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现代化进程中中日民众消费观及消费现状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现代化进程中

中日民众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的比较

作者:***学号:10000*****学院:**********

论文要点简述:

一,在现代化进程中,中日民众在奢侈品消费上的比较;

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日民众在日常生活消费上的比较。

三,总结二者间的差异,提出笔者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美好愿望。

正文部分:

浅谈在现代化进程中

中日民众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的比较

鉴于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地理原因以及国家之间密不可分的经济贸易关系等等,中国同与其隔海相望的邻邦----日本----之间的关系,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牵连。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尤其在是近现代,有关中日之间的比较----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军事,乃至综合国力方面----都从来没有停歇过的。

时代在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与时俱进。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2004年时,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仅为2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参考自《2010-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预测》2010年7月14日)基于此统计事实以及我所参考的一些其它文献,对于近年来中国国民的消费状况和隐藏在其下的消费心理,我略有想法,欲述诸笔端,并浅谈在现代化进程中中日民众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的比较。

首先从日本的消费水平讲起。

据美世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2004年13日公布的报告称,2004年全球144个大型城市中,日本东京是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并且,这是东京连续第二年消费水平排名全球第一了。但是,日本人的个人实际收入与生活消费相比并不高,政府以税收的形式将相当多的个人收入转化为社会公有,一般民众的收入水平大体相近,日本民众所过的生活,并不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歌妓舞姬争奇斗艳”的纸醉金迷。

即便如此,日本人对于名牌的热衷依旧是全球之最。在日本,大部分家长只是为子女担负学费,而由其自己挣取生活费。故而,有90%左右的学生会去打零工,并攒钱购买自己心仪的名牌衣物或皮包。普通学生中,其一个人就拥有了好几个LV包包的,不算罕见。

同样地,中国人也喜欢奢侈品。虽然我国的消费水平没有日本那么高,但是,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亦没有达到能和日本竞争的地步。二者抵消,在奢侈品消费领域,中国与日本或许有的一拼。并且,现实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中国以其高达20%的奢侈品消费总额年增长率,成为了世界奢侈品消费的新兴力量。

但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日本人追求奢侈品,主要是为了追求时尚,追赶流行,追求其品牌中的文化内涵。对于奢侈品消费的肯定与热衷,甚至蔓延整个民族。对他们而言,奢侈品消费,或许是另一种“生活必需品消费”。不可否认,他们求奢求异的消费心态在表面上看来确实不那么理性,但是,即使是对于没有太大消费力的大学生,如果他是凭自己的辛勤工作换来的时尚奖励。那么,其对奢侈品的追求,反而是激发他奋斗的巨大动力。何害之有?

反观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情况却令人担忧。

自从奢侈品市场进军中国市场,在这片社会主义的热土上,就掀起了一股奢侈品血拼的消费巨浪。同日本相似,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是20~40岁的年轻人。但与日本不同的是,这部分年轻人购买奢侈品的钱,往往是来自其父母。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自己省吃俭用,把牙缝里剩下的钱留给下一代。但未经穷困磨练的年轻一代,在现代化传媒的鼓吹下,渐渐耐不住内心的躁动,一掷千金,追求所谓的高端与奢华。一方面,换取这种时尚元素的代价,仅是他们“不劳而获”的父母的钱,他们无法体会到此等消费的奢侈。另一方面,大众

媒体广泛宣传,奢侈品是一种时尚的标志,是高人一等的体现。于是乎,中国年轻一代的奢侈品消费热愈演愈烈。而我却担忧,隐藏在这消费热潮之下的病态的消费心理,和“老一辈挣钱,少一辈花”的不合理的消费现状。

况且,日本人并不是一味地求奢求异,他们是时尚的追逐者,同时又是一个务实节约的民族。这话乍一看来,好像自相矛盾,但是这也确实是日本目前的社会现状----消费极端化,奢侈品和廉价品是消费额较大的领域。

在日本的街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打扮时髦的妇女,大包小包地提着东西,却不舍得打车,而去挤地铁。马路上,满街跑的都是小排量的汽车。放在中国也就两三万的环保节能小汽车,在日本却成了购车的首选。日本民众们普遍都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同时日本政府也做了很多措施,就比如:人们在餐馆吃饭的时候,如果吃超过一定标准,顾客就必须缴纳奢侈税,这是为了以避免人们大吃大喝造成浪费。

相较之下,中国也有“消费极端化”----穷人是廉价消费的主体,富人是奢侈消费的主力军。与日本不同,这是巨大的贫富差距的体现。中国的面子消费,早已成了全球公认的典型。不点鱼翅就不开席,不带礼物就不串门。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我国包装企业已经超过了25000家,年产量约3000多万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说:"整个包装行业的平均回收率仅为20%。每年因为包装废弃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废弃资源价值达300亿元。这是多么触目尽心的数字,09年奢侈品消费总额才九十多亿美元啊。更不必说,人们铺张浪费的酒店消费、礼尚往来的人情交易等等的挥金如土。一想起我们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国际上的排名,我觉得很是荒唐。

这里还有一个让人感到讽刺的新闻:“外国媒体称中国三成奢侈品是被二奶消费。”竟然是二奶支撑起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小半边天,这是多么荒谬的笑话。

统观中日两国民众在现代化进程中民众消费现状及消费观,我有以下两点看法及见解:

(一),奢侈品消费的现状差异:

日本人虽然热衷奢侈品,但是却比中国浮华的奢侈品消费多一点文化内涵和时尚品位上的追求。

不过,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前几年才开始逐渐崭露头角的。其高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易调和的部分,这可以被人理解。

但无论如何,与欧美国家相比,两国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人群,都存在不合理的分布。欧美等具有成熟奢侈品市场的国家的奢侈品消费主体人群是40~70岁的人群,这与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符。在奢侈品市场的规划和奢侈品消费的引导上,两国都要做出一定的措施。

(二),日常消费观的观念差异:

日本人的消费观较为理性朴实。一是日本人的环保观念非常强,环保节能的特性甚至可以成为商品的卖点。在日本,支持环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习惯。二是日本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非常强。这主要是基于日本是个资源小国,民族的忧患意识便异常强烈。民众对物资的珍惜重视,大概是生活在较为地大物博的中国民众很难感受到的。

日本民众有很强烈的集体环保意识,会主动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对于此类产品,中国政府往往要采取“给予适当补贴”等形式,才能让中国民众接受它。并且,中国的面子消费,确实是让世界都惊叹的独特现象。在这几点上,中国政府确实要从教育、宣传等途径对国民进行一定的正确引导。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愈战愈勇,正逐步放大脚步,要与西方接轨,要与国际接轨。然而在这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高速发展背后难以控制的各种隐患。

“根据中国民政部统计,2004年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204万人,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59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中国失业人数在800万左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为443万。”“根据联合国的标准,目前中国还有一千万左右的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三千万左右的人仅有基本的温饱。”

在这赤裸裸的真实数据下,中国却又真真切切地背负着欧美大国们的美好期望----即将摘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头衔,成为他们新开拓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在“贫富差距巨大”、“东西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等还依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