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义务阶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蒋坊铺头小学罗琴

【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是考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但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却一直处在一种尴尬的状况。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的中学课堂,造成我国的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因而找出作文教学问题存在的根源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当前义务阶段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字】义务阶段、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写作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仅义务阶段作文教学而言,每周两节的课时设置,占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一,而卷面所占总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都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按理说,经过几年的母语学习和写作训练,学生应该都能较好地叙事说理,表情达意,“我手写我心”当是应有之义。可是从学生对于写作的厌倦与畏惧,以及他们的写作水平来看,我国的义务阶段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源于教师

1、教学观念的盲目性

(1)随意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有详细的授课计划,而对作文教学往往随心所欲,应付了事。由于缺乏具体的作文教案、教参等工具书,作文课对语文老师来说,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还有许多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和喜好,随意盲目地进行教学。比如今天觉得材料重要,便大抓特抓“积累”;明天感到审题也不能轻视,便舍

弃材料进行审题训练。这样随意无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无所适从,更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2)功利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为分数服务:设计快速作文模式,重技巧轻情感;“凤头、猪肚、豹尾”奉为经典;为修辞而修辞;片面强调高境界,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工夫背诵应试作文。“假话”“空话”“套话”在这种功利性教学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无情扼杀。语文教育本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教学本是引导学生说真话、做真人的教育,而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写作本应具有的表情达意的功能被完全扭曲了。

2、教学实践的单一性

(1)授课形式的单一性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居于主体地位,“满堂灌”教育模式普遍存在于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整堂课下来,都是老师一人在台上“唱戏”,而我们真正的主体——学生,却未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一成不变的教法,枯燥的知识讲解,如何能吸引学生的耳目,让他们爱上作文课?

(2)评改方式的单一性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写,还需要老师用心批阅。从学生的作文心理来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自己作文的反馈,以从作文评语中满足自己渴望成功的心理。但事实上他们得到的评语往往是:语句通顺、记叙具体、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或者就是错别字太多,离题等等。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不再关心评语,作文本上交后就大功告成。所以,教师作文批改中的评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源于学生

1、生活圈狭小,找不到写作素材

当代的中小学生身陷“围城”: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父母期望高,生活

空间小,社会阅历不足,终年奔波于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整天在题海中挣扎的他们无暇他顾。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思考更是极为有限。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无话可说。老师布置作文后,便绞尽脑汁地编造文章或翻阅作文书寻找对口的作文。甚至在老师批改后,也不会反思分数背后存在的作文问题。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性认识,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忽略真情实感的模式作文,很难有什么可读性。

2、语言贫乏,驾驭语言能力不高

文章的内容,必须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表现和发挥。而在当今初中生的作文中,语言的苍白无力,用词的贫乏却是随处可见。很多学生的文章感情固然真挚,文字却枯燥乏味或词不达意。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他们,获得的太多,却偏偏失去了用心灵敏锐感知和用文字恰当表达的能力。语言的匮乏使之很难写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缺失陷入了重重困境,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要勇于正视上述种种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二、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针对教师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1)重视作文教学,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首先转变教师固有的不科学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教师应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在了解学生作文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有侧重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2)淡化功利性,注重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写作的目的无非是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围绕考试指挥棒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于是乎,

他们的笔下再没有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悟,有的只是语文老师认为够格得高分的文章,或阅卷老师青睐的文章。为功利而写作只会导致“假”“空”“伪”的文风滋长。肤浅的思想,虚假的感情,空泛的词句,连篇的套话,毫无真情实感,更无创新可言,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呢?到不如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早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价值观,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教学实践从传统走向开放

(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许多教师致力于各种写作相关知识的讲解,注重“一堂言”,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所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势在必行。

A.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一种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其中。教师有目的地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引起他们的情感波动,调动写作兴趣。

曾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们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他开始讲课。但他没讲课,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他们认真地回忆起来,有的还互相看着,好像要从同学的目光里寻找答案。过了一会儿,许多同学举起了手,他请一个同学回答问题。那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响过,老师轻轻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两本书,面带微笑,健步走上了讲合。一我们全体起立,齐声问老师好。老师向我们鞠了一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他环视了我们一眼……”接着,他要求学生把刚才观察到的老师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的情景写成一篇小作文。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