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性行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性行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Contents
一、定义 二、思想渊源 三、产生与发展
一 定义
德国学者诺德(Nord)曾给过一个明确 定义: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
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
二 思想渊源
1、可综观历史,翻译的功能观却在翻译实践 中早为有所领悟—— 尤其在文学与《圣经》 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经常发现不同的背景呼唤 不同的翻译。可是,无论中外,翻译的标准往 往更多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本字面上严格忠 实,因此在翻译的意图、目的和译本所起到的 实际效果之间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距离,这样翻 译活动的执行者就常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Hawkes 译)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杨宪益夫妇译)
(三)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
又称“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 ) 其要点是,“语际连贯应该使源语文本与
。。。
2 评判标准 首要标准:必须确保内容和信息充分展示 于目的语之中。
第二标准:以目的语为导向的彻底性,目 的语必须占主导。
半信半疑
eg: These statements are worth taking with a basket of salt.
这些话的可信程度大打折扣。
为了目的语的 读者,信息的翻译 应直白易懂。
目的语文本之间存在着语际连贯一致。 ”
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忠实于源语文本的仿
制。”
三、三者的关系
忠实法则(语际法则)
目的法则 连贯法则(语内连贯)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1984年发表《翻译行为—理论和方法》
提出翻译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翻译行为”理论
(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汉斯·弗米尔 贾斯塔· 赫兹·曼塔利 克里斯蒂安 · 诺德
功能加忠诚原则 (Function-plus-Loyalty Principle)
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
1971年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 与限制》(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首次将文本功能列 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将“hospitable”译为“挺骚”等 低俗词汇,破坏了是个整体意境,
也有违泰戈尔的本意,情感风格皆 与原文本不符。
(三)诱导型文本
广告 公示宣传语 1体裁
重诱导
劝说文
政治宣传品 …… 唤起读者特定的反应,激发他们 参与具体的行为
2关注点
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 麦斯威尔咖啡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也被认为是德 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
文 本 类 型
信息型 informative texts
重内容
表达型 expressive texts
诱导型 operative texts
重形式
重诱导
(一)信息型文本
重内容
新闻发布和评论 新闻报道
商业信函
1体裁
教科书 官方文件
“忠诚”即译者、原文
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 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从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西塞罗( Cicero )
, 到哲罗姆( Jerome)和马丁· 路德( Ma rtin Luther)都明确表述过他们在翻译实践中的
困境及翻译主张。
然而, 20世纪60~ 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 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
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随着翻译实践和研
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 的弱点。
.
定。
wenku.baidu.com
但凡行为都有目的
二、目的论三大法则
(一)目的法则(Skopos rule)
即 “翻译行为由其目的决定”,
也就是“目的决定手段”
宾惠廉 William Chalmers Burns 将 John Bunyan 的 The Pilgrim’s Progress 译为中 文
目的是将西方的基督教思想渗透到当时的中 国社会意识形态中来
简言之
重内容
忠实再现原文内容的所有细节
重形式
近似原文的形式规范并保留原 文的美学效果
重诱导
忠实于原作者意欲获取文本效 果的手段,保留文本固有的诱导 功能。
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
一 、“目的论”(Skopostheorie)
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 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 的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
(二)表达型文本
文学散文 1体裁 文学小说 各种体式的诗歌
重形式

2关注点 译文应传达原文的审美和艺术 形式
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
【郑译】大地借助于绿草, 显出她自己的 殷勤好客。
【冯译】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
1、只是一种文本形式上跨 文化转换活动. 2、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操作.
翻译
翻译行为
指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 言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
克里斯蒂安· 诺德 Christiane Nord
“功能加忠诚”
( function plus loyalty )
“功能”就是使目标文
本在目标情境下按预设的 方式发挥作用。
比如: 由于跨文化交流中语用意义的不
同,“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转换的不
等值现象不可避免等。
而语言学派为解决这些问题,在自己理论 体系框架内部所做出的各种调整,似乎只
是越来越混乱。此时,以新的视角重新审
视翻译活动成为一种必然,功能派翻译理 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三 产生和发展
凯瑟林娜·赖斯
文本类型说 Text Typology 翻译目的论 ( Skopostheorie) 翻译行为理论
鲁迅、周作人编译了《域外小说集》
目的在于“转移性情、改造社会”
(二)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
又称“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即“目的语文本必须能被接受并且有意义,与
文本可接受的目的语环境连贯一致。”
更具体一点,“译文必须被接受,并达到与接
受者环境连贯一致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