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辩证关系
沙县实验小学翠绿分校:沈芳胜近年来,为革“应试教育”之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便对西方教育中的“赏识教育”情有独钟。

西方教育重视个体能力的发挥,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他们同时也将挫折教育视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我们的教育则更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

课改实验近3年,参加过不少的研讨活动,听过不少的讲座与观摩课,也看了不少的理论文章,多是“人性化”的大旗挥舞飘扬,张口闭口都是以人为本、激励教学、赏识教育、人性化教育……很少听到挫折教育、批评教育,在观摩课上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更是绝迹,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残缺的美,随之引发出的诸如课堂纪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

现结合自己的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学习、思考,谈一谈对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辩证关系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对赏识教育的认识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赏识教育”,也称“赏识成功教育”。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

识,是肯定认可。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情商教育的基础,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

赏识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因为人在兴奋的状态中大脑会产生类似吗啡的因素,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这样,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

更是让孩子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教育。

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自悟自励、完善自我。

赏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也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
人成功的信心会促进其成功。

这种备受国外教育界推崇的赏识教育理论和实践,正在逐渐引入我国的教育教学之中,成为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师的赏识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二)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

电视新闻:一条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出水面 6.6米,为观众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

记者问鲸鱼训练师,这个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训练师向观众披露了其中的奥秘: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下,想办法使鲸鱼从绳子上方通过,通过了就给予奖励,比如给它鱼吃,或者拍拍它的身体,以示鼓励。

当鲸鱼从绳子上方通过的次数逐渐多于从下方经过的次数时,再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很慢,不至于主鲸鱼困过多的失败而沮丧。

一条9600公斤的巨鲸,竟能跃出水面 6.6米,靠的就是训练师不断的鼓励行赞赏人也一样,鼓励和赞赏,才是真正引人向上的力量。

案例二:欣赏你的孩子。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

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耐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案例三:《四块糖果的故事》。

略。

案例四:教育家周弘运用赏识教育创造了奇迹,他的女儿周婷婷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如今正在美国某大学深造,进行硕、博课程连读。

掩卷遐思:对于他人,要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与赞赏;对于自己,要制定
一个恰当的目标,再去努力奋斗,这样,你会发现你已被一种自信向上的氛围所笼罩。

二、对挫折教育的认识
(一)挫折教育的理论依据
所谓挫折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

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一是由于学生个体思想需要和内部动机无法实现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像理想、情感、追求挫折等;二是由家庭、学校、康挫折等。

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多变迁、高竞争、广信息、新变化,虽然给学生的心理成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但同时也使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了。

学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对挫折的适应观自信的精神,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

历史业已证明,人类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百忙之中挫折困难中做出的。

心理上的巨大打击与压力,肉体上的折磨和痛苦,不是人类退缩的借口,相反是前进的动力和兴奋剂,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道,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二)挫折教育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

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

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赋《离骚》这首气贯长虹之诗作。

案例二:在不久前举办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这是这个著名国际赛事自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

胡丁琦的成才经历也充满着坎坷与艰辛。

案例三:许多杰出人物都是经历过巨大挫折的:布鲁诺被囚八年,伏尔泰被逐出境,歌德,贝多芬想过自杀。

中国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掩卷遐思:现行的学校教育真的不需要挫折教育了吗?否,人的一生漫长
而又短暂,每一个人都必将面对无数的挫折,那是个体成熟不可或缺的宝贵历程。

那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挫折教育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它能教人们学会生活。

三、两者的辩证关系
“赏识教育”本身没有错,但不要运用过了头,当“赏识”言不由衷,没有原则的赏识,不但没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让孩子觉得虚伪,使人感到“厌足”。

“挫折教育”本身也没有错,但也不要运用过了头,用过了头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起学生过高的焦虑水平,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过左或过右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单一地运用“赏识教育”或“挫折教育”往往是不完整的,也难以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无限地夸大此的作用,而否定此的作用,应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多用赏识教育,少用挫折教育,适当地运用挫折教育,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优势,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建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