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再激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再激活
傅青春
南京军区上海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200235
乙型肝炎再激活指先前非活动性或康复的HBV感染者突然出现血清HBV DNA升高。再激活常伴有疾病活动或肝炎复燃,可导致临床明显的急性肝炎,严重者可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死亡。但是,大多数再激活病人呈亚临床表现并可自发缓解,或呈隐匿性的持续感染,直至晚期肝病或传染家人后才发现。再激活可以是自发的,但绝大数因癌症化疗、免疫抑制或免疫状态变化而激发。
乙型肝炎再激活的重要性在于其潜在的严重性,也容易用口服抗病毒药进行预防。此外,再激活揭示了HBV的基本特性,即尽管有病毒清除的证据,HBV仍然有能力在很长的时期内保留其复制的能力。如果对HBV再激活、HBV复杂的病毒学及生物学特征缺乏认识,将会造成延误,直到再激活发生和出现临床结果才发觉。再激活也易误诊为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叠加了其它肝病,如药物性和酒精性肝病。因此,有必要呼吁重视乙型肝炎的再激活。
一、HBV再激活的病毒学和临床特征
很多情况下可以出现HBV再激活,已经报告的有:在癌症或白血病接受化疗时,尤其使用了美罗华(Rituximab);用强的松或因福利美(infliximab,TNFα抗体)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时;HIV感染者进展期;实体器官(如心、肺、肾)移植后,特别是骨髓移植和肝移植后更常见。再激活的典型病程分为三个阶段(表1):(1)HBV复制增加期;(2)肝损伤期;(3)恢复期。第一阶段指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后不久,随病毒复制的突然增加而启动再激活。原来HBeAg阴性的病人,血清中可再度出现HbeAg。第二阶段出现在免疫抑制剂撤除或减量后,肝细胞损伤或肝炎出现,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出现症状和黄疸。在这个阶段,HBV水平开始下降。第三阶段为恢复期,肝损伤缓解,HBV标志回复至基线水平。
不是所有再激活病人都有这三个阶段。有的病人HBV DNA升至高水平,但没有免疫重建,不出现肝损伤,这些病人通常不能完全恢复,常见于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如器官或骨髓移植的受者。另外一些病人,肝炎阶段特别严重甚至是致命的,没有恢复期。还有的病人肝炎活动持续存在,变成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最后,恢复期可以是回归先前的非活动性乙型肝炎或可能发生更为满意的康复,即有的病人最后HBsAg转阴,出现了抗HBs,甚至有报告再次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不发生再激活。随着抗乙肝病毒药的问世,已经可以改变原来的病程和转归。
二、HBV再激活的发生率
再激活的发生频率尚无法确定,1980年代标志性研究来自香港,前瞻性研究了100例淋巴瘤行化疗者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标志。在化疗期间或化疗后不久,27例HBsAg 阳性者中48%发生HBV再激活,对照组为无现症或既往乙肝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病人,22例没有一例出现乙肝血清学标志。重要的是,51例带乙肝康复期血清标志者,即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发生2例HBV再激活并HBsAg转阳性,这种情况被称作(HBsAg)“血清学逆转换”,表现为完全的HBV再激活。本研究中半数的再激活病人有黄疸,其中20%死亡。再激活的发生率因病种系列的不同而不同,HBV再激活的死亡率高于10%,远高于典型的急性乙型肝炎,与药物诱导的肝细胞性损伤的死亡率相同。
近来有一项关于拉米夫定预防乙型肝炎再激活的荟萃分析,13个研究中纳入424例没
有预防用药的病人,各研究的HBV再激活发生率24%~88%不等,综合发生率50%。进一步分析发现,化疗前HBeAg阳性或HBV DNA阳性和化疗方案中带有糖皮质激素,均是HBV 再激活的易发因素。但对更重要的因素如化疗方案的强度和免疫抑制时间长度,因纳入人群的均质性相差较大而无法分析。
免疫抑制强度在HBV再激活频率和严重性上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有多项报告用强烈的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如美罗华或氟达拉滨(fludarabine)治疗淋巴瘤后发生严重的再激活。美罗华是一种对B细胞上特有的CD20抗原具有高亲合力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少B细胞数和抗体水平,其导致的HBV再激活发生率虽未确定,但应该比较高的。有报告12例美罗华相关的HBV再激活,死亡率83%,5例病人治疗前HBsAg阴性,治疗后HBsAg和HBV DNA再现通常较晚,常常在美罗华化疗方案的几个周期后,抗HBs和抗HBc水平下降或检测不出时发生再激活。
三、非恶性肿瘤者用免疫抑制剂后的HBV再激活
再激活不只限于恶性肿瘤行化疗的病人(表2),在HBsAg或抗HBc阳性的自身免疫或过敏性疾病中,单纯免疫抑制剂的运用可以诱导HBV复制增加和疾病激活,但比肿瘤化疗中的发生率要低一些。所以,在运用硫唑嘌呤和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时乙肝再激活很少见,长期用甲氨喋呤者更罕见。虽然很少报告单用糖皮质激素发生再激活,但用强有力免疫抑制剂(如因福利美)可发生较多再激活,因福利美治疗克隆氏病、风湿性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后,有不少严重再激活的报告,3例死亡,此药受到严重警告。由于少数接受此疗法的病人先前有HBsAg或抗HBc阳性,诱发再激活的比率难于确定,现已常规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来自西班牙的研究提示HBsAg阳性而不用拉米夫定预防的,接受因福利美治疗后易发生严重再激活,而用拉米夫定预防者无一发生再激活。
四、器官移植和HBV再激活
为避免移植排斥,实体器官移植后通常要长期使用中等至强免疫抑制剂,易发生HBV 再激活。在抗病毒药出现前,肾移植后HBV再激活率50%~94%不等,再激活常常呈亚临床,导致的慢性肝炎多于急性再激活。因此,HBV再激活和其进展经常被漏诊。心或肾移植后血清学逆转换发生率不明,可能因近年来使用更为强力的抗排斥方案而有所增加。现在,病人在心、肺和肾移植前常规检测HBsAg和抗HBc,如果阳性则考虑抗病毒预防和长期抗病毒治疗,但长期抗病毒预防的益处和是否要坚持下去尚不清楚。
肝移植提供了一个特殊而有点混淆的再激活例子。严格意义上讲,感染病毒的肝脏已经取走,移植后再出现HBsAg和HBV DNA似乎应诊断再感染,而非再激活。在HBsAg阳性病人肝移植后再激活很普遍,但恰当运用HBIG和抗病毒药能够预防。HBsAg阴性但抗HBc 阳性的受者肝移植后再感染很少,发病者都没有用免疫预防方案或长期预防。
供体HBsAg阳性或更多的是抗HBc阳性,发生再激活比率高于受体。实际上最有意思的例子是来自抗HBc阳性而HBsAg阴性的供体移植入无HBV感染的受体,可发生血清学逆转换,回顾性分析提示约70%这样的移植会致受体发生HBV感染,表现为慢性感染,并进展和加重。来自乙肝康复者的肝脏在移植后再现乙型肝炎,提示HBV在乙肝痊愈的病人中仍然存在,肝脏潜伏有具复制能力的病毒。确实,这类病人的血液可以传播乙型肝炎,急慢性乙肝康复的病人血液中无HBsAg或HBV DNA,但肝脏内可隐藏有HBV DNA。
因此,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供体一般不建议用于肝移植,除非给乙型肝炎的受者,他们将常规接受抗病毒治疗,若给非乙型肝炎受者,应当在知情同意后给予长期的抗病毒预防治疗,这种预防应该有效,但长期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没有充分的文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