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剧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

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

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大地区.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

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

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

在板类上,主要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以及用来表现激昂情绪的介板和表现悲痛的对白。

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唱法;唱腔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发)也是很驰名的。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一带,不少艺人曾演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为抗日战争服务。

解放后,·晋剧出现了《打金枝》,《蝴蝶杯》、《刘胡兰》等许多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

【蒲剧】
蒲剧因其发源地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而得名、又称“南路梆子”、“蒲州梆子”。

晋南群众又称之为“乱弹”。

它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中最古老的一个剧种。

山西、河北,河南几省的梆子戏,都曾受它的影响。

蒲剧是晋南人民喜爱的剧种,在豫西、陕东、·甘肃、宁夏,带也有广大群众基础。

追溯源流,它是由“铙鼓杂戏”演变而来,至明嘉靖年间已基本形成,分为西路和南路:南路较文雅,细腻;西路则火爆,豪放。

蒲剧的音乐高昂、强烈,音节跳动性大,调活泼,感染力很强。

它的,吕腔板类繁多,有慢板.、二性、流水、间板、滚白等多种。

在表演上夸张性很强,有“耍翎子”,“耍帽翅”等多种特技。

解放前,这个剧种受到统治阶级的鄙视和摧残,戏班四散,艺人转业谋生,已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

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经过挖掘整理和革新创造,蒲剧艺术得到恢复和发展。

《窦娥冤》一剧曾拍成电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

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

渊源于蒲州梆子,清同治、光绪年间即已盛: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摧残,班社解散,艺人改业,几乎濒于绝灭,迄至一九五四年山西第一届戏曲会演才重新恢复起来。

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凋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

特别它的“弯调(即花腔)”,唱起来千变万化,婉转动听。

唱腔板式主要有:慢板,夹板、二性,三性、垛板、流水、箭板,滚白等。

北路梆子擅长大段的演唱,每句基本遵循弱起强落”的规律,但由于按字行腔和依情演唱,听来变化多姿,绝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也叫“ 晋东南梆子”、“上党宫调”,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相传明末起源于泽州(今晋城)一带,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地区。

“上党”一词,是因晋东南为古“上党郡”而得名。

上党梆子的表演,无论台步、身段都具有咀犷、古朴的艺术特色。

唱腔高亢、活泼,曲牌相当丰富,特别是“花腔”一类曲凋,优美动听,独具格调。

除梆子腔调外,过去也兼演一部分罗罗腔,昆腔口皮黄的剧目。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

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九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

形成于陕西同州和山西蒲州一带的以“奚琴”和梆子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山陕梆子”,开始向四周扩散传播,衍变为支系庞杂、势力强大的北方梆子系统,山陕梆子的北路蜕化出一个北路梆子新剧种。

三百多年来,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流行于晋北、内蒙古、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

深受城乡劳动人民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