR1,CR2。
感谢下 载
感谢下 载
阻止C9多聚体在细胞膜上形成。
3、I因子:
•
即C3bINH是一种酯酶,为C3b抑制因子。能裂解和钝化C3b、C4b,其a链裂
解,变为无效的iC3b,从而不能再与C4b2、 C3bBb结合成转化酶,使其失去效应。
4、H因子:
•
是C3b抑制因子的加速因子
• 功能:作用于活化途径中C3b的转化酶;阻断旁路途径的扩增;作为l因子的辅助 因子;使转化酶失活
第四节、补体系统 异常和疾病
(一)补体含量增高:多见于组织损伤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期。某些肿瘤患者 可表现为高补体血症,但其生物学意义不明。
(二)补体含量降低: 1、补体成分消耗过多:血清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2、补体大量丢失:大面积烧伤、手术、大失血 3、补体合成不足:肝病患者
(三)补体的遗传缺陷
b C3b C4b
溶膜复合物的装配
C6
C7
b
溶膜途径பைடு நூலகம் 溶膜复合物嵌入细胞膜
C6
C7
b
C C9
C 9
C 9
C 9C
9C 9
C 9
C9 9
(二)旁路途径
• 启动阶段----C3转化酶 • 激活阶段----C5转化酶 • 效应阶段----共同末端通路
• 旁路途径处于准激活状态 •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 •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5 、过敏毒素钝化因子:
是血清羧基肽酶N,主要功能使过敏毒素失活。
6、C4bp:
•
是C4b的结合蛋白,能抑制C4b2a的形成。
二、细胞膜上的调节蛋白 1 促衰变因子:是C端伸入细胞膜内的单链糖蛋白分子
功能:阻断C3转化酶的装配,在细胞膜上起调节作用。 2 膜辅助蛋白:是C3b和C4b的蛋白水解酶钝化作用的辅助因子,且在细胞膜上起
调节作用。 3 同源抑制因子:分布于外周血细胞。功能:干扰溶胞作用。 4 溶膜抑制剂:是补体活化时保护病原菌附近正常细胞的最重要的因子。
三、补体的受体
1、补体受体I型
•
至少有4种多态型变化,且有多个有序排列的重复结
构。
• 功能:抑制C3转化酶活性来调控补体活化;是调理素,扩大 吞噬性白细胞的胞饮作用;是免疫系统中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引到炎症或组织损伤部位,这些趋化作用的分子可以在炎症部位附近形成浓度梯
度,越近炎症部位,趋化因子浓度越高。
3)免疫黏附与调理
• ①C3b与B细胞上的C3b受体结合会引起B细胞活化,起到B细胞活化的第二刺激信 号的作用。
• ②C3与Ab-Ag复合物能形成大的复合物,这种大复合物能与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 结合,从而增强这些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理作用,清 除免疫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