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硬化基础知识
(内部学习用)
1.什么是动脉硬化
健康的动脉具有弹性,由于衰老、脂质代谢异常等因素影响下,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称为动脉硬化。
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局部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这种斑块,称为“动脉斑块”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影响身体内的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
2、动脉硬化的特点:
1)一种缓慢进行性疾病,可能在童年时就开始;
2)早期无明显症状,之后可出现头晕、胸闷等,不易引起患者重视;
3)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
4)随病变部位、程度、受累器官的不同而不同;
5)除早期内壁硬化可以逆转外,终生性疾病,不能治愈需要终生控制。
6)预后不良,有血管栓塞、梗塞、血管破裂危及生命,有中风等严重后遗症。
3、动脉硬化的发病人群
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随着现代医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法的不断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发病率高于绝经期女性,绝经期后两性发病率相似,研究显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性别发病差异与此有关。近年来发病年龄不断呈年轻化趋势进展,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发现了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
4、动脉硬化的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疾病,可能早在童年时就开始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研究表明,此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被称为危险因素。
1)血脂异常:
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已明确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脂蛋白(a)[LP(a)]能导致粥样硬化。
2)高血压:
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3)糖尿病: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粥样硬化发生较早并更为严重。
5)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聚集倾向。
6)肥胖、尿酸高
7)体力活动较少人群:
通过对不同职业发病率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积极活动的职业相比,久坐人员的相对危险增加;从事中等度体育活动者,死亡率比活动少的人降低。
8)吸烟:吸烟和被动吸烟均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9)不良的饮食习惯;另有研究表明,不吃早饭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
5、动脉硬化的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狭窄,累及不同器官时可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腹痛、顽固性高血压、下肢坏疽等。
典型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前,机体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斑块的形成,不同的病变部位也会出现不同的缺血症状。
1)主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于主动脉的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由于主动脉管腔大,虽有严重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症状。病变严重者,受血压作用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3)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
可表现为头晕、眩晕、晕厥等症状。
4)肾动脉粥样硬化:
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狭窄常见,可出现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小腿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时可持续性疼痛,足背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常误以为缺钙、风湿、气血不足等延误治疗。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表现为进食后腹痛,腹痛多发生在进食后10分钟左右,逐渐加重,约1小时后缓解,可伴有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常误以为脾胃虚弱、肠胃炎、等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