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末军事改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清末军事改革的影响

赵乐交

内容摘要:清朝中期,八旗兵开始腐化堕落,此后清朝仰仗绿营,但绿营在乾隆以后亦重蹈八旗之后,不可收拾。于是就有湘军、淮军之兴起,但甲午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李鸿章的“自强兴政”破产。清室为维持其统治,编练新式陆军,进行军事改革。这一改革虽然为近代军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极积影响是主要的。一方面,军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增强了中国军队的素质;另一方面,新军的编练使其与清庭的动机相佐,新军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再者,新军官制也奠定了近代军官制度的基础。

主题词:新式陆军实力革命军阀军官制度

清军入关以后,享有特殊权益的旗兵逐渐腐化。“其为民累,更有不可言者。”(1)康熙年间,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兵开始暴露了它的腐败无能。此后,清政府不得不仰仗于绿营。然而,乾隆中叶以后,绿营将领亦趋奢侈并无法收拾,兵士纪律严因此废驰,作战能力可想而知。清王朝临时用兵就得招募宫勇,动员团练。到鸦片战争时期,绿营已积弊深重,不堪战守。“兵不见将,将不见兵,纷扰喧闹,全无纪律。”(2)至太平天国时期,绿营完全失去战斗力,从而有湘军的兴起。之后,淮军势力不断增长,而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十多年的淮军惨重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陆军也一败涂地。李鸿章的“自强兴政”宣告破产。清王朝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整军经武,以救危亡”的呼声下,开始建立新式陆军。新建陆军是由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方创办“自强军”和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定武军”开始的。1895年12月,袁世凯以道员身份接替胡燏棻小站练兵。

袁世凯为实现其野心,积极蓄养力量,自督办新建陆军后,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番改革,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军事改革促进中国军队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增强了军事实力

(一)实行新的编制。在军队编制上,一反传统打破了旧军不分兵种,一律以五百人为一营的制度,采用德国陆军制,分步兵、马队、攻城队、支城队等。一军分两翼,每翼辖二、三营不等,每营官兵一千人,武器全部从国外采购,军官一律带六响的左轮手枪和佩刀,不准私带武器,官兵一律穿黑色服装,在肩和袖口处有官衔号。从而使军队便于调遣和分工协作,且严格了纪律。

(二)重视教育。设立了炮兵、骑兵、步兵和德文的四新随营学校,统称为“行营武备学堂”,各学堂都聘请德国军官和总教习,学员学习两年后,任下级军官。以后又从这些军官中选送一些人到日本留学。据资料记载,1908年有7000名学生在武备学堂或同等训练将兵的机构中肄业,在军事学堂学习的有一万人。到1911年,在军队中服役的留日士官生大约有800人;(3)陆军中大多数军官,特别是中、下级军官都受过军事教育。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获得了任命。湖南混成协在1904——1908年间,管带以上的军官几经变更,几乎全是武备毕业生或留日士官生。(4)

(三)练洋操。由于使用新式武器,旧的编练方法不适用,就命令将领学习西法,聘请德国教官成立教习处,他们负责全军的训练和作战演习,这虽然使新建陆军一开始就依附于西方列强,便在客观上却提高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1911年初,美国驻华陆军军官估计,除意外因素外,必须要拥有一支五万人的外国军队才能夺取北京。鲍威尔也发表评论说:“一支小小的外国军队能够在中国登陆,并且夺取任何重要目标的日子已经过去了。”(5)

二、编练新军在客观上为反清革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因为,新军官制排斥了旧军官,主要由国内各式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以及陆军留学生担任。这些人不仅学到了西方军事技术和军事科学,也接触了西方的政治学说,开阔了眼界,对封建专制和腐败的清王朝产生了不满情绪,民主思想、救国思想,加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宣传与鼓吹,使相当多的新军军官倾向革命;许多人加入了反清组织,成为反清武装斗争的主要力量。在浙江,“同盟会员和光复会员在新军干部中占主要地位,并且一般都受到全军上下的信任。”(6)1910年,黄兴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说:“江浙之陆军,其将校半多同志。”“……北洋之新军,同志在其间亦不少。”(7)事实上,辛亥革命前夕的几次新军起义都是由新军军官组织发动的。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后,两广总督袁树勋在给清廷的奏折中称:“新军与逆党勾结,皖省酿变于前,今粤又扇乱于后,且主动者多为该军各级官长。”因此他建议:“陆军人员补官暂行章程载明,各项官佐必须由陆军学堂出身方准补充,故臣以为,上级官长酌用学识经验具备之员,不必拘定学堂出身,此为处常虑变之见,非此则提挈不得其人,滋漫何堪设想。”(8)在湖北,革命党人把新军士兵作为策反的主要对象,而参加革命组织的士兵群众达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9)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事实上,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就是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的。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新军响应,1911年11月22日,湖南革命党人焦达锋、陈作新等发动新军和会党进攻长沙,建立湖南军政府。同一天在陕西新军起义,陕西军政府在西安成立,原日知会会员、新军军官张凤翙为都督。10月29日,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起义,杀死巡抚陆钟琦,组成山西军政府,由新军协统阎锡山东省任都督。10月30日,云南是盟会员李根源、罗佩金联合新军协统蔡锷和管事唐继尧等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昆明,组成云南军政府,新军教官杨荩诚为都督。10月31日同盟会会员蔡公时发动新军起义,建立了江西军政府。从以上众多例子可以看出,在辛亥革命中,各省之起义基本上是由新军军官发动的,他们与士兵结合,在反清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新军官制为中国近代军阀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袁世凯直接掌握陆军,可谓继承了曾国藩、李鸿章的衣钵。因而袁世凯也有“淮军余孽”之称。具体作法是:在对士兵实行扫招募时,官弁由将帅亲选,层递保升,并向士兵灌输“衣食父母”的意识,以忠于袁世凯个人。此种做法使新建陆军普遍存在着裙带风;加上清政府规定,各省建立武备学堂为本省新军培养官兵。这些学生基本上来自本省,陆军留学生也由各省出资,毕业后通常回本省新军中任职,故各省新军的军官基本上也是本省籍人。因而,新军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排外性。袁世凯在说到北洋新军时也承认,“各镇升进实在办法,遇有排长缺出,率由学兵正目中挑充,其官阶自队官以上者,则皆自下级军官层递保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