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与爱同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智慧与爱同行
摘要:要建设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充实学生的生活,密切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执着追求创建符合自己班情的德育特色路的小策略,在智慧与爱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走向“让道德的生命自主成长的目标”。
二、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文化创建为突破口,促进德育目标达成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形成的重要基地,一个教室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环境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了无限的教育资源,是德育目标的实现的一道润滑剂。为了创建高雅的班级文化,我发动学生群策群力,学生精心策划,设置了青春的印记、我的储蓄罐、新闻连球炮、花卉角、每日格言板、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专栏、信息之窗,这些板快错落在教室的墙面上,为教室平添了几分生机。班级日记角垂挂着班级记功本、班务日记和德育分表,记载下孩子们自己管理班级的足迹;图书角为教室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墨味书香;花卉角让孩子们懂得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专栏与黑板报既是班级情况的反馈表,也是学生舆论的主阵地,它们形成班级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关键词:心灵 德育 发展
班级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间凝聚着班主任的智慧和心力。把握日常工作的契机,运用才能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一个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往往是在班级德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只有在策划的活动的过程中,在所有集体成员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学生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开展有特色的班级德育活动,积极创建适合班级文化的新路子,变单一为多元,变静态为动态,使全体学生走向“让道德的生命自主成长的目标”。
一、优化班级日常行规管理唤醒班级内在生命力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释放。教育管理的重要理念,就是激发每一个学生向上的动力。如优化行规管理,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之后,制定并实施了安全、学习、纪律、卫生、劳动五大标准,并且辅之以千分制的品德考核纪律量化标准,使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数字化。且在学生岗位管理中实行轮流制、招标制、竞选制度等,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的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播种好习惯,收获好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会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就会变为引导和激励我们需要的精神力量。
四、采取“书信+”班级德育,聚焦学生的精神成长
大型人文类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中,传统书信的一点一墨、一行一句,流露出来的是浓浓情意,流淌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蕴。我们读着过去的信,可以更好地看清楚现在的生活,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和美学享受,同时也获得难得的成长体验和人生智慧。的确,书信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可能正在消亡,但作为一种文化却仍具有存在。
在近几年的班级德育工作中,我采用“书信+”的方式拉近师生、生生的距离,让班级成为精神关怀的家园和健康成长的平台,为教育打开温情的通道。如在每个孩子生日或者孩子取得较大进步时,都会收到我的手写的书信,内容有对她(他)的赞扬、鼓励、要求、期望等,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学期期初、期中考、每年元旦前,我会以电子书信的形式发送,主题内容包括自律、合作、毅力、自省、情怀、责任、理想等;如八年级期初,书信的主题是“遇见最好版本的自己”、九年级下的期中,书信的主题是“穿越学习的高原期”等等。点点滴滴践行“书信+”班级德育,使学生们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有更执着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第四卷,第2页。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这样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中,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也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德育特色班级的创建增添了一道强有力的润滑剂。
三、开展活色生香的主题班会活动,拓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主题班会是一种重要的班级文化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活色生香的主题班会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在“润物细无声”中引领学生的道德细节,促进道德内化。它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方式,更是拓宽特色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