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产生背景
(1)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2)欧洲: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上,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思想上,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具体内容
(1)中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2)欧洲:批判天主教会,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两者性质
(1)中国: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2)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4.历史影响
(1)中国:对封建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2)欧洲: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分析欧洲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1.对法国的影响: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对欧美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3.对亚洲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
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对资产阶级时代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
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第一阶段:
时间:19世纪40—60年代
国际背景: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晚期,英、法、美、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或完成了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侵华国家:英、法、美、俄等国。
主要侵华特点: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为主要手段,列强相互勾结侵华,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等。英、法、俄
特别是英国势力最大,俄国由于封建残余较多,侵略目标以割占领土为主。
影响:打开并开阔中国国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起步并逐步加深,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第二阶段: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主要侵华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国。
主要侵华特点:列强之间既勾结又斗争,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共同宰割中国,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直接瓜分为主变为“以华治华”,扶植清政府。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形成,后起
的美、德、日在华势力急剧扩大。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3.第三阶段:
时间: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背景: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一战”一触即发,欧美列强忙于扩军备战,全力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主要侵华国家:先是美、德、英、法、日、俄等国,后以美、日为主。
主要侵华特点:政治上,首先,继续“以华治华”,先后扶植袁世凯和各派军阀;其次,干涉中国内政,镇压中国革命,如破坏辛亥革命;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以争夺为主,如府院之争在中国参战
问题上的激化充分反映了美日对中国的争夺,而日本利用“一战”时机,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
面。经济上,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和侵略。
影响:在列强的扶植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混战,开始了中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4.第四阶段:
时间: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结束
国际背景:“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又激化了各种矛盾,二战爆发并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主要侵华国家:先是国际共管,后是日本独霸。
主要侵华特点:列强卷土重来,重新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阻止革命,扶植蒋介石。一战结束后,在美英法操纵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尤其是〈〈九国公约〉〉把中国由日本独霸变为
列强共同支配;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开始大规模侵华,再次独霸中国,美国由开始的纵容
到逐渐遏制,最后卷入对日战争,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
影响:中国人民经历八年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第五阶段:
时间: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
国际背景: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形成,,保证其在中国的利益,开始在中国“扶蒋反共”。二战使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企图建立世界霸权。
主要侵华国家:美国独霸。
主要侵华特点: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支持内战,大肆攫取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逐渐形成了独霸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敌视新中国,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
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并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由
美国独占到彻底清除。
影响:中国人民经历三年解放战争,成立了新中国,并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
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同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
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半殖民地是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但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控制,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指一
方面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社会已经逐步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
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历史在曲折中前进。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
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
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
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
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
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