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共42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因“腹胀6月”入院。 2019.1.11CT:肝内 转移病变明显增大,腹腔内出现大量腹水,腹盆腔 巨大肿块,最大断面约254x157mm。残胃未见明显异 常。腹部肿物针吸活检,可见增生活跃的梭形细胞, 2019.1.4 CEA 1.86ng/ml,CA125 144.40U/ML CA199 20.20U/ML,考虑间质瘤复发。
治疗方式
目前,完整的外科切除仍是GIST首要的治 疗方式 ,整块切除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最 重要因素.手术的目的是去除全部肿瘤. 即使临近器官被累及,只要可行,整块肿 瘤及其假包膜应一起切除.
通常不需要淋巴结清wk.baidu.com。 手术过程中必须避免肿瘤破裂。
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伊马替尼(格列卫)辅助治疗可防止肿 瘤复发和转移 ,提高无复发生存率 ,适用于 中高危GIST患者。
开始口服格列卫治疗:300mg,qd。
复发后治疗
2019.5.21因腹胀明显,伴大量腹水,行腹腔 灌注化疗5-FU1g,继续口服格列卫治疗: 400mg,qd 。
复发后治疗
2019.2.23腹部CT:肝脏及左肾多发囊状,不除外肝 脏部分病变为转移可能。腹膜及肠系膜多发异常强 化结节及肿块,考虑转移可能,腹腔积液。
功效主治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 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
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 肿瘤(GIST)患者。
药理作用
GIST中原癌基因c-kit功能突变是普遍存在 的(80%),c-kit基因可发生多个位点突变, 发生在外显子11、9、13及17,c-kit原癌基 因突变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引发细胞无序的 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这是 GIST发病机理 的关键。
物CD117和CD34。 其预后指标:包括瘤的大小、有丝分裂率、
肿瘤的部位。 完整的外科切除病灶仍是 GIST首要的治疗方
式。 中高危的 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超声内镜
局限性:对于壁在型和腔外型肿瘤却极易漏 诊;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存在肿瘤破裂引起腹 腔种植转移风险,因此对可切除的肿瘤一般 不采用。
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发生在 胃(50%-65%)和小肠( 20%-30%),
其余好发部位为结直肠(5%~10%)和食管 (5%)。
病理
大体病理特征:通常表现为孤立、界限清楚的 结节,体积范围可以从微小到巨大,切面可见 出血、坏死、囊性变, 质地脆或硬韧。
组织病理学特征: 主要分为3型:梭形细胞为 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增生活性低:Ki-67+细胞<10% 部位:胃 治疗:完全切除
GIST预后不良的因素
腹膜播散和肝转移 肌层、粘膜和/或周围组织浸润 脉管浸润或瘤栓形成 肿瘤性坏死 最大直径>10cm 核分裂数>10/50HPF 细胞密集、明显异型 瘤细胞围绕血管簇状分布
肿瘤还可发生于腹腔软组织如网膜、肠系膜或腹 膜后,均具有与GIST形态学、免疫表达及分子遗传 学的相同特征。但发生于胃肠道及腹腔以外者 有以 上特征的间质瘤则十分罕见。
流行病学
GIST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多发于中老年 人。易发高峰年龄50-70岁。
GIST年发病率1-2/10万,平均发病年龄约60 岁。
盆腔CT:盆腔积液。未见复发。 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右肺多发微结节,建议随
诊。 腹彩超:右附件实性占位,考虑库肯伯格氏瘤。大
小约115x78.7mm。 2019.2.23 CEA 2.08ng/ml,CA125 103.30U/ML
CA19-9 25.40U/ML.
目前诊断
胃肠间质瘤术后 IV期 肝转移 卵巢转移 腹膜及肠系膜转移 腹腔积液
胃体部低度恶性胃肠间质瘤,肿物大小 15x13x11cm,境界清楚整齐,中央可见出 血、坏死,核分裂<2个/10HPF,肿瘤与脾 门软组织及网膜粘连,脾脏未见特殊改变。
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Ki-67<5%。
复发后治疗
2009年4月查体发现盆腔占位,95x138mm囊实性包块, 转移可能,肝内多发占位,肝右叶可见61.4x52.4mm 不均匀混合回声。考虑转移瘤,左侧腹腔占位, 2x2.8cm,考虑间质瘤复发。
如服至3个月无效剂量 可加至一日600mg若仍 无效不再增量应停止治疗。
经验表明>65岁者剂量不变,其安全性与<65 岁者相同。
格列卫疗效
治疗进展转移的GIST总有效率在50%左右, 比传统化疗有效率高十倍以上,肿瘤生长控 制率达到80%以上,
起效最快在服药后24小时之内,出现症状改 善如疼痛缓解、出血停止;客观检查如CT、 MRI及PET发现在治疗后1~3个月肿瘤缩小, 平均起效时间为13周(即 3个月)。
良性指征
最大直径<2cm 肿瘤境界清楚 细胞欠丰富 核分裂不易找见 往往其它手术时偶尔发现
潜在恶性指征
与周围组织粘连 最大直径≥5cm,但<10cm 核分裂数<10/50HPF
GIST不表达KIT的原因
抗体的选择 取材过少,固定不当,切片干燥时,温度过
高或储存时间过长 约2%GIST缺乏KIT突变和/或KIT过度表达 格列卫治疗后,偶尔可不再表达KIT
不良反应
血液与淋巴系统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14%)、 血小板减少(14%)和贫血(11%)。
胃肠道和肿瘤内出血:<5%的患者中出现,可能 与格列卫诱导的肿块大面积的坏死有关
总结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 最终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志
可向腔内、腔外生长或同时生长。
GIST的免疫表型
抗体 CD117 CD34
SMA S-100
% 96.0 77.2 22.3 17.5
临床表现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 期诊断困难。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其次是 消化道出血和不明原因的贫血。
辅助检查
最有帮助的检查方法是 CT、超声内镜、 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等手段。
结合本例
本例为腔内型胃间质瘤。 本例患者免疫结果示:核分裂数<2/10HPF,
肿瘤大小15x13x11cm。危险分度:中危。 故应开始予以格列卫辅助治疗。
格列卫简介
中文名称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产品规格:100mg/粒x120粒 价格:20000左右(瑞士诺华)
1400左右(印度)
最终确诊还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 志物CD117和CD34。
危险度
GIST良恶性界限不清,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 瘤。即使是良性的肿瘤 ,在10年后也出现了 恶性转化
因此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制定了GIST危险 分级。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
GIST预后良好的因素
肿瘤:体积小(<2cm),境界清楚 核分裂数<2/50HPF 瘤细胞欠丰富,无异型,无坏死
胃肠间质瘤 -病例讨论
大兴区人民医院内六科
病情摘要
患者,于XX,女,79岁,因“发热20天” 于2019.6.16入呼吸科。
无明显阳性主诉。 体格检查:未查及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大兴医院腹部彩超(2019.6):胃弥漫性增 厚,胃癌?
大兴医院CT检查示:左侧上腹部显示一巨 大囊实性肿物,约15.8x13.2x9.8cm,囊壁 薄厚不均,囊内可见气液平面,增强扫描 囊壁轻度强化,考虑间质瘤,其内巨大溃 疡形成。
KIT阳性和可能阳性肿瘤
GIST 精原细胞瘤 肥大细胞瘤 黑色素瘤/透明细胞肉瘤 ES/PNET Kaposi肉瘤/血管肉瘤 孤立性纤维瘤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瘤病 分化良好脂肪肉瘤 转移性小细胞癌
END
MSCT
术前MSCT诊断腔外型GST易发生定位错误: 胃小弯侧——肝脏外生性腔外型肿块 胃体小弯后壁与网膜囊之间——胰腺背侧 胃底大弯侧脾胃间隙——腹腔或胰尾部来源
CD117 及CD34
病理诊断中最有意义的抗体。 GIST恶性程度与CD117及CD34阳性率之间无明 显相关性。故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并不能对 判断间质瘤的良恶性起决定性作用。
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未明确 ,国外肿瘤学会 推荐剂量400mg/d,中危患者使用时间为1年年, 高危患者至少为2年。
转移性肿瘤
全身化疗:联合化疗的疗效<10%(氮烯咪胺、 丝裂霉素、阿霉素、顺柏)
腹腔播散:手术加米托蒽醌腹腔内化疗 肝转移:孤立瘤灶,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
优于全身化疗(总有效率82%) 放疗用于巨大肝转移或盆腔固定的疼痛病人
初步诊断
胃部占位 胃间质瘤?
术中探查(2019.6.29)
肿瘤位于大弯侧,与胃腔相通,大小约 15x15cm,质韧,表面血管丰富,与膈肌、 脾脏、胰腺、结肠、小肠粘连紧密
术中诊断及处理
诊断:胃壁肿物(间质瘤) 处理:行开腹探查+胃大部切除+脾切
除+肠粘连松解术 (2019.6.29)
术后病理
格列卫为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能迅速抑制 c-kit 磷酸化和肿瘤细胞的增 殖,同时诱导人GIST细胞凋亡。
用法用量
治疗GIST,起始推荐剂量,一日400mg,一次 与早餐一起服下,同时饮一大杯水,以减少 对胃肠道刺激。
至少连服4个月,如治疗中疾病进展或出现严 重不良反应时终止治疗。
讨论
下一步治疗:化疗?格列卫? 格列卫服用时间? 如何控制腹水?
胃肠间质瘤
一、概念 二、病理特点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GIST的定义
起源于间叶源性肿瘤,肿瘤位于胃肠道,组织学 形态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免疫组 化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遗传上存在频发性 c-kit基因突变。
不良反应
轻度恶心(50-60%),呕吐,腹泻、肌痛及肌痉挛; 浮肿和水潴留:发生率分别为47-59%和7-13%,浮肿
表现为眶周和下肢浮肿,也有报告为胸水、腹水、 肺水肿和体重迅速增加的,此时通常暂停药,用利 尿剂或给予某些支持治疗,多见于每天≥ 600 mg时。 全身反应:常见有发热、疲劳、乏力、畏寒。 不常 见有不适、出血和体重减轻、传染病/感染。
治疗方式
目前,完整的外科切除仍是GIST首要的治 疗方式 ,整块切除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最 重要因素.手术的目的是去除全部肿瘤. 即使临近器官被累及,只要可行,整块肿 瘤及其假包膜应一起切除.
通常不需要淋巴结清wk.baidu.com。 手术过程中必须避免肿瘤破裂。
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伊马替尼(格列卫)辅助治疗可防止肿 瘤复发和转移 ,提高无复发生存率 ,适用于 中高危GIST患者。
开始口服格列卫治疗:300mg,qd。
复发后治疗
2019.5.21因腹胀明显,伴大量腹水,行腹腔 灌注化疗5-FU1g,继续口服格列卫治疗: 400mg,qd 。
复发后治疗
2019.2.23腹部CT:肝脏及左肾多发囊状,不除外肝 脏部分病变为转移可能。腹膜及肠系膜多发异常强 化结节及肿块,考虑转移可能,腹腔积液。
功效主治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 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
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 肿瘤(GIST)患者。
药理作用
GIST中原癌基因c-kit功能突变是普遍存在 的(80%),c-kit基因可发生多个位点突变, 发生在外显子11、9、13及17,c-kit原癌基 因突变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引发细胞无序的 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这是 GIST发病机理 的关键。
物CD117和CD34。 其预后指标:包括瘤的大小、有丝分裂率、
肿瘤的部位。 完整的外科切除病灶仍是 GIST首要的治疗方
式。 中高危的 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超声内镜
局限性:对于壁在型和腔外型肿瘤却极易漏 诊;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存在肿瘤破裂引起腹 腔种植转移风险,因此对可切除的肿瘤一般 不采用。
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发生在 胃(50%-65%)和小肠( 20%-30%),
其余好发部位为结直肠(5%~10%)和食管 (5%)。
病理
大体病理特征:通常表现为孤立、界限清楚的 结节,体积范围可以从微小到巨大,切面可见 出血、坏死、囊性变, 质地脆或硬韧。
组织病理学特征: 主要分为3型:梭形细胞为 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增生活性低:Ki-67+细胞<10% 部位:胃 治疗:完全切除
GIST预后不良的因素
腹膜播散和肝转移 肌层、粘膜和/或周围组织浸润 脉管浸润或瘤栓形成 肿瘤性坏死 最大直径>10cm 核分裂数>10/50HPF 细胞密集、明显异型 瘤细胞围绕血管簇状分布
肿瘤还可发生于腹腔软组织如网膜、肠系膜或腹 膜后,均具有与GIST形态学、免疫表达及分子遗传 学的相同特征。但发生于胃肠道及腹腔以外者 有以 上特征的间质瘤则十分罕见。
流行病学
GIST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多发于中老年 人。易发高峰年龄50-70岁。
GIST年发病率1-2/10万,平均发病年龄约60 岁。
盆腔CT:盆腔积液。未见复发。 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右肺多发微结节,建议随
诊。 腹彩超:右附件实性占位,考虑库肯伯格氏瘤。大
小约115x78.7mm。 2019.2.23 CEA 2.08ng/ml,CA125 103.30U/ML
CA19-9 25.40U/ML.
目前诊断
胃肠间质瘤术后 IV期 肝转移 卵巢转移 腹膜及肠系膜转移 腹腔积液
胃体部低度恶性胃肠间质瘤,肿物大小 15x13x11cm,境界清楚整齐,中央可见出 血、坏死,核分裂<2个/10HPF,肿瘤与脾 门软组织及网膜粘连,脾脏未见特殊改变。
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Ki-67<5%。
复发后治疗
2009年4月查体发现盆腔占位,95x138mm囊实性包块, 转移可能,肝内多发占位,肝右叶可见61.4x52.4mm 不均匀混合回声。考虑转移瘤,左侧腹腔占位, 2x2.8cm,考虑间质瘤复发。
如服至3个月无效剂量 可加至一日600mg若仍 无效不再增量应停止治疗。
经验表明>65岁者剂量不变,其安全性与<65 岁者相同。
格列卫疗效
治疗进展转移的GIST总有效率在50%左右, 比传统化疗有效率高十倍以上,肿瘤生长控 制率达到80%以上,
起效最快在服药后24小时之内,出现症状改 善如疼痛缓解、出血停止;客观检查如CT、 MRI及PET发现在治疗后1~3个月肿瘤缩小, 平均起效时间为13周(即 3个月)。
良性指征
最大直径<2cm 肿瘤境界清楚 细胞欠丰富 核分裂不易找见 往往其它手术时偶尔发现
潜在恶性指征
与周围组织粘连 最大直径≥5cm,但<10cm 核分裂数<10/50HPF
GIST不表达KIT的原因
抗体的选择 取材过少,固定不当,切片干燥时,温度过
高或储存时间过长 约2%GIST缺乏KIT突变和/或KIT过度表达 格列卫治疗后,偶尔可不再表达KIT
不良反应
血液与淋巴系统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14%)、 血小板减少(14%)和贫血(11%)。
胃肠道和肿瘤内出血:<5%的患者中出现,可能 与格列卫诱导的肿块大面积的坏死有关
总结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 最终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志
可向腔内、腔外生长或同时生长。
GIST的免疫表型
抗体 CD117 CD34
SMA S-100
% 96.0 77.2 22.3 17.5
临床表现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 期诊断困难。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其次是 消化道出血和不明原因的贫血。
辅助检查
最有帮助的检查方法是 CT、超声内镜、 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等手段。
结合本例
本例为腔内型胃间质瘤。 本例患者免疫结果示:核分裂数<2/10HPF,
肿瘤大小15x13x11cm。危险分度:中危。 故应开始予以格列卫辅助治疗。
格列卫简介
中文名称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产品规格:100mg/粒x120粒 价格:20000左右(瑞士诺华)
1400左右(印度)
最终确诊还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 志物CD117和CD34。
危险度
GIST良恶性界限不清,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 瘤。即使是良性的肿瘤 ,在10年后也出现了 恶性转化
因此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制定了GIST危险 分级。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
GIST预后良好的因素
肿瘤:体积小(<2cm),境界清楚 核分裂数<2/50HPF 瘤细胞欠丰富,无异型,无坏死
胃肠间质瘤 -病例讨论
大兴区人民医院内六科
病情摘要
患者,于XX,女,79岁,因“发热20天” 于2019.6.16入呼吸科。
无明显阳性主诉。 体格检查:未查及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大兴医院腹部彩超(2019.6):胃弥漫性增 厚,胃癌?
大兴医院CT检查示:左侧上腹部显示一巨 大囊实性肿物,约15.8x13.2x9.8cm,囊壁 薄厚不均,囊内可见气液平面,增强扫描 囊壁轻度强化,考虑间质瘤,其内巨大溃 疡形成。
KIT阳性和可能阳性肿瘤
GIST 精原细胞瘤 肥大细胞瘤 黑色素瘤/透明细胞肉瘤 ES/PNET Kaposi肉瘤/血管肉瘤 孤立性纤维瘤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瘤病 分化良好脂肪肉瘤 转移性小细胞癌
END
MSCT
术前MSCT诊断腔外型GST易发生定位错误: 胃小弯侧——肝脏外生性腔外型肿块 胃体小弯后壁与网膜囊之间——胰腺背侧 胃底大弯侧脾胃间隙——腹腔或胰尾部来源
CD117 及CD34
病理诊断中最有意义的抗体。 GIST恶性程度与CD117及CD34阳性率之间无明 显相关性。故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并不能对 判断间质瘤的良恶性起决定性作用。
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未明确 ,国外肿瘤学会 推荐剂量400mg/d,中危患者使用时间为1年年, 高危患者至少为2年。
转移性肿瘤
全身化疗:联合化疗的疗效<10%(氮烯咪胺、 丝裂霉素、阿霉素、顺柏)
腹腔播散:手术加米托蒽醌腹腔内化疗 肝转移:孤立瘤灶,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
优于全身化疗(总有效率82%) 放疗用于巨大肝转移或盆腔固定的疼痛病人
初步诊断
胃部占位 胃间质瘤?
术中探查(2019.6.29)
肿瘤位于大弯侧,与胃腔相通,大小约 15x15cm,质韧,表面血管丰富,与膈肌、 脾脏、胰腺、结肠、小肠粘连紧密
术中诊断及处理
诊断:胃壁肿物(间质瘤) 处理:行开腹探查+胃大部切除+脾切
除+肠粘连松解术 (2019.6.29)
术后病理
格列卫为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能迅速抑制 c-kit 磷酸化和肿瘤细胞的增 殖,同时诱导人GIST细胞凋亡。
用法用量
治疗GIST,起始推荐剂量,一日400mg,一次 与早餐一起服下,同时饮一大杯水,以减少 对胃肠道刺激。
至少连服4个月,如治疗中疾病进展或出现严 重不良反应时终止治疗。
讨论
下一步治疗:化疗?格列卫? 格列卫服用时间? 如何控制腹水?
胃肠间质瘤
一、概念 二、病理特点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GIST的定义
起源于间叶源性肿瘤,肿瘤位于胃肠道,组织学 形态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免疫组 化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遗传上存在频发性 c-kit基因突变。
不良反应
轻度恶心(50-60%),呕吐,腹泻、肌痛及肌痉挛; 浮肿和水潴留:发生率分别为47-59%和7-13%,浮肿
表现为眶周和下肢浮肿,也有报告为胸水、腹水、 肺水肿和体重迅速增加的,此时通常暂停药,用利 尿剂或给予某些支持治疗,多见于每天≥ 600 mg时。 全身反应:常见有发热、疲劳、乏力、畏寒。 不常 见有不适、出血和体重减轻、传染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