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2 汉代儒学(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李斯
2.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 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试试看:品儒学思想,探帝王心声
董生献策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帝王心声
加强君权,将君权神圣 化,维护专制统治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汉 武 帝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 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 顾颉刚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
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 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2、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 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 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小结: 儒学的兴起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 秦朝时期 ——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 ——正统思想;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第2课 汉代儒学
考试要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 独尊地位的措施。
秦 秦代:“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儒 汉代 太学的出现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政治:王国问题、边境不宁问题等突出,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会聚。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16岁登基,21岁亲政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 想呢?
发愁啊! 怎么办?
看我的!
董仲舒
汉武帝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发展了儒学,适应了统 治者的需要为武帝所采纳。 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局面,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 地位,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 统治者所沿袭。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 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二)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的官立学校 );
2)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
课后思考: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 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 的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 的民族。
3.评价
(1)直接作用: 有利于巩固秦朝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
的一场浩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 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休养生息(黄老思想)
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
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
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