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病原微生物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原微生物药
● 化 学 治 疗 (chemotherapy) 及 化 疗 药 物 : 凡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 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用于化学治疗的药物即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凡对病原体产生抑制或杀灭 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三、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1、结合细菌学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 2、足够剂量和疗程 3、联合用药 4、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结合细菌学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 2、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与感染部位选药 3、针对患者的情况合理用药
肝功能不良:避免使用红霉素酯化物、 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等
一、耐药性产生机制 固有耐药性(天然耐药性) 主要由染色体介导 获得性耐药性:系由细菌与药物多次
接触后产生。 主要由质粒介导
获得性耐药性
1、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β内酰胺类
▲钝化酶(合成酶):氨基苷类
2、改变靶部位: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 类
3、增加代谢拮抗物:磺胺类
4、药物不能到达其靶部位:喹诺酮类、 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
▲氨基苷类: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
▲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 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可逆性抑制蛋 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 与tRNA竞争A位(接受部位),阻止肽链 延伸
四、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喹诺酮类、利福平
五、干扰细菌叶酸代谢 磺胺类+TMP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机制
抑制敏感菌DNA回旋酶(G-菌)和拓 朴异构酶Ⅳ(G+菌),干扰DNA复制产生 杀菌作用
特点
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抗菌谱窄, 仅对部分G-杆菌有抑制作用
第二代:以吡哌酸为代表,抗菌活性稍 强些,现也已少用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广而强, 对G+菌和G-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2、耐药性
本类药物的抗菌原理与其他抗菌药完 全不同,故对多种细菌仍较敏感。但随着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 逐渐增加,且存在交叉耐药性。
肾功能不良:氨基苷类、万古霉素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一)联合用药目的 1、发挥抗菌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2、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 例可扩大抗菌范围
(二)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3、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4、减少剂量,降低毒副反应
氟罗沙星(fleroxacin)
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可达100%。 体内抗菌活性强于现有的各喹诺酮类药。 临床主要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菌感染。不 良反应较多见,主要是胃肠反应和神经系 统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
为长效类药,每日给药一次;组织穿 透力强,脑脊液中浓度高。抗菌谱广,抗 菌活性强。近年报道,有严重光敏反应。
(三)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Ⅰ类:繁殖期杀菌药,如β-内酰胺类 Ⅱ类: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 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大环内酯类 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Ⅰ类和Ⅱ类合用可增强疗效 Ⅰ类和Ⅲ类合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35-1 喹诺酮类
一、喹诺酮类药的共性
1、抗菌机制与作用特点
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1)胃肠道反应 (2)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 失眠,甚至可诱发癫痫。 (3)影响软骨发育 (4)过敏反应
二、常用氟喹诺酮类药
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
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血 药浓度低,但尿道、肠道药物浓度高,在 胆汁中的浓度也明显高于血药浓度。临床 主要用于泌尿道、肠道及胆道感染。
三、抗菌作用
1、抗菌谱
为广谱抑菌药,对多数G+和G-菌都有效, 对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无效。
2、抗菌原理: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 (-)
二氢叶酸 (-) 四氢叶酸
PABA 磺胺类药
甲氧苄啶
(微生物)
(人及动物)
注意
(1)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 胺类强万倍,为避免耐药,使用磺胺类药常采用 首剂加倍。
§35-2 磺胺类药
一、分类和常用药物
1、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类药:磺胺嘧 啶(SD)、磺胺甲恶唑(新诺明,SMZ)
2、治疗肠道感染的磺胺类药:柳氮磺 吡啶(SASP)
3、局部外用的磺胺类药:磺胺米隆 (SML,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SD-Ag)
二、体内过程
S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脑脊液中浓度 高。主要在肝内乙酰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产物, 在酸性尿液中溶解度低,易析出结晶,损害 肾脏。
3、体内过程
氟喹诺酮类口服吸收好,在组织和体 液中分布广泛,多数药主要以原形经肾排 出。
4、抗菌谱
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 绿假单孢菌有强大杀菌活性;对耐药金葡 菌也有较好抗菌活性;某些药物对结核杆 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5、用途
氟喹诺酮类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 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肠道、呼吸系 统、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性疾病。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口服具有极好 的生物利用度,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2倍, 且不良反应小,是目前喹诺酮类药物中不 良反应最小者。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 布广,抗菌活性高于诺氟沙星及氧氟沙星, 但不及氟罗沙星。光敏反应最常见。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可静脉滴注给 药。本药组织穿透能力强,抗菌谱广, 尤其对G-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是目前喹 诺酮类药物中最强者。
氧氟沙星 (ofloxacin,氟嗪酸)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及尿药浓 度居各种氟喹诺酮类之首。临床主要用 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胆道、耳鼻喉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2)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PABA、普 鲁卡因水解产生的PABA均可对抗磺胺类药物的 抑菌作用,必须清疮排脓后方可应用本类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