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抗病原微生物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细菌为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 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 霉素、林可霉素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质合成 呈可逆性抑制。②四环素能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使肽链的 形成与延伸受阻而抑制蛋白质合成。③氨基甙类抗生素主要作用 部位是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因而具有杀菌 作用。
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 化疗):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化疗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 胞所致疾病的药物。包括 抗病原微生物药(antimiczobial drug)
化疗药物 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 抗癌药(anticancer drug)
抗菌药:指对病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
素、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代
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药物、病原体、宿主三者之间的 相互作用
机体
化疗药物
抗菌作用
病原微生物
耐药性
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注 意机体、病原体、药物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病原体的致 病性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病原体并不能 决定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机体的抗病性是战胜病原体,使 其不能致病或发病后迅速康复的机体内在因素,抗病原微 生物药的应用为机体彻底消灭病原体,促进疾病痊愈提供 了有力武器。选择使用时,必须在恢复和提高机体防御功 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药物的体内过程发挥药物的治疗作 用,同时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尽量避免和降低药物 对机体不良反应的发生。
生活中多数人理解有差异。经常神神秘秘的 说:“XX正在化疗,可能是得了癌症。”其实,不 一定。我们患有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或者胃肠道感 染时的药物治疗都是化疗。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放线菌、真菌、立 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感染性疾病遍 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常见,抗菌药也就 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抗病原微生物药。
——评价抗菌药物活性的重要指标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
d.安全性指标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CI= LD50/ED50
药物治疗效果↑
CI↑
对机体的毒性↓
临床价值↑
二、抗菌作用机制
叶酸是细菌合成嘌呤、 嘧啶的前提;磺胺类抑 制叶酸的合成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内酰胺类
环丝N-氨乙酸酰↗↘胞壁酸消合旋成酶酶万↓ 古霉直素链十肽杆↓菌肽
↓
粘肽合成酶
粘肽
五肽复合物 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增加胞浆膜通透性
细菌胞浆膜主要是由类脂质和 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半透膜,具有 渗透屏障和运输物质的功能。多粘菌 素类抗生素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酯结 合;而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能与 真菌胞浆膜中固醇类物质结合。它们 均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 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和 盐类等重要物质外漏,从而使细菌死 亡。
化疗药物发展简史
古希腊人用雄蕨(male fern)作为肠道驱虫药 古印度人用大风子(chaulmoogra)治疗麻风病 我国古代人用豆腐霉治疗疖、痈也在史书上有所记载 16世纪水银被用于治疗梅毒 17世纪金鸡纳树皮用于治疗疟疾. 1935年德国学者Domagk报道红色染料百浪多息(Prontosil) 对链球菌及其他细菌感染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1929 Fleming(1929)发现了青霉菌培养液的抗菌作用 1940年Florey和Chain继Fleming(1929)之后,提炼青霉 素结晶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由此开创了抗生 素“黄金年代”
Hale Waihona Puke 细胞壁胞质内:磷霉素 胞膜:万古霉素、杆菌肽 胞质外:β-内酰胺类
二、抗菌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 抑制蛋白质合成 —— 影响叶酸代谢 —— 抑制核酸合成
抑制细胞壁合成
细菌最外层是致密而坚韧的细胞壁,不但能保持细 菌的外形,还能抵抗菌体内外强大的渗透压,具有保护 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G+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 成分是黏肽,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通过 影响黏肽合成的不同环节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新 生细菌细胞壁缺损。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的影响,水分 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胀、变形,同时激发自溶酶活性, 使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一、相关术语(为使用药的安全、有效,下面介绍与抗病原微生物药
相关的术语)
a. 抗菌谱 (antibacterial spectrum) 窄谱抗菌药:单一菌种、单一菌属 广谱抗菌药:多数G+、G-菌,衣原体、支原
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 b. 抗菌活性 (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抑菌药:仅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无杀灭作用 杀菌药:不仅抑制并能杀灭病原菌 用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评价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c.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是指 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当抗菌药的血药浓度降 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细菌的生长繁殖仍受到持续 抑制的现象。
喹诺酮类抑制拓扑异 构酶Ⅱ、Ⅳ,影响DNA 的合成
50S:大环内酯类、林可霉 素类、氯霉素类 30S:四环素类 全过程:氨基糖苷类(杀菌)
利福霉素类抑制以DNA 为模板的RNA多聚酶的 作用,抑制RNA的合成
G-菌外膜有丰富的脂多糖/内毒 素,与带正电荷的多黏菌素类 结合;真菌细胞含有大量固醇 类物质,与制霉菌素、两性霉 素等多烯类抗生素结合
先观看视频
抗病原微生物药概述
抗病原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drugs)是
指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 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抗结核药等。 属于化疗药
抗微生物药是现代药物发展中最常用和最 具有潜力的一类药物
抗病原微生物药与化学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