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形象的几个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陶渊明形象的几个误区
摘要:由于知识储备及认识探究能力不足,我们很容易对陶渊明的形象产生认
识上的偏差。本文主要选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陶渊明形象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理
解古人及作品决不能浮于表面、人云亦云,而应全面、深入探究其本质及原因,
这对于我们之后的学习阅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人农民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人”形象
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就受到儒家修身、立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他出生在一个没落
的贵族家庭,诗人的曾祖陶侃在晋明帝时因功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
逸也曾经托身于仕途,祖辈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思想行为深深影响了陶渊明。在这首诗中,陶渊明为祖辈立下的赫赫战功及流传下来的优秀品德风范而感到自豪,并表示自己无德
无才,赶不上前辈的功绩,“嗟余寡陋,瞻望弗及”。从这儿可看出,陶渊明也是想要光宗耀祖,想在仕途有一番作为的。这种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在他的诗中也多有体现。诗人人生中
步入官场前后十三年,先后五次出仕(393年州祭酒,398年桓玄僚佐,404年刘裕镇军参军,405年刘敬宣建威参军,405年彭泽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陶渊
明不仅对自己有步入仕途光宗耀祖的要求,对自己的五个儿子也怀有期望。《命子》这首诗,从诗人对大儿子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这个儿子寄予了无限厚望。他告
诫儿子“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希望他能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切希望。还有《责子》《与子俨等疏》中展现了对五个儿子为学、为人有着严格的要求等。陶渊
明虽摒弃了仕途,但并不意味着他已脱离社会,他还跟大多数的家长一样,挂虑着自己的后
代成器与否。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政治阴霾非常严重,由魏至宋,篡乱不断,正如其《停云》诗用“霭霭停云,朦朦时雨”来影射政局的混乱。一开始他对政治还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可他
最后终于“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他主动脱离了这种政治漩涡(鲁迅语)。袁行霈在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对陶渊明中间三次做参军却始终未能升迁和急于退身的
原因做出了分析,就是陶渊明认为仕宦生活难免有虚伪、欺诈这样的行为,而且政治漩涡里
的争斗局面极为危险,当时处于易代之际的陶渊明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所以诗人避而远之,不愿过深卷入他们的活动。所谓官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陶渊明的本性格格不入。
二、陶渊明的“农民”形象
1.陶渊明的出身以及他的家产。据《命子》诗介绍,陶渊明的先世源于上古的陶唐,中
经夏、商、周,秦、汉、魏,而至晋朝,累世明德,功臣辈出。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军功显达,官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也曾经托身于仕途。由
此可知,陶渊明祖辈已仕宦三世,称得上是浔阳的洪族,属于官僚地主家庭。但是陶渊明出
生以后,由于遭逢家道中落,这时的陶家,虽不再是名门望族,但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
宦家庭。陶渊明一生曾断断续续作过州祭酒、参军之类小官,彭泽辞官归田后,其居处可考
的就有三处: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他家的住宅,虽不豪华宽敞,但也绝非简陋寒酸,
有轩有园有圹。他的田庄别业有西田、南亩、下潠田和西畴等处。陶渊明归田后,也像一般
地主一样,经营土地,以“田桑”为本业,“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杂诗十二首》其八)。他仍享有地主的特权,既不必交租纳税,也不必服役当差。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
普通农民,更不是贫苦农民。
2.陶渊明作品中的“农人”。陶诗《归去来兮辞》里曾写到“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春天来了,需要下地了,诗人却都有待“农人”来提醒,说明他对农
事生产是多么生疏。“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这首
诗中的这位主管田地的官员十分关心收成,托人向诗人致意。可见陶渊明虽然在田地躬耕,
可是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民,而是一个和政府官员有一定交往的地方绅士。
总之,后世对陶渊明有着众多标签化的形象认识,通过选取其中两个比较典型化的形象稍加深入分析之后,我们知道,不管是哪种所谓的“标签”,我们必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全面了解、深刻了解古人及其作品,这样才能深刻领悟古人的思想与境界。这对于我们之后的学习创作、学会感悟这个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逯钦立陶渊明集[M].中华书局,1979。
[2]钟优民陶渊明论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中华书局,2003。
[4]魏耕原陶渊明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李明若谈谈中学语文课中陶渊明的教学[J].商丘师专学报,1985。
[6]书砚误读多于理解的陶渊明形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7]张天明陶渊明及其诗文误读辨正——中学经典选文误读案例研究[J].天中学刊,2012。
[8]王欢中学语文陶渊明作品教学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