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十大学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吴永林

一、考试题目

论战略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二、考试方式说明

本课程期末考试的形式为论文撰写,每位同学独立完成。

三、具体要求

(1) 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十个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和观点,融合十个学派的一些要素,在系统理解

“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给出你自己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以及论述。

(2) 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 字左右。

(3) 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逻辑清楚,论证充分。

(4) 在大标题下可以自己拟定小标题或副标题( 可以针对某一理论或学派) 。

(5) 论文装订要求:试卷(即本页)放在首页,论文( A4 纸打印)顺序左侧装订在其后。

(6) 论文要A4幅面打印,小 4 宋体,单倍行距,默认页边距及页面设置。

(7) 行文格式、注释及参考文献等,严格遵照《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格式规范。

(8) 论文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截止时间:2012年6月12日中午12点前,地点:四教814;

电子版发至:或者

四、成绩评定

对论文的成绩评定包括九个方面,具体指标及分值的分配如下表。

论文成绩评定表

本试卷只 1 页) 论战略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摘要

战略管理理论从产生到现在先后产生了多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什么是战略管理,本文以明茨伯格所归结的战略管理理论十大学派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梳理出了理论发展的大致规律,重点分析了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本文认为推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战略管理理论不断的趋于完善。

关键词:战略管理十大学派推动力量

1 战略概念的界定和本文的研究范围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明茨伯格对企业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多样化的战略定义。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明茨伯格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4P) 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 ;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 ;从产业层次来看, 企业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 ;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战略又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企业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计谋(Ploy) [1]。5P模型从5 种不同而又比较重要的角度说明了企业战略的含义与价值。

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以《战略与结构》一书揭开了企业战略研究的序幕,此后各个理论学派先后出现,新的学派出现以后,原有学派或继续发展,或与新学派相互吸收融合,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形态。仅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就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中的比较重要的十大学派,可见战略管理理论的丰富程度,现有的文献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对推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力量却很少有人研究,所以本文将主要研究是什么推动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鉴于现在战略管理理论的纷繁复杂,各位学者对所谓的流派界定也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将主要依据明兹伯格所界定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十大学派。

2 理论完善的内在需要是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明茨伯格的十大学派主要分两大块——说明性学派和描述性学派,整个理论的发展有两条规律可循,那就是由内容研究到过程研究,由个体研究到集体研究。其中说明性学派主要研究战略的内容,描述性学派主要研究战略的形成过程,学习学派之前的学派侧重于个体对战略的影响,而之后的学派则着重研究集体思维度战略的影响。而理论沿着这两条规律不断自我完善,后面的理论不断弥补前面的不足,发展前面的长处,就推动了整个战略管理理论的向前发展。

设计学派——奠定基础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在1971 发表的经典著作《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公司的战略思想问题,阐明了制订与实施公司战略的两阶段战略管理模式。安德鲁斯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战略制定的SWTO分析框架。提出了制定与实施公司战略的两阶段基本战略管理模式,即将战略定义为公司能够做的(组织优势和劣势)与可能做的(环境机会与威胁)之间的匹配[2]。设计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战略制定是一个有意识控制的思想过程。企业的经理是企业战略的唯一制定者,其战略制定过程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一次成型过程,成型之后即付诸实施。另外,其认为最佳战略应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制定的SWTO分析框架,虽然只有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维度的对比来建立企业的战略,并没有很复杂和精细的分析过程,但是却为以后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以后的计划学派,结构学派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从内外部两方面来逐步完善并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由设计学派的核心观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设计学派的理论主要实在说明战略是什么,关注战略的结果而很少关注战略制定的整体过程,并且认为战略的制定是高层的个体行为,并不强调集体行为,这些也都为以后的理论发展打下了基础。

计划学派——关注内部

安索夫在1965 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中对企业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战略四要素说” ,即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四个方面,把企业战略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与竞争战略两大类,建立了以环境—战略—组织三者为支柱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只有当三大支柱要素协调一致、相互适应时,才能成功地实现企业经营总目标[3]。但是,

计划学派强调战略行为是企业对其经营的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企业的战略是追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计划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战略构造应该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计划的全过程,战略计划的实施则应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进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人员负责。

计划学派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建立了环境—战略—组织的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其实还是设计学派内外部分析的基础上的发展,因为它认为外部环境时不变的,企业的内部组织要不断调整来适应环境,所谓的战略就是组织如何适应环境。但是在与设计学派不同的是,计划学派的研究集中在企业内部能够做的。计划学派关注的也是战略形成的结果,即战略是一个计划,对战略形成的过程较少的研究,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是高层的作用。计划学派进一步回答了战略是什么这个问题,重点关注了企业内部,但是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到现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战略形成过程还较少,这也就产生了理论完善的内在需要。

定位学派——关注外部

定位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在1980 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书,正式奠定了定位学派的基础,而随后在1985 年他的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的问世,也把定位学派引向了发展的高潮。在这两本著作中,全面阐明了其战略管理思想和分析框架。其理论建立在产业经济学的SCP 范式上,即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况,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绩效。最引人注目的是波特的竞争分析模型,通用战略的设定及他的价值链观点。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吸引力、潜在利润是由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及客户和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