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与批评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扬与批评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总是喜欢别人称赞他,这是他们的天性,恰到好处的表扬既是对学生个人的一种激励,又是对全体学生的正面引导,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荣誉感与自尊心有着不可言喻的积极作用。
但过于夸大其辞则会宠坏孩子,仅有赞美教育而缺少挫折教育会使孩子们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难以立足于社会。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参阅相关文献,谈谈表扬与批评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一、表扬方式为主导
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成功的夸奖,在成长过程中,受表扬多的孩子往往容易取得成绩,但也需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性。
1.善于表扬。
老师应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审视学生,善于发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在表扬中说服教育,效果会更好。
在表扬学生时,应该态度诚恳,语言亲切,眼睛应注视学生,切忌面无表情。
2.及时表扬。
对学生的表扬要及时,以强化刺激,不能时过境迁才表扬,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
否则,表扬会使学生莫名其妙,这样的表扬不会有好的印象,更谈不上起到教育的作用。
3.乐于表扬。
对学生的表扬应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小
学生的行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需要表扬学生。
须知良好的品质与大的成绩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与环节组成的,要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是不现实的,而只要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顺利转优,老师就应乐于表扬学生。
4.真实表扬。
为了表现自己尊重学生,不论回答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老师总是表扬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赞美之声络绎不绝,一声声的表扬看上去是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可这样的表扬会让学生沾沾自喜,滋生自满情绪。
陶行知说过,当我们在赞美学生如何“了不起”时,要想一想他是否真的“了不起”,不要忘了,我们该做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5.具体表扬。
表扬越具体越好,如学生这次作业字写得端正,应表扬“你今天做作业字写得很好”,而不是表扬“你真用功”、“你真聪明”,如果笼统地表扬,学生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行。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小孩在受到某些表扬后往往会“翘尾巴”。
6.多样表扬。
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故老师应因人因时因地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
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有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可以发笔记本或钢笔以示奖励,等等。
二、批评教育为辅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说过,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不批评,放任自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但是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往往会事与愿违。
提起批评,在人们的脑海中有一种固定模式,那就是教师异常严肃,对犯错学生训斥一顿,学生因慑于老师的威严而收敛。
这种批评方式老师们常用,原因是能“立竿见影”,杀鸡儆猴,但这种速效就像西药治病一样,副作用很大。
常用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情感由敬到怕、由怕到烦、由烦到恨,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对此学科失去兴趣。
因此,老师、家长要善于分清是非,注意掌握技巧。
1.以理服人的批评。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
小学阶段也正是培养他们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所以,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事实为依据,用道理以启迪,“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老师要以“爱”为核心,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用和风细雨的手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千万别带有个人偏见,采用粗暴手段。
2.有的放矢的批评。
学生的个性特征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在教育过程中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对自尊心强的要用“商讨式”,对上进的要用“鞭策式”,对不思进取的要用“鼓励式”,对学习拖拉的要用“触动式”,对好胜心
强的要用“冷处理式”。
总之,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矫正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错误的性质及危害性,进而引起内心的自责和内疚感。
3.合适时间、地点的批评。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在批评时应当选择合适时间、地点,目的是既要达到教育作用,又要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考虑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底线是保护他们追求进步的自尊心。
总之,小学教育既离不开表扬,又离不开批评,需要两者结合,而且讲究方式、方法和艺术性,这种艺术全靠为人师者在工作中揣摸,与时俱进,就像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一样,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