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羁押制度中人权保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羁押制度中的人权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3-101-02
摘要在刑事诉讼中,羁押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被羁押
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防御性质,是针对
公共权力而存在。

面对强大的公共权利,国家要积极履行人权保障的义务,切实保护被羁押人的法律权利。

关键词羁押人权保障
从云南“躲猫猫”、江西九江“李文彦做噩梦猝死”,到福建福州的温龙辉“从床上摔下猝死”等案件的发生,被羁押者看守所内猝死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的频频发生,极大地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坚决遏制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成为当前司法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民主法治的精髓在于张扬人权,现代政府的主旨也在于保障人权。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包括保障被羁押者的权利与人道待遇,严禁刑讯逼供等内容。

如何更有效地保障被羁押者的权利?还要完善哪些制度?诸如此类,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羁押制度中人权保障理念的本意探源
我国从建国之初就有羁押措施的使用,直至1979年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才确定为专门的法律制度。

1997年进行了一些修改,还保持拘留、逮捕两种羁押形式。

拘留和逮捕一旦执行就是实现羁押,人身
自由权即被剥夺。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依法采取的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

逮捕往往是在拘留后的继续羁押,与拘留相比条件更高,审批程序更严格。

我国现行的羁押制度,更加强调审前程序的保障功能和预防功能,而忽略对审判和刑罚执行的保障功能。

法律上没有明确起诉后的待审羁押将如何进行,但实际上这种羁押一直持续到审判终结,甚至交付刑罚执行。

强制措施是一般刑事案件必须经过的程序,既是完成诉讼活动的人为过程,又是查明案件实体内容的法定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羁押是具有证明犯罪实体意义的诉讼行为。

由此看出强制措施并不是单纯的诉讼程序保障手段,而是作为预防和惩治犯罪的有力工具,具有实体性和惩罚性。

(一)羁押制度的双重性功能
羁押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

刑事司法本身的强制性和与之相随的刑罚暴力性所决定了羁押在实现社会安全与秩序等法律价值的同时,是以损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自由为代价的。

羁押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使用不当不仅直接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且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但羁押又是保证刑事诉讼进行,实现国家刑事追诉职能必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羁押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防御的性质,是针对公共权力而存在。

面对强大的公共权力,国家要积极履行人权保障的义务,切实保护被羁押人的法律权利。

羁押权的诉讼保障功能与其人权保障功能有时是并行不悖的:其一,羁押有时具有中止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减轻人权的被侵害程度或使已被侵犯的人权得到恢复的功能;其二,对一般公民,羁押通过保障实现刑罚权和预防再犯以及所显示出一定的震慑和警示作用,达到对社会一般公民人权保障。

其三,对犯罪嫌疑人,羁押使其置于司法控制之下,从而具有了保障其人身安全的功效,可以防止这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其人身安全有所保障。

然而,审前羁押与人权保障的关系有时又是对立的:其一,从人权保障方面看,羁押通过限制人权来保障人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羁押在实现社会安全与秩序等法律价值的同时,是以损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自由为代价的。

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而言,羁押适用的最直接后果是人身自由权受到了限制;其二,从手段的适度性上讲,羁押权力,为实现控制犯罪职能表现出一定的扩张趋势,同时,出于对涉案人员的基本权利的尊重,羁押权又要适度节制、收缩。

可见羁押权本身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为了维持既定的社会规则,国家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都应做出部分的让渡,强大的国家权力应做出更大的让步与限制。

因此,人权保障是必然选择。

(二)被羁押人权利的宪法地位
被羁押人是因为涉嫌犯有一定罪行,并由于刑事诉讼的需要才被暂时剥夺自由的。

正是出于诉讼的需要(有时表现为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所以被羁押人作为弱势一方必须拥有自我保护和诉讼防御的权利,国家也应当建立保护或救济的法律机制,最大限
度地避免不必要的人身损害,保障其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这也是诉讼均衡与公正原则所要求的。

被羁押人的权利是被羁押人在被羁押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因羁押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直接表现为诉讼权利。

由于人身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为国际宪章和每个宪政国家的宪法所确定。

正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宪法性法律的规定,已成为法治国家的通行的准则,也是每个公民争取民主和权利的崇高理想,是人类在平等基础上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解放应当拥有的利益要求。

二、羁押制度中人权保障机制的完善
(一)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到“加强检察院对监管场所内执法活动的实时检察监督,落实被羁押者约见驻监所检察官制度”。

当前,在检察机关监督之下,看守所仍然存在严重问题,驻所检察监督工作不力恐怕也难辞其咎。

驻所检察本来是好的制度,扩大检察机关对于监管场所的检察权,势在必行。

要使检察机关的监督下不停留在表面,应当对检察机关纠正违法的权力实质化,对看守所有更多的介入权力,包括提供独立的调查空间,如《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到的“被羁押者约见驻监所检察官制度”,加强被羁押者投诉的权利,疏通好这一渠道。

此外,还可以考虑赋予检察官指令权,即对看守所发出一般指令和特别指令的权力,看守所必须执行。

(二)努力提高看守所民警的监管力度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提高看守所民警的管理水
平,促进监管执法规范化、对看守所民警放任甚至放纵牢头狱霸的执法不作为要严格追究责任。

看守所的监控设施固然要完善,但更重要的是看守所的监管执法要规范,监管责任要落实到位。

否则,纵然看守所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控设施,都可能成为形同虚设的摆设。

事实表明,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基本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管民警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失职渎职问题。

在严厉打击“牢头狱霸”的同时,也必须彻查监管人员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行为。

(三)对侦查羁押不分的体制进行改革
目前,看守所由公安机关管辖,侦讯和羁押的职能由公安机关统一行使,这种侦押不分的管理体制应该进行改革。

公安机关附设看守所存在明显的弊端,该机关权力过大又缺乏制约,容易侵犯被羁押者的合法权利,而要获取公安人员刑讯或者虐待被羁押者的实物证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这种种弊端,解决之道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看守所归司法行政机关,而且,拘留所、拘役所等也都划归司法行政机关。

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对侦查机关的制约,强化对被羁押者合法权利的保障,而且还可以使公安机关的职能得以精简,有利于侦查职能的履行。

三、结语
在现代法治的要求下,对罪犯人权的保护是衡量人权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志。

这不仅是我国《宪法》第33条的明确要求,也是社会进步和司法文明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树立“罪犯也是人”的观念,一个人犯了罪应当受到刑罚、但绝不能以惩罚犯罪为由而肆意侵犯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合法权益。

如果只注重惩罚犯罪,忽视保障人权,势必导致侵犯这些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如果片面强调保障人权,忽视惩罚犯罪,也势必影响刑罚目的的实现,损害法制权威。

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独具特色,但由于建立及发育时间较短,与国
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许多不同。

目前存在着决定权力分散、决定方式简单、羁押时限制度不完整、审查控制和权利救济不健全、替代措施与司法保障机制不完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诉讼效率和权利保护机能的发挥,应当按照先进的法治理念、现代刑事法治原则和国际标准的要求,结合国家发展的现状逐步加以改造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文峰.监所检察工作应当统筹八个方面的关系.中国检察官.2009.2.
[2]张建伟.看守所由意外猝死原因与对策.法制日报2009.4.15.
[3]刘武俊.维护司法文明要加强看执法监督.法制日
报.2009.4.21.
[4]遏制刑讯逼供要从人权观念开始.法制日报.2009.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