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研究方案
作者:林霜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04 更新时间:2007-6-26 16:25:42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
1.问题的提出
1.1选题的背景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标准》提出许多新的理念: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评论应关注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新的数学教材、新的数学课程评价观,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它要求数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要把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需要寻找“中介”,找到联系它们的环节。

这个“中介”就是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导入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

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因此课堂导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一、内在目的,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二、表现目的,即要使学生和教师以较好的状态及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同时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肖荣,2001)。

现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导入的现象。

教师方面: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及班级之间互相比较分数来评估教学,更由于升学的压力,迫使教师们继续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也很关注导入,可较多形式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当然,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导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导入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方面:一、学习负担过重加上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生每天需上七节课,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疲惫感。

三、初中生具有好奇心理。

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数学课堂。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有特色的导入。

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初中数学课的导入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①]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因此,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起着十分具体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旧知识带动理解新的知识。

三、恰当的导入对学生起诱导作用,让学生的追求和情绪沿着教师预先设想的方向前进。

四、导入对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起着总领作用。

总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和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

1.3概念界定
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

2.相关研究综述
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特耐(C.Turney)等人提出导入功能为:引起注意( Gaining Attention )、激起动机(Arousing Motivation )、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Structuring)以及建立联系(Making Links)。

他们认为,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导入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洛格·戈尔(Roger Gower)及斯帝文·沃尔特斯(Steve Walters)研究了在教学技巧中“Starting the lesson”时应采取的多种方法,例如:
⑴Socializing(使课堂活动社会化)即与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师生彼此互相了解,由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话题,如newspapers, friends, holidays等能够arouse their interest in(引起他们兴趣)、带他们走入课堂的任何内容来进行导课,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既establish their rapport(建立友好关系),又自然而然地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发散思维。

⑵"Leading the students inductively”以导论方式引导学生注意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从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活动。

[②]
C.特耐(C.Turney)及洛格·戈尔(Roger Gower)等人的研究,都强调了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

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外学者对课堂导入进行研究的同时,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此话题同样很感兴趣,并从多个方面撰文研究。

胡淑珍(1996)提出导入也叫开讲,她认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导入的功能、类型及基本要求作了一些阐述。

阎承利(1999)研究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导入艺术,提出了新课导入、设计导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介绍了某些学科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些导入方法。

李如密(2000)首先把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作为教学艺术中的导课艺术,认为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

并认为不同特点的导课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

王宝大(2001)等编著的《导入技能结束技能》一书中指出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时境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领起环节。

它的目的在于:导入新课,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境,等等。

同时介绍了语文课导入的类型与设计。

傅建明(2005)在《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一书中指出巧妙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导课方法和导课设计的原则。

以上这些研究具有一个共性,即都强调了导入的重要性。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马俊明,1996 ) ”。

此外,在微格教学培训丛书中都有介绍导入技能。

如:孟宪恺(1998)主编的《微格教学基本教程》(第二章第二节)、孙立仁(1999)编著的《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章第四节)、荣静娴、钱舍(2000)编著的《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第二章第三节)等。

这些书在导入技能这一节主要介绍:导入的含义、作用,及对典型导入方法的介绍;它们主要是针对教师培训提出的。

针对数学学科的导入技能训练还没编著。

近几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中有关导入的文章较多,特别是有关于语文学科的导入方法介绍。

这些文章的特点是:先以简短的文字介绍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再就直接介绍一些适合本学科的导入方
法。

不足之处:只是一些经验总结,没有与相应的理论依据结合,从而使文章显得没有深度。

有关于数学学科的导入方法介绍有:张守波的《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数学通报,1996),张智平的《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数学通讯,1998)等(参见参考文献[1]-[6])。

纵观这些文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说明导入的重要性,认为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于导入设计的一般原则,认为主要有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新颖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等。

三、通过教学实践,结合具体典型案例总结出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们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经验总结,介绍几种导入的方法,没有深入探究支撑得出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并与相应的理论结合;导入方法分类的依据不明确。

同样具体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文章很少。

总之,目前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研究尚属初级阶段。

本文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典型导入案例,结合本人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在理论上作初步的探究,在导入方法上作一些归纳和设计,以期研究成果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较好的参考价值。

3.研究的理论依据
3.1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他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

引起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如果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注意,那么,这些信息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遗忘。

知识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将知识存入长时记忆;因为只有存入长时记忆的知识,学生才能用它来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时,即课堂导入时,必须要考虑: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学业的注意。

3.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987)研究了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认为新知识的形成乃是连续不断的构成的结果,认识过程存在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

同化是个体(人)把客体(认识对象)纳入主体的图示(认识结构),它是认识的形成;顺应是主体的图示(认识结构)不能同化客体(未知对象),因而引起图示(认识结构)的质的变化,促进主体(人)调整原有图示(认识结构)或创立新的图示(认识结构),这是认识的提高。

从儿童到成人,皮亚杰发现知识的获得不是传统的单向活动(刺激反应,即S R公式),而是同化和顺应的双向活动(刺激
反应,即S R公式),从而产生对客体的新的认识,即S (A T) R公式,意指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识结构(T)之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皮亚杰,1980)。

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对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设计情境,在旧知与新知衔接、认识结构与实际生活结合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言说的导入呈现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3.3美学原理
审美心理由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组成。

在审美感知中,视知觉和听知觉是两种最主要的感知。

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整体性特点;审美感知中已有某种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参与,其中情感的作用最为明显。

审美心理的特点启示教师课堂导入的设计应遵循新颖性、愉悦性、直观性、审美性等原则。

导入时注重内容美,能唤起学生的情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引人的导入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愉悦,从而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4.研究内容
4.1本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本研究基于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设计课堂导入。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初中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
大量收集初中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功能
激发学习动机的功能
促进智能发展的功能
激发兴趣的功能
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功能
调剂学习情绪的功能
发挥美感的功能
2、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新颖性原则
简洁性原则
愉悦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
3、初中数学课导入的类型
处理好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肯定的,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起始,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

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类型。

根据数学学科在教学中已经出现的一些实例,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方法:
发现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
提问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
衔接导入法
二、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导入。

1、数学课的分类
根据一定划分标准对数学课进行分类。

2、课堂导入的设计
课堂导入设计的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初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教师自我的优势特点。

课题组成员各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再集体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研究对象:七年级(一)班,七年级(二)班。

4.2本选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研究成果
创新之处:大量收集初中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初步探索这些案例背后的原理;对这些案例中的导入方法进行归类,为设计适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的导入方法提供思路。

预期研究成果: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针对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导入。

◆通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研究成果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较好的参考价值。

5.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

通过浙师大图书馆、学术期刊网、天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初中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教育实验法: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问卷调查法: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况。

◆访谈调查法: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收集资料。

了解导入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效果以及他们的看法与意见。

6.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针对研究的现状,以及本人的实际研究状况,本人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
◆案例分析的工作量将非常之大,势必会增加本人及课题组成员的工作量,加重了负担。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将尽量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课堂导入的效果调查表难编制。

我们将查阅相关书籍,并随时向同行、专家请教。

7.研究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6.10~2006.12)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杂志,设计调查问卷。

阶段成果:拥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详尽的学生资料
第二阶段(2007.1~2007.9)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课题成员根据上阶段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分析,构建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设计。

2、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分析、讨论课堂导入设计的不足和成功之处。

可选取其中几节课,形成个案分析。

3、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
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4、对本阶段工作进行小结,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

阶段成果: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三阶段(2007.10~2007.11)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阶段成果:形成总体研究报告
8.课题组成员分工
林霜:负责理论文献资料搜集,进行案例分析工作,课堂教学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郑友法:负责调查问卷设计,收集学生资料,课堂教学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陈雪燕:负责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案例分析工作,撰写个案分析。

苏彩萍:课堂教学工作,调查问卷统计工作。

冯丹红:负责课堂教学工作,撰写个案分析。

张敏峰:课堂教学工作,整理资料。

9.研究的可行性
1、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才有本次课题申报的机会。

2、课题负责人已有相关成果
本人具有8年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脱产的一年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已深深扎根,能运用现代教育方法、手段解决教育问题。

两篇论文获县教育局主办的数学论文比赛三等奖。

3、课题组成员能力水平
郑友法老师为中学高级教师,是校教务处主任,教学经验丰富,曾完成多篇市级课题,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陈雪燕老师为中学一级教师,有多篇论文在县级获奖,对课题工作有较深刻的理解;苏彩萍老师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七年多,业务水平高;冯丹红老师为中学一级教师,是校数学组组长,教学经验丰富,有多篇论文在县级获奖;张敏峰老师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六年多,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水平高。

4.在本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合作下,以尊重事实为基础,征求多方面意见,及时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工作,记录研究进程和定期写出研究报告。

本人坚信,一定能圆满完成此课题。

10.参考文献:
[1]张守波.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数学通报.1996(1):1-2.
[2]张智平.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数学通讯.1998(5):8-9.
[3]何百通,崔益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5.64-65.
[4]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第8页.
[5]康立军,朱茂娟.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导课中的巧用.学科教学,2005(217):69-70.
[6]杨峰梅.例谈数学课的导入.教材教法.
[7]石平,邢瑾.课堂教学导课艺术——课前谈话.教法研究,2003(10):34-35.
[8]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教法研究, 28-29.
[9]刘小年.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教学研究.
[10]毕恩材.数学教学艺术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11]张春莉、王小明.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2]陈宏伯.初中数学典型课示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3]王宝大等.导入技能结束技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4]马维民,孟令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石永生.中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7]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8]孙晓天,张丹.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