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向颖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7年第06期

摘要: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简称“思品课”)教学新的目标与追求。思想课“多元评价”体系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抓住“学生发展”这个关键,从评价目标的预设、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策略等方面进行建构。

关键词:思品;核心素养;多元评价;体系;建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7-0021-04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四个要素相互交融、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政治认同”决定学生成长的方向,也是核心素养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行为。要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思品课学生评价就要以此为根据,在评价上摒弃传统的、功利化的评价观,放弃“分数”依赖,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一、“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的目标与原则

当前,教学评价中“主宰”和“垄断”现象司空见惯,其根本原因是看不到学生内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在传统评价内核中,评价的内容、目标指向不清,评价主体、标准不当,难以通过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难以实现评价初衷。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们在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设计时,重点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课程结构与知识;二是道德与素养;三是课堂过程与行为能力;四是情感态度和实践体验。这些内容被划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

级指标。这样的划分,主要考虑既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又关注和跟踪学生课堂“过程表现”,即思维状态、方法、创新、合作、实践等;另外,也没有忽视对道德和情感观测,如:政治观点、进取精神、品德素养、社会责任等,各二级指标下又按照“属类”归纳出2~4

个评价标准。这些指标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并根据不同的指标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选择,目的在于帮助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轻松运用和简单操作。各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