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归纳与类比文(含解析)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归纳与类比文(含解析)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归纳与类比文(含解析)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归纳与类比文(含解析)北师

大版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五)

(建议用时:60分钟) A 组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

A .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 .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

C .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

D .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B [A 中小前提不正确,

C ,

D 都不是由一般性结论到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所以A ,C ,D 都不正确,只有B 的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

2.观察下列事实:|x |+|y |=1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4,|x |+|y |=2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8,|x |+|y |=3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12,…,则|x |+|y |=20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 )

A .76

B .80

C .86

D .92

B [观察已知事实可知,|x |+|y |=20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20×4=80,故选B.]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已知a n =log n +1(n +2)(n ∈N *

),观察下列算式:

a 1·a 2=log 23·log 34=

lg 3lg 2·lg 4

lg 3

=2; a 1a 2a 3a 4a 5a 6=log 23·log 34…log 78=

lg 3lg 2·lg 4lg 3…lg 8

lg 7

=3; 若a 1a 2…a m =2 016(m ∈N *

),则m 的值为( ) A .22 016

+2 B .22 016

C .2

2 016-2

D .2

2 016

-4

C [因为a 1a 2…a m =log 23log 34…log m +1(m +2)=

lg 3lg 2·lg 4lg 3…

lg m +2

lg m +1

=lg

m +2

lg 2

=2 016,所以有log 2(m +2)=2 016,m =2

2 016

-2,选C .]

4.(2019·新余模拟)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论割圆术中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盒体而无所失矣.”它体现了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表达式1+1

1+

11+…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它

可以通过方程1+1x =x 求得x =5+1

2

.类似上述过程,则3+23+2…=( )

A .3

B .

13+1

2

C .6

D .2 2

A [由题意结合所给的例子类比推理可得,3+2x =x (x ≥0), 整理得(x +1)(x -3)=0,则x =3, 即

3+23+2…=3.故选A .]

5.老师带甲、乙、丙、丁四名学生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考试结束后老师向四名学生了解考试情况,四名学生回答如下:

甲说:“我们四人都没考好”; 乙说:“我们四人中有人考的好”; 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考好”; 丁说:“我没考好”.

结果,四名学生中有两人说对了,则四名学生中说对的两人是( ) A .甲、丙 B .乙、丁 C .丙、丁

D .乙、丙

D [甲、乙两人说话矛盾,必有一对一错,如果丁正确,则丙也是对的,所以丁错误,可得丙正确,此时乙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6.已知点A (x 1,x 2

1),B (x 2,x 2

2)是函数y =x 2

的图像上任意不同的两点,依据图像可知,线段AB 总是位于A ,B 两点之间函数图像的上方,因此有结论

x 21+x 2

22

>?

??

??x 1+x 222

成立.运用类

比思想方法可知,若点A (x 1,sin x 1),B (x 2,sin x 2)是函数y =sin x (x ∈(0,π))的图像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则类似地有结论________成立.

sin x 1+sin x 22<sin x 1+x 2

2

[函数y =sin x (x ∈(0,π))的图像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 ,

B ,线段AB 总是位于A ,B 两点之间函数图像的下方,类比可知应有

sin x 1+sin x 2

2

<sin

x 1+x 2

2

.]

7.(2017·北京高考)某学习小组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人员构成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男学生人数多于女学生人数; ②女学生人数多于教师人数; ③教师人数的两倍多于男学生人数.

(1)若教师人数为4,则女学生人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该小组人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

6 12 [(1)若教师人数为4,则男学生人数小于8,最大值为7,女学生人数最大时应比男学生人数少1人,所以女学生人数的最大值为7-1=6.

(2)设男学生人数为x (x ∈N *

),要求该小组人数的最小值,则女学生人数为x -1,教师人数为x -2.又2(x -2)>x ,解得x >4,即x =5,该小组人数的最小值为5+4+3=12.]

8.某种平面分形图如图所示,一级分形图是由一点出发的三条线段,长度相等,两两夹角为120°;二级分形图是在一级分形图的每条线段末端出发再生成两条长度为原来13的线段,

且这两条线段与原线段两两夹角为120°,…,依此规律得到n 级分形图.

则n 级分形图中共有________条线段. 3×2n

-3 [由题图知,

一级分形图有3=3×2-3条线段, 二级分形图有9=3×22

-3条线段, 三级分形图有21=3×23-3条线段, …

按此规律,n 级分形图中的线段条数a n =3×2n

-3(n ∈N *

).] 三、解答题

9.设f (x )=1

3x +3,先分别求f (0)+f (1),f (-1)+f (2),f (-2)+f (3),然后归纳

猜想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

[证明] f (0)+f (1)=130+3+1

31+3

1

1+3+13+3=3-12+3-36=33,

同理可得:f (-1)+f (2)=

33

, f (-2)+f (3)=

3

3

,并注意到在这三个特殊式子中,自变量之和均等于1. 归纳猜想得:当x 1+x 2=1时, 均有f (x 1)+f (x 2)=

33

. 证明:设x 1+x 2=1,

f (x 1)+f (x 2)=

1

3x 1+3+13x 2+3

3x 1+3+3x 2+33x 1+3

3x 2+3=

3x 1+3x 2+233x 1+x 2+3

3x 1+3x 2+3

3x 1+3x 2+233

3x 1+3x 2

+2×3=3x 1+3x 2+233

3x 1+3x 2+23

=33

. 10.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sin 2

13°+cos 2

17°-sin13°cos 17°; ②sin 2

15°+cos 2

15°-sin 15°cos 15°; ③sin 2

18°+cos 2

12°-sin 18°cos 12°; ④sin 2

(-18°)+cos 2

48°-sin(-18°)cos 48°; ⑤sin 2

(-25°)+cos 2

55°-sin(-25°)cos 55°. (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1)选择②式,计算如下:

sin 215°+cos 2

15°-sin 15°cos 15°=1-12sin 30°

=1-14=34

.

(2)法一:三角恒等式为

sin 2α+cos 2

(30°-α)-sin αcos(30°-α)=34.

证明如下:

sin 2

α+cos 2

(30°-α)-sin αcos(30°-α)

=sin 2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

-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

=sin 2α+34cos 2α+32sin αcos α+14sin 2α-32sin αcos α-12

sin 2

α

=34sin 2

α+34cos 2α=34. 法二:三角恒等式为

sin 2 α+cos 2

(30°-α)-sin αcos(30°-α)=34.

证明如下:

sin 2

α+cos 2

(30°-α)-sin αcos(30°-α) =

1-cos 2α2+1+cos 60°-2α

2

-sin α(cos 30° cos α+sin 30°sin α) =12-12cos 2α+12+12(cos 60°cos 2α+sin 60°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

α =12-12cos 2α+12+14cos 2α+34sin 2α-34sin 2α-1

4(1-cos 2α) =1-14cos 2α-14+14cos 2α=34

.

B 组 能力提升

1.平面内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以此类推,凸13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为( )

A .42

B .65

C .143

D .169 B [可以通过列表归纳分析得到. 凸多边形 4 5 6 7 8 … 对角线条数

2

2+3

2+3+4

2+3+4+5

2+3+4+5+6

∴凸13边形有2+3+4+…+11=2

=65条对角线.故选B.]

2.(2019·南昌模拟)平面内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则斜边长为a 2

+b 2

,直角顶点到斜边的距离为

ab

a 2+

b 2

,空间中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类比推理可得底面积为S 2

1+S 2

2+S 2

3,则三棱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 )

A .3S 1S 2S 3

S 21

+S 22+S 23

B .S 1S 2S 3

S 21

+S 22+S 23

C .

2S 1S 2S 3

S 21+S 22+S 23

D .

3S 1S 2S 3

S 21

+S 22+S 23

C [设三棱锥两两垂直的三条侧棱长度为a ,b ,c ,三棱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d ,由题意可得:

13×? ????12ab ×c =13×S 21+S 22+S 2

3×d ,据此可得:d =abc 2S 21+S 22+S 23

,且ab =2S 1,ac =2S 2,

bc =2S 3,故:a 2b 2c 2=8S 1S 2S 3,abc =22S 1S 2S 3,则d =

22S 1S 2S 3

2S 2

1+S 2

2+S 2

3

=2S 1S 2S 3

S 21

+S 22+S 23

故选C .] 3.甲、乙、丙三人各从图书馆借来一本书,他们约定读完后互相交换.三人都读完了这三本书之后,甲说:“我最后读的书与丙读的第二本书相同.”乙说:“我读的第二本书与甲读的第一本书相同.”根据以上说法,推断乙读的最后一本书是________读的第一本书.

丙 [因为共有三本书,而乙读的第一本书与第二本书已经明确,只有丙读的第一本书乙还没有读,所以乙读的最后一本书是丙读的第一本书.]

4.对于三次函数f (x )=ax 3

+bx 2

+cx +d (a ≠0),给出定义:设f ′(x )是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是f ′(x )的导数,若方程f ″(x )=0有实数解x 0,则称点(x 0,f (x 0))为函数

y =f (x )的“拐点”.某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一个三次

函数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若f (x )=13x 3-12x 2+3x -5

12,请你根据这一发

现,

(1)求函数f (x )的对称中心; (2)计算f ?

????12 019+f ? ????22 019+f ? ????32 019+f ? ????42 019+…+f ? ??

??2 0182 019.

[解] (1)f ′(x )=x 2

-x +3,f ″(x )=2x -1,由f ″(x )=0,即2x -1=0,解得x =12.f ? ???

?12=13×? ????123-12×? ????122+3×12-512=1.由题中给出的结论,可知函数f (x )=13x 3-12x 2+3x -512

的对称中心为? ??

??12,1.

(2)由(1)知函数f (x )=13x 3-12x 2+3x -512的对称中心为? ????12,1,所以f ? ????12+x +f ? ????12-x =

2,

即f (x )+f (1-x )=2. 故f ?

????12 019+f ? ??

??2 0182 019=2,

f ? ????22 019+f ? ????2 0172 019=2,

f ?

????32 019+f ? ????2 0162 019=2,

f ?

????2 0182 019+f ? ??

??12 019=2.

所以f ?

????12 019+f ? ????22 019+f ? ????32 019+f ? ????42 019+…+f ? ??

??2 0182 019=12×2×2 018=2 018.

新课标高考数学模拟试题文科数学(含答案)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 数学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n x x x ,,21的标准差??锥体体积公式 ])()()[(122221x x x x x x n S n -++-+-= Sh V 3 1= 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Sh V =?? 323 4 ,4R V R S ππ== 其中S为底面面积,h 为高 ?其中R 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2 {|1},{|20}A x x B x x x =≤=-<,则A B =?( ) A .(0,1) B. C.(]0,1?D .[)1,1- 2.若(1,1),(1,1),(2,4)a b c ==-=-,则c 等于 ( ) A.-a+3b B.a-3b ?C .3a-b D .-3a+b 3.已知四棱锥P —ABC D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四棱锥P—ABCD 的体积为( ) A. 13 ?B . 23 ?C .3 4 ?D .38 4.已知函数()sin()(0,0,||)2 f x A x A π ω?ω?=+>><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x 的 解析式是( ) A.()sin(3)()3f x x x R π =+ ∈ B .()sin(2)()6 f x x x R π =+∈ ?C.()sin()()3f x x x R π =+ ∈?D.()sin(2)()3 f x x x R π =+∈ 5.阅读下列程序,输出结果为2的是( )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

专题四 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和圆以及圆锥曲线.由于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因此以坐标为桥梁,可以使向量的有关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的坐标运算产生联系,平面向量的引入为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的命制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实现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解析几何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解析几何试题对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析几何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淡化对图形性质的技巧性处理,关注解题方向的选择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适当关注与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的交汇,关注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思想的考查,关注对整体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及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该部分一般有1至2道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一道综合解答题,以圆或圆锥曲线为依托,综合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综合考查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道解答题往往是试卷的把关题之一. 【考点透析】解析几何的主要考点是:(1)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2)圆与方程,重点是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坐标法思想的初步应用;(3)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例题解析】 题型1 直线与方程 例1 (2008高考安徽理8)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33 D .(33 - 分析: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其半径布列关于直线的斜率k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解决. 解析:C 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曲线22(2)1 x y -+=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 1d =≤,得222141,3 k k k ≤+≤,选择C 点评:本题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高考试卷中一般不单独考查直线与方程,而是把直线与方程与圆、圆锥曲线或其他知识交汇考查. 例2.(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10题)已知04,k <<直线1:2280l kx y k --+=和直线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2010-2016高考理科数学题型全归纳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 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34、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5、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 题型36、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37、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38、函数中的创新题 题型39、导数的定义 题型40、求函数的导数 题型41、导数的几何意义 题型42、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已知集合A={x|x 2+2ax+1=0}的真子集只有一个,则a 值的集合是 A .(﹣1,1); B .(﹣∞,﹣1)∪[1,+∞]; C .{﹣1,1}; D .{0} 2、若函数y=f(x)的反函数y=f -1(x)满足f -1(3)=0,则函数y=f(x+1)的图象必过点: A .(0,3); B .(-1,3); C .(3,-1); D .(1,3) 3、已知复数z 1,z 2分别满足| z 1+i|=2,|z 2-3-3i|=3则| z 1-z 2|的最大值为: A .5; B .10; C .5+13; D .13 4、数列 ,4 3211,3211,211++++++ ……的前n 项和为: A .12+n n ; B .1+n n ; C .222++n n ; D .2+n n ; 5、极坐标方程ρsin θ=sin2θ表示的曲线是: A .圆; B .直线; C .两线直线 D .一条直线和一个圆。 6、已知一个复数的立方恰好等于它的共轭复数,则这样的复数共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是异面直 线AC ,A 1D 的公垂线,则EF 和ED 1的关系是: A . 异面; B .平行; C .垂直; D .相交。 8、设(2-X)5=a 0+a 1x+a 2x+…+a 5x 5, 则a 1+a 3+a 5的值为: A .-120; B .-121; C .-122; D .-243。 9、要从一块斜边长为定值a 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出一块圆形纸片,圆形纸片的最大面积为: A .2 πa 2; B .24223a π-; C .2πa 2; D .2)223(a π- 10、过点(1,4)的直线在x,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和b(a,b ∈R +),则a+b 的最小值是: A .9; B .8; C .7; D .6; 11、三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A .6种; B .8种; C .10种; D .16种。 12、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x)满足f(x+2)=f(x -2),若f(x)在[﹣2,0]上递增,则 A .f(1)>f(5.5) ; B .f(1)

2020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专题 一、《考试大纲》要求 ⒈直线和圆的方程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 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⒉圆锥曲线方程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二、高考试题回放 1.(福建)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F 2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 33 B .32 C .2 2 D .23

2.(福建)直线x +2y=0被曲线x 2+y 2-6x -2y -15=0所截得的弦长等于 . 3.(福建)如图,P 是抛物线C :y=2 1x 2上一点,直线l 过点P 且与抛物线C 交于另一点Q.(Ⅰ)若直线l 与过点P 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Ⅱ)若直线l 不过原点且与x 轴交于点S ,与y 轴交于点T ,试求 | || |||||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 4.(湖北)已知点M (6,2)和M 2(1,7).直线y=mx —7与线段M 1M 2的交点M 分有向线段M 1M 2的比为3:2,则m 的值为 ( ) A .2 3 - B .3 2- C .4 1 D .4 5.(湖北)两个圆0124:0222:222221=+--+=-+++y x y x C y x y x C 与的 公切线有且仅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湖北)直线12:1:22=-+=y x C kx y l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 点A 、B. (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Ⅱ)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7.(湖南)如果双曲线112 132 2 =-y x 上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3, 那么 点 P 到右准线 的 距 离 是 ( )

推荐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34归纳与类比文北师大版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四) 归纳与类比 A组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 A.结论正确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不正确D.全不正确 C[因为f(x)=sin(x2+1)不是正弦函数,所以小前提不正确.] 2.如图6-4-3,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得a表示的数是( ) 图6-4-3 A.12 B.48 C.60 D.144 D[由题图中的数可知,每行除首末两数外,其他数都等于它肩上两数的乘积,所以a =12×12=144.] 3.下面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 【导学号:00090214】A.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 C.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 D.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B[A中小前提不正确,C、D都不是由一般性结论到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所以A、C、D 都不正确,只有B的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 4.(2018·渭南模拟)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

图6-4-4 他们研究过图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故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由以上规律,知这些三角形数从小到大形成一个数列{a n },那么a 10的值为( ) A .45 B .55 C .65 D .66 B [第1个图中,小石子有1个, 第2个图中,小石子有3=1+2个, 第3个图中,小石子有6=1+2+3个, 第4个图中,小石子有10=1+2+3+4个, …… 故第10个图中,小石子有1+2+3+…+10=10×112 =55个,即a 10=55,故选B .] 5.如图6-4-5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 →⊥AB →时,其离心率为5-12 ,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 【导学号:00090215】 图6-4-5 A .5+12 B .5-12 C .5-1 D .5+1 A [设“黄金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 b 2=1, 则B (0,b ),F (-c,0),A (a,0). 在“黄金双曲线”中, 因为FB →⊥AB →,所以FB →·AB →=0. 又FB →=(c ,b ),AB →=(-a ,b ). 所以b 2=aC .而b 2=c 2-a 2,所以c 2-a 2=aC . 在等号两边同除以a 2,得e =5+12.]

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人生需要反思,总结才能远航,回首往夕,收获的是经验和提高。下面是橙子整理收集的高三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本学期我担任高三(5)班的数学教学和高三(6)班班主任,在这学期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本学期的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要求班主任加强家校联系。 我们打破了过去只等到学生犯错后才和学生家长联系的情况,我要求班主任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即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同时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我们经常以年级教师商讨年级班级工作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经常交流特殊生教育的心得,同时也把老师教育的具体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对于个别学生还请家长到学校来协助教育。以上措施的实行已见成效,获得社会家长的好评。 二、教学方面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等等,紧

跟课改,上好每一节课。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2、认真布置、批改作业。在教学中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并认真批改作业,做到有质量全批,在作业过程出现不同问题及时作出分类总结并记载下来,课前分析讲解。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对学生的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发放积分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争取做得更好。努力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二】在本学期中,本人担任了高三(23)班和(2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还记得当初学校通知我连任高三的时候,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高考的把握始终不够。特别又是高三(23)和(24)班都是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是偏差的。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是难度大,区分度大,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含答案)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1777—1855)、著名的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布伦兹维克。父亲是一个砌砖工人,没有什么文化。 还在少年时代、高斯就显示出了他的数学才能。据说、一天晚上,父亲在计算工薪账目、高斯在旁边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令父亲大吃一惊。10岁那年、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将1、2、3、…连续相加、一直加到100、即1+2+3+…+100。高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着相加、而是仔细观察、思考、结果发现: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老师看着小高斯的答卷、惊讶得说不出话。其他学生过了很长时间才交卷、而且没有一个是算对的。从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村里一位伯爵知道后、慷慨出钱资助高斯、将他送入附近的最好的学校进行培养。 中学毕业后、高斯进入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学习。刚进入大学时、还没立志专攻数学。后来听了数学教授卡斯特纳的讲课之后、决定研究数学。卡斯特纳本人并没有多少数学业绩、但他培养高斯的成功、足以说明一名好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高斯一直坚持研究数学。1807年成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和天文台台长、并保留这个职位一直到他逝世。 高斯18岁时就发明了最小二乘法、19岁时发现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这个欧几里得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这个发现、在他逝世后、哥廷根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个底座为17边形棱柱的纪念像。

对代数学、高斯是严格证明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人。他的《算术研究》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该书不仅在数论上是划时代之作、就是在数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还研究了复数、提出所有复数都可以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所以后人将“复平面”称为高斯平面、高斯还利用平面向量与复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为向量代数学奠定了基础。1828年高斯出版《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了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当时的所有数学领域、而且在不少方面的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在数学历史上的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一生共有155篇论文。他治学严谨、把直观的概念作为入门的向导、然后试图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上建立其数学的理论。他为人谨慎、他的许多数学思想与结果从不轻易发表、而且、他的论文很少详细写明思路。所以有的人说:“这个人、像狐狸似的、把沙土上留下的足迹、用尾巴全部扫掉。”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文科数学(含答案)

1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 数学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n x x x ,,21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1 22221x x x x x x n S n -++-+-= Sh V 31= 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Sh V = 3 23 4,4R V R S ππ= =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其中R 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2{|1},{|20}A x x B x x x =≤=-<,则A B = ( ) A .(0,1) B . C . (]0,1 D .[)1,1- 2.若(1,1),(1,1),(2,4)a b c ==-=-,则c 等于 ( ) A .-a+3b B .a-3b C .3a-b D .-3a+b 3.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 ) A . 1 3 B . 23 C . 34 D . 38 4.已知函数 ()sin()(0,0,||)2 f x A x A π ω?ω?=+>><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f x 的解析式是( ) A .()sin(3)()3f x x x R π=+∈ B .()sin(2)()6f x x x R π =+∈ C . ()sin()()3 f x x x R π =+∈ D . ()sin(2)()3 f x x x R π =+∈ 5.阅读下列程序,输出结果为2的是( ) 6.在ABC ? 中,1tan ,cos 2A B == ,则tan C 的值是 ( ) A .-1 B .1 C D .-2 7.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m βα βα?⊥⊥则 ②若//,,//;m m αβαβ?则 ③若,,,;n n m m αβαβ⊥⊥⊥⊥则 ④若,,,.m m αγβγαβ⊥⊥⊥⊥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8.两个正数a 、b 的等差中项是5,2 ,a b >且则双曲线22 221x y a b -=的离 心率e 等于 ( )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版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解析版82页 1.一个顶点的坐标()2,0 ,焦距的一半为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19422=+y x B. 14922=+y x C. 113422=+y x D. 14132 2=+y x 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22 221(0,0)x y a b a b -=>>,过左焦点F 1的直线交 双曲线的右支于点P ,且y 轴平分线段F 1P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 3 B .32+ C . 31+ D . 32 3.已知过抛物线y 2 =2px (p>0)的焦点F 的直线x -my+m=0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且△OAB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则m 6+ m 4的值为( ) A .1 B . 2 C .3 D .4 4.若直线经过(0,1),(3,4)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A .30o B . 45o C .60o D .120o 5.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ρ=2θ2cos ,给定两点P(0,π/2),Q (-2,π),则有 ( ) (A)P 在曲线C 上,Q 不在曲线C 上 (B)P 、Q 都不在曲线C 上 (C)P 不在曲线C 上,Q 在曲线C 上 (D)P 、Q 都在曲线C 上 6.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化为极坐标为( ) A .)65, 2(π B .)6 ,2(π C .)611,2(π D .)67,2(π 7.曲线的参数方程为???-=+=1 232 2t y t x (t 是参数),则曲线是( ) A 、线段 B 、直线 C 、圆 D 、射线 8.点(2,1)到直线3x-4y+2=0的距离是( ) A . 54 B .4 5 C . 254 D .4 25 9. 圆0642 2 =+-+y x y x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A.)3,2(-、13 B.)3,2(-、13 C.)3,2(--、13 D.)3,2(-、13 10.椭圆 122 2 2=+b y x 的焦点为21,F F ,两条准线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212F F MN ≤,则该椭圆离心率取得最小值时的椭圆方程为 ( )

高中数学选修2-2 北师大版 归纳与类比 作业(含答案)

课时跟踪训练(一) 归纳与类比 1.由数列2,20,200,2 000,…,猜测该数列的第n 项可能是( ) A .2×10n B .2×10n -1 C .2×10n +1 D .2×10n - 2 12.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的,称为杨辉三角形,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a 所表示的数是( )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a 4 1 1 5 10 10 5 A .2 B .4 C .6 D .8 3.(湖北高考)《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计算其体积V 的近似 公式V ≈136L 2h .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 ≈275L 2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 A.227 B.258 C.15750 D.355113 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5.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你认为可推知正四面体的下列哪些性质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 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6.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时鼠、猴、兔、猫分别坐在编号为1,2,3,4的位置上(如图),第1次前后排动物互换座位,第2次左右列动物互换座位,第3次前后排动物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2 014次互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对应的编号是________. 7.观察等式:1+3=4=22,1+3+5=9=32,1+3+5+7=16=42,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8.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SB,SB⊥SC,SA⊥SC,且 SA,SB,SC和底面ABC所成的角分别为α1,α2,α3,三侧面△SBC, △SAC,△SAB的面积分别为S1,S2,S3.类比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给 出空间情形的一个猜想. 答案 1.选B 2.选C由杨辉三角形可以发现:每一行除1外,每个数都是它肩膀上的两数之和.故a=3+3=6. 3.选B由题意知2 75L 2h=1 3 πr2h? 2 75L 2=1 3 πr2,而L=2πr,代入得π= 25 8. 4.选A每一行图中的黑点从右上角依次递减一个. 5.解析:正四面体的面(或棱)可与正三角形的边类比,正四面体的相邻两面成的二面角(或共顶点的两棱的夹角)可与正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类比,故①②③都对.答案:①②③ 6.解析:第4次左右列动物互换座位后,鼠、猴、兔、猫分别坐在编号为1,2,3,4的位置上,即回到开始时的座位情况,于是可知这样交替进行下去,呈现出周期为4的周期现象,又2 014=503×4+2,故第2 014次互换座位后的座位情况就是第2次互换座位后的座位情况,所以小兔的座位对应的编号是2. 答案:2

高考数学 公式 定理 经验总结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设O为三角形的重心,则有: 7.重心在向量中的重要结论:外心 二.外心

三.内心

四.旁心 1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其他两个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旁心。 2旁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有三个旁切圆,三个旁心。旁心一定在三角形外。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旁切圆的半径等于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五.垂心 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的交点(通常用H表示)。 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质 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3. 垂心O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且AO·OD=BO·OE=CO·OF 5. 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ABC,△ABO,△BCO,△ACO的外接圆是等圆。

1.常见的配方:a2+b2=(a+b)2-2ab=(a-b)2+2ab;

a2+ab+b2=(a+b)2-ab=(a-b)2+3ab=(a+b 2 )2+( 3 2 b)2; a2+b2+c2+ab+bc+ca=1 2 [(a+b)2+(b+c)2+(c+a)2] a2+b2+c2=(a+b+c)2-2(ab+bc+ca)=(a+b-c)2-2(ab-bc-ca)=…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2; x2+1 2 x =(x+ 1 x )2-2=(x- 1 x )2+2 ;……等等。 BD AC CAD ∠ sin 4.共角定理:若两三角形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互补,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两边乘积的比。 证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可推导出 即 若△ABC和△ADE中, ∠BAC=∠DAE 或∠BAC+∠DAE=180°,

高三文科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模拟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31i i ++(i 是虚数单位)的虚部是( ) A .2 B .1- C .2i D .i - 2.已知集合{3,2,0,1,2}A =--,集合{|20}B x x =+<,则()R A C B ?=( ) A .{3,2,0}-- B .{0,1,2} C . {2,0,1,2}- D .{3,2,0,1,2}-- 3.已知向量(2,1),(1,)x ==a b ,若23-+a b a b 与共线,则x =( ) A .2 B .12 C .12 - D .2- 4.如图所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直径为1的圆,那么 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4π B . 3 2 π C .3π D .2π 到函 5.将函数()sin 2f x x =的图象向右平移6 π 个单位,得数()y g x =的图象,则它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A .(,0)2 π- B . (,0)6 π- C . (,0)6 π D . (,0) 3 π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A .10 - B .3- C . 4 D .5 7. 已知圆22:20C x x y ++=的一条斜率为1的切线1l 与1l 垂直的直线2l 平分该圆,则直线2l 的方程为(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A. 10x y -+= B. 10x y --= C. 10x y +-= D. 10x y ++= 8.在等差数列{}n a 中,0>n a ,且301021=+++a a a , 则65a a ?的最大值是( ) A .94 B .6 C .9 D .36 9.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210x y x y x y +-≥ ?? -≤??-+≥? ,设22z x y =+,则z 的最小值是( ) A. 12 B. 2 C. 1 D. 13 10. 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当0≥x 时,?????+∞∈--∈+=) ,1[|,3|1) 1,0[),1(log )(2 1x x x x x f ,则函数)10()()(<<-=a a x f x F 的所有零点之和为( ) A .12-a B .12--a C .a --21 D .a 21- 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 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 命题“若12

高考数学经典常考题型第99专题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第99专题训练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一、基础知识: (一)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处理归纳推理的常见思路: (1)利用已知条件,多列出(或计算出)几个例子,以便于寻找规律 (2)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哪些地方是不变的(形成通式的结构),哪些地方是变化的(找到变量),如何变化(变量变化的规律) (3)由具体例子可将猜想的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形,看是否符合题意 3、常见的归纳推理类型: (1)函数的迭代:设 f 是 D D →的函数,对任意 x D ∈,记 ()()()()()()()()()()() ()0121,,, n n f x x f x f x f x f f x f x f f x +??====??????,则称函数 ()()n f x 为()f x 的n 次迭代; 对于一些特殊的函数解析式,其() ()n f x 通常具备某些特征(特征与n )有关。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观察解析式中项的次数,式子结构以及系数的特点,以便于从具体例子中寻找到规律,得到() ()n f x 的通式 (2)周期性:若寻找的规律呈现周期性,则可利用函数周期性(或数列周期性)的特点求出某项或分组(按周期分组)进行求和。 (3)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从数列所给的条件中,很难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变形推导,从而可以考虑利用条件先求出几项,然后找到规律,猜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4)数阵:由实数排成一定形状的阵型(如三角形,矩形等),来确定数阵的规律及求某项。对于数阵首先要明确“行”与“列”的概念。横向为“行”,纵向为“列”,在项的表示上通常用二维角标ij a 进行表示,其中i 代表行,j 代表列。例如:34a 表示第3行第4列。在题目中经常会出现关于某个数的位置问题,解决的方法通常为先抓住选取数的特点,确定所求数的序号,再根据每行元素个数的特点(数列的通项),求出前n 行共含有的项的个数,从而确定该数位于第几行,然后再根据数之间的规律确定是该行的第几个,即列。 (二)类比推理:

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 一眨眼,已经过了1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回想这18年,经历过困惑,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深刻感受到了教学工作责任重大,教学生活的清苦,但是当一批批的学生满怀喜悦迈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成功完成了自己的间断性使命的时候,又感觉我们的付出是多么的值得。自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一直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对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对数学教育做了深刻的思考。数学是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并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能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但是从初中迈入高中以后,感觉很多同学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甚至说初中感觉数学还是优势科目的同学,到了高中以后,数学却成了差科,我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导致这个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学科抽象的特点,我们的教学似乎哪个地方不太对劲。 一:因材施教。 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育有基础性,其一:在义务教育以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其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储备。两个方面很好的阐述了高中数学的教育目标。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就忽略了不同学生在这一科上的差异,只怕少讲一点,

学生就不会。记得1997年的课改,高一分班后,我带了两个文科班,因为当时也是课改第一批,对教材的难度把握不够,而且当时平时考试文理同卷,这样,对文科生是个严峻的考验。只怕学生学的简单,无法应付考试,就和理科一样去要求,我讲的很累,同学却听得一头雾水,有个别同学甚至有放弃数学的想法,前几次考试下来,一塌糊涂,难的不对能理解,但是感觉基础的题目做的也不好,就无法理解了,静下来细细反思,从教师角度想,是想去拔高同学,结果适得其反。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决定改变策略,第一是针对班内文科生特点,适当降低难度,抓基础,给同学更多练习的机会。高三复习时,根据内容,适当的抛开教学资料,自己出题,往往要加班到晚上12点多,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及时点评,后来同学反映,这一招很管用,对同学的促进、触动都很大。其次,针对班内同学参差不齐,又做出了不同要求,在抓大局的同时,做好促优补差工作,具体做法是,每天布置的作业,学差生可以做其中的80%,难的放掉,但是要保证80%要彻底懂了,教师对这部分同学要专门对待,随时抽查,促进其不掉队。同时,对学优生要注意拔高,每天另外出两个综合度比较大的题目,一天后,就将标准答案给出,供同学参考。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很管用,全班都有所提高,半个学期过后的高考中,同学都感觉这一科比较理想,两个班在太原市学科排名第6,事实胜于雄辩,我更加坚信了这个做法的可行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敢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该放的要放,该

2017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 题型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1-3 集合的运算 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型1-4 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1-6 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 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题型1-7 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1-8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1-9 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题型2-1 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2-2 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2-3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第二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最值) 题型2-4 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2-5 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2-6 函数值域的求解 第三节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题型2-7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题型2-8 函数单调性(区间)的判断 题型2-9 函数周期性的判断 题型2-10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四节二次函数 题型2-11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2 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13 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 “定轴动区间”问题 第五节指数与指数函数 题型2-14 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题型2-15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题型2-16 指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六节对数与对数函数 题型2-17 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18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型2-19 对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七节幂函数 题型2-20 求幂函数的定义域 题型2-21 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八节函数的图象 题型2-22 判断函数的图象 题型2-23 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九节函数与方程 题型2-24 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2-25 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 围 题型2-26 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问题 第十节函数综合 题型2-27 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2-28 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2-29 函数中的信息题 第三章导数与定积分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题型3-1 导数的定义 题型3-2 求函数的导数 第二节导数的应用 题型3-3 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题型3-4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 题型3-5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 题型3-6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求 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7 讨论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3-8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的交点和函数 零点个数问题 题型3-9 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题型3-10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题型3-11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节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定理 题型3-12 定积分的计算 题型3-13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第四章三角函数 第一节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 诱导公式 题型4-1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与识别 题型4-2 α 2 是第几象限角 题型4-3 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题型4-4 三角函数定义 题型4-5 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题型4-6 象限符号与坐标轴角的三角函数值 题型4-7 同角求值——条件中出现的角和结论 中出现的角是相同的 题型4-8 诱导求值与变形 第二节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型4-9 已知解析式确定函数性质 题型4-10 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 题型4-11 三角函数图象变换 第三节三角恒等变换 题型4-12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证明 题型4-13 化简求值 第四节解三角形 题型4-14 正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4-15 余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4-16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题型4-17 正余弦定理与向量的综合 题型4-18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平面向量 第一节向量的线性运算 题型5-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题型5-2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5-3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题型5-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5-5 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题型5-6 利用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问题 第二节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 题型5-7 向量的坐标运算 题型5-8 向量平行(共线)、垂直充要条件的坐 标表示 题型5-9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题型5-10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六章数列 第一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题型6-1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 解 题型6-2 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题型6-3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 题型6-4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题型6-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第二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题型6-6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 题型6-7 数列的求和 第三节数列的综合 题型6-8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 题型6-9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 第七章不等式 第一节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题型7-1 不等式的性质 题型7-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 等式 第二节均值不等式和不等式的应用 题型7-3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题型7-4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 题型7-5 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题型7-6 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节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7-7 有理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7-8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 划问题 题型7-9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题型7-10 平面区域的面积 题型7-11 求解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7-12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运用 第五节不等式综合 题型7-13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的取值 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