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的反思

王建业原文:我看到有的老师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控制学生,因为他们不守规矩,对同学和老师说脏话。于是,多数老师也对这些学生恶语相向,为了让他们守纪律而吓唬他们。但是,既然我不喜欢别人对我大喊大叫,不喜欢被吓唬,那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学生呢?因此,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给学生讲“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这并不是我的独创,是另外一个人提出来的,但是他没有将其用于培养学生。

在道德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孩子们之所以完成家庭作业或者安静地上课,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不这样会惹麻烦。老师总是在惩罚学生,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在教室角落里被罚站,或被送进校长办公室。但是我告诉学生:“你一定不要仅仅为了避免麻烦而学数学”。你学数学是因为数学很重要,你会用得着它。你要认真听课,因为这是学习的正确方法。”我不让学生按第一个阶段的思维行事。

第一个阶段把被动的学习,被压迫的学习改为自主努力。

在道德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你做某件事是因为你希望得到回报。做作业是为了能有好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让你的名字上光荣榜。但是我告诉学生:“当你演奏音乐的时候,美妙的音乐本身就是回报,不需要在演奏之后再举办庆祝会对你进行奖励。”学生其实是很愿意接受这个观念的。去年,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得到了免费的早餐,但吃早餐的地方非常脏。因此,校长说:“如果学生能让吃早餐的地方保持洁净,星期五的地候就发冰淇淋奖励他们。”我的学生相互看了看说“这是第二个阶段,这就是第二个阶段!”那一周,孩子们一

直让餐桌保持干净,学校也奖励了冰淇淋,但我的学生没有去领冰淇淋。学生当然可以吃冰淇淋,只是这不应该成为保持餐桌清洁的目的,因为保持清洁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在我的教室里,我们不会为了得到奖赏去做事,那是第二个阶段的思维。

第二个阶段做好事情,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励,不要为了其他的奖赏去做事。

在道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做事是为了取悦别人。学生把自己的艺术品拿给老师看:“嗨雷夫,你喜欢我的艺术品吗?”我会问学生:“你为什么问我呢?这是你的作品,我的想法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觉得这件作品怎么样?”有的老师带学生去博物馆的时候,不让他们到处乱跑,因为那样老师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当然这也是为了保证安全。而我告诉这生:“如果你在博物馆里到处乱跑,不会丢我的人,但是会丢你自己的人。当你乱跑的时候我好着呢。”所以不必故意用表现好来取悦我这个老师。

第三阶段,不必故意表现好来取悦别人,而是我自己要做好,达到自己的标准。

实际上,美国的很多学校非常流行第四个阶段的思维——遵循规则用规则来管理学生。教室的墙上贴着许多规则,学生们必须遵循。我告诉学生,我一点都不相信贴在墙上的这些规则有什么用处。我的教室墙上不有这些规则,规则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友善待人,勤奋学习。这是我唯一要求孩子们遵循的规则。我们做数学作业不是为了遵守规则,我们勤奋学习是因为我们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因为规则

要求我们这样做。

第四阶段,要有规则的底线,就是做好人,做勤奋的人。因为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从内心里要做个好人。

第五阶段的思维就是,我做事时会考虑其他人。比哪,我在酒店里保持安静,不是因为担心会惹麻烦,不是要讨好老师,也不是因为有规则要求我这样做,而是因为我能为他人着想,我知道在其他房间里可能有人在休息。达到道德发展的第五个阶段的人不会在公共场合打电知,因为这样会打扰其他人。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达到第五个阶的思维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顾及他们周围的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阶段。

第五阶段,做事时考虑其他人。这是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体现。

但是最难实现的应该是第六个阶段。第六个阶段要求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而且始终遵循,即使父母、老师不在身边,他们也总是与人为善,因为这就是他们内在的天性,他们就是这样的人。这些年,无论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在排练话剧时,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都会告诉学生们第六个阶段的行为方式是怎么样的。但是他们年龄小的时候很难达到,也许需要用一生来努力。一位教师曾问我:“雷夫,我喜欢第六个阶段,我上了两周的课了,但是怎么还没有达到第六个阶段?”当然啦,这个也没有捷径。”

第六阶段: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而县始终遵循,即使父母,老师不在身边,他们也总是与人为善,因为这就是他们内在的天性。

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是在教人如何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当

一个人有了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之后,他的一切行为就都可以解释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对学生总是说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却没有说,应该做什么。总是要求学生要好好学习,勤奋学习,却没有说为什么要勤奋学习。一切都是强制性的要求,所以学生们不愿意来学校,甚至厌学校,老师。他们在小学毕业后也没能形成很好的人格系统,道德系统。

雷夫的成功,反映了德育为先的教育规律。正如雷夫所说:“美国也和中国一样,老师们总是担心年终考试。但我并不担心,我所操心的是如何给孩子受用一生的技能。”

我们的教育绝不是一个考试成绩就能体现的,学生们在考试中的成绩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影响孩子,让他们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在学校里学到受用一生的技能,能让他们最终走向人生的成功。而不仅仅是考上大学就完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