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6-11-10T14:52:23.5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作者:侯洪涛[导读] 腕部手舟骨因其形状如木船而得名。

鹤岗集团公司总医院 154100

【摘要】腕部手舟骨因其形状如木船而得名。腕关节有8块腕骨构成远近两排,手舟骨位于近排腕骨,其长度超出近排腕骨的弧形间隙。腕关节极度背伸时,远近两排腕骨发产生碰撞、挤压、折叠冲力,此弧形间隙正好通过手舟骨的腰部,形成腰部骨折。手舟骨的血液供应来源大多由手舟骨腰部的滋养血管孔和结节处进入,近端几乎无直接血源,所以如发生常见的手舟骨腰部骨折,若未及时复位和固定,近端骨折块很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手舟骨骨折由于症状较轻,非专业医师不重视,伤员主诉不清及骨折线不能清晰显示,容易发生漏诊。早期发现的病例经正确处理功能大多能恢复,晚期病例由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治疗效果大多难如人意。

【关键词】手舟骨;骨折

1受伤机制及分类

伤员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腕部桡偏背伸,手舟骨产生旋转,暴力继续作用,腕部过伸,冲击力使桡骨茎突向手舟骨背部切压,近排腕骨的弧形间隙通过挤压、折叠或剪切手舟骨腰部,产生手舟骨腰部骨折。手舟骨骨折根据血运和部位可分为四类:①结节骨折大多为撕脱骨折,血液供应丰富,1个月内骨折可望愈合。②远端骨折远端与结节邻近,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后易于愈合。③腰部骨折是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占手舟骨骨折的70%。由于血液供应较差,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④手舟骨近骨折端大部分是软骨面,是血液供应最差的部位。骨折后很容易发生不愈合及骨折块坏死。

2诊断

①受伤史:摔倒时腕部背伸手掌撑地受伤史。②腕部肿胀、疼痛及压痛:手舟骨骨折后解剖鼻烟壶肿胀疼痛,同时有压痛,这些症状较轻微,所以往往不被重视。叩击Ⅱ、Ⅲ掌骨远端时腕部疼痛。被动背伸拇示指时腕部有疼痛。③功能受限:主要是腕关节背伸功能受限,陈旧骨折患者背伸受限明显。④X线片检查:手舟骨形状不是简单的长方形,而是多面状,而骨折线又有横形、水平和斜形,若拍摄普通正侧位X线片,骨折线难以显影。如果此时下结论无骨折,就会造成漏诊。多数病例须拍斜位片方能显示。斜位片即腕关节45°投影,腕关节旋前尺倾效果更佳。读片时应仔细认真。有时结节骨折仅皮质凹陷,陈旧骨折可呈现密度或囊性变。遇双手舟骨时边缘圆钝,可拍健侧片对比,一般多为对称性,无明显外伤史。对于怀疑有手舟骨骨折的病例可行CT检查确诊。也可先按骨折外固定,半个月后骨折线吸收再拍片确诊。

3治疗

3.1非手术治疗

对于新鲜手舟骨骨折,非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新鲜无移位骨折或移位骨折手法整复后,可以无衬垫短臂管型石膏行腕关节功能位固定。石膏上端止于肘下,远端止于掌横纹和拇指近节,使拇指末节和其他四指能作伸屈活动。新鲜手舟骨腰部骨折须固定8~12周,但须经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消失才能拆除外固定进行功能活动。新鲜手舟骨结节骨折愈合较快,固定4~6周后可拆除外固定进行功能活动。对于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病例,也可采用管型石膏外固定,但时间较长,须固定4~6个月。

3.2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能使部分手舟骨骨折的病人获益,但从总体来看,目前采用闭合方法治疗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一些经典式著作都强调固定时间短则2个月,长则9个月。无限期地使用石膏外固定,无论是从心理、动作限制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对病人带来巨大的负担。由于长期固定,肌肉肌腱失用性萎缩,关节囊韧带失去弹性,使前臂和腕关节功能受限。我们应改变这种观念,不要保守过度。先用石膏外固定2个月,如无骨折愈合征象再行手术治疗并不适应全部病人。

3.2.1内固定的方式

手舟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克氏针内固定没有加压力,不能控制腕关活动时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属于不坚固的形式。加压螺纹钉对骨折端有加压作用,但首尾两端不要穿透关节面。引导的钻头太小,旋入螺钉时骨折块易劈裂,钻头太大,螺钉不能起固定作用,应恰如其分。双头加压螺纹钉即在钉的两头均有螺纹,但头部的螺距略宽,使尾部旋人时有加压作用。这种钉由于固定可靠,目前在国外已普遍使用。不论使用何种固定方式,术中要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设计钉的布局。从远端向近端进钉在操作上较为方便。内固定时对手舟骨关节面应妥加保护。

3.2骨瓣植骨

手舟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需要植骨治疗时,以往大多以自体髂骨骨松质移植。①带旋前方肌蒂骨瓣植骨:于腕部的掌桡侧入路,暴露手舟骨、桡骨茎突和旋前方肌,于手舟骨的非关节面区凿一骨槽。在桡骨远端切取带旋前方肌的骨瓣,为增加旋前方肌转移的长度,将旋前方肌向尺侧分离,然后将带肌蒂骨块转移至手舟骨骨槽内。②带血管蒂掌骨瓣植骨:于第二掌骨背侧以S形切口入路,在桡侧腕长伸肌与指伸肌之间显露腕背网,寻找由腕背网发出的第二掌背动脉,顺血管向远端分离,在第二或第三掌骨头切取带血管蒂的骨瓣,游离血管转移至手舟骨骨孔道中。注意不要损伤掌骨头关节面,术后仍须将拇指固定于对掌位2个月。

3.3局限性关节融合术

手舟骨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已出现明显的创伤性关节炎症状,腕关节功能逐渐受限,患者是教练员或对腕部支撑承重机会较少者,即使手术治疗效果也难如人意。如腕部仍在支撑承重,也须适度活动,可采用局限性关节融合术。根据病情和需要行手舟骨与大小多角骨、桡舟、舟月或头舟等融合术。局限性融合术可消除疼痛,同时也可保留腕关节的部分活动功能。参考文献:

[1]赵敏,龚国龄,袁太珍.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1年16期

[2]茅国军,朱少兵.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26例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2年03期

手舟骨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可充分显露手舟骨,还可避免影响近侧1/2骨端的背侧血供,损伤桡神经浅支。但有损伤靠近手术野的桡动脉的危险。此入路所留瘢痕要比背侧入路美观。 适应症:1.舟骨骨不连的植骨术 2.舟骨近侧1/3切除术 3.桡骨茎突切除术,或与以上两项手术之一同时做。 4.舟骨骨折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此时通常与舟骨背外侧入路联合应用。体位:仰卧,患肢置上肢手术台上。 切口:在腕掌侧横纹远端掌侧摸到舟骨结节(桡侧腕屈肌在腕关节水平位于掌长肌腱桡侧,在止于第2、3掌骨基底之前,紧靠桡动脉的尺侧跨过舟骨),切口起自舟骨结节,沿桡侧腕屈肌腱与桡动脉之间向近端延长。 神经间平面:无真正神经间平面,仅需牵开桡侧腕屈肌腱(正中神经支配)。

浅层显露:沿皮肤切口切开深筋膜,在切口桡侧找到桡动脉。将桡动脉与外侧皮瓣一起牵向外侧。找到桡侧腕屈肌腱并向远端分离,切口其表面的屈肌支持带,将桡侧腕屈肌腱从屈肌支持带的管中游离出来并将其牵向内侧,腕关节桡侧掌面即可显露。 深层显露:切开手舟骨上的腕关节囊,显示舟骨的远端2/3部分,手舟骨的前侧为非关节区,尽量背伸腕关节可显露手舟骨的近端1/3部分。

危险:血管:桡动脉位于切口的桡侧,在分离过程中随时可受到意外的损伤。因此在分离过程中应尽早找到它并加以保护。 如何扩大切口:此切口显露舟骨的远端2/3较理想,此切口可向近端有限度扩大,沿桡侧腕屈肌向近端延长皮肤切口,找到旋前方肌的远端缘,将其从骨面上剥离开,充分显露桡骨远端,可以在此处取骨作移植用。也可用于桡骨茎突的切除。 极度背伸腕关节是显露舟骨的关键,可显露舟骨的近端极,这是大多数舟骨骨不连发生的部位。若不能完全确定骨折部位,可在透视标记,此入路可进行骨移植,但拧入螺钉需要舟骨掌侧和背侧的联合入路。

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及治疗

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及治疗 发表时间:2009-10-12T11:02:32.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韩利军1 秦灵超2 陈诚2 [导读] 手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在腕部损伤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占整个腕骨骨折的75% (1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永州 425006) (2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南永州 425006)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206-02 手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在腕部损伤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占整个腕骨骨折的75%[1],其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都很高,并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手舟骨骨折正确及时的诊治显得至关重要。现结合我附属医院收治手舟骨骨折29例患者,对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附属医院外科共收治手舟骨骨折患者29例,男性23例,女性6 例;年龄14~39岁,平均28.5岁。左侧19例,右侧10例。按骨折部位分型:结节部骨折 4例,腰部骨折22 例,近侧骨折3例;从桡侧近端斜向尺侧远端骨折线走行方向15例,从桡侧远端斜向尺侧近端骨折线走行方向12例,水平骨折线走向2例。早期无移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21例,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8例。确诊时间:伤后1周内12例,2周内14例,3周内3例。 1.2 治疗方法 21例早期无移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用前臂或者长臂石膏管型固定 ,长臂石膏固定者6周后改为前臂石膏固定。3个月左右根据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经正规石膏固定3个月后无任何愈合征象者,采用手术治疗。8例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早期切开复位、微型螺丝钉或骨栓内固定治疗,或带血管蒂、筋膜蒂、肌蒂骨瓣移植等方法。 2 结果 21例早期无移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愈合时间(石膏固定时间)10~25周,平均17周,恢复良好,患者无局部疼痛,双侧腕部肌力无显著差异;8例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愈合7例,愈合时间11~26周,平均18周;不愈合1例。 3 讨论 3.1 手舟骨正常形态学特征手舟骨位于近排腕骨桡侧,全体可分为头、腰、尾三部分。头部位于远端嵌卡于大多角骨与头状骨之间,尾部位于近端,紧贴月骨,腰部位于两排腕骨间平面,其长轴斜向前外下方。根据王虎等[2]报道: 形态规则的手舟骨男性远近端长度为21~28mm,平均23mm,腰部宽度为7~9mm,平均8mm;女性长度为19~26mm,平均21mm, 腰部宽度6~8mm,平均7mm。也有形态不规则的手舟骨,无法测量其大小。参照国内杨开珊[3]分型,手舟骨可分为3型: 腰部宽度不足长度1/3的为细长形手舟骨,占82%;腰部宽度超过长度的1/3为粗短形手舟骨,占11%;形态不规则,长、宽不能定点测量的为不规则形手舟骨,占7%。手舟骨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和尺动脉的分支,经附着于舟骨结节及舟骨腰部的韧带进入骨内,80%从背侧进入,手舟骨近侧1/3因被关节软骨覆盖而无血管进入。 3.2 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手舟骨体积小,结构复杂,骨折后大都不出现明显移位,且少有畸形、骨擦感和异常活动等特征性表现,仅有鼻咽窝轻度肿胀、压痛等有限体征[4],手舟骨的这些特点是其损伤难以诊断的主要客观原因。所以熟悉手舟骨的解剖是准确及时发现其骨折的前提。手舟骨骨折很少发生粉碎性骨折,可能与腕中关节可缓解手舟骨骨折时所承受的压力有关。细长形的手舟骨,对外部暴力的抵抗性较小,易发生骨折,腰部较细,占手舟骨骨折的70%,手舟骨结节及手舟骨近端骨折各占10%~15%[5] ;粗短形手舟骨很少骨折,如发生则多在远端和结节部;不规则形手舟骨虽不易骨折,但常发生旋转不良,易合并腕骨多发性损伤,应加以注意。因此,手舟骨骨折主要由骨与骨之间的作用力形成,受伤时腕关节不同的着地位置,身体不同的运动倾向,共同作用于手舟骨,形成了不同的骨折类型,每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都存在具体的骨折环境,腰部骨折分型的不同,原因就在于损伤瞬间,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与手舟骨腰部以不同的角度接触造成,而横形骨折则是所有角度中的特例。 3.3 手舟骨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仍是目前发现手舟骨骨折最有效、最直观的检查手段,而X线片是首选检查方法。手舟骨的轴位、侧位和斜位片,它能很好的反映腕关节间隙和关节面情况,有利于发现是否合并其余腕骨和尺桡骨远端骨折。另外还可加拍健侧对比片,这有助于显示细小的无移位骨折。如高度怀疑而拍片检查又无明显异常时,先按骨折处理予以固定,2周后复查X线,此期间由于骨折处骨质吸收,骨折线多能明显认出。此外CT是发现手舟骨骨折的又一有效方法,可对手舟骨进行横断扫描,也可直接行冠状、矢状位扫描,能克服X 线片的缺点,提供更多更好的细节信息,以发现X线片上不能反映的骨折。但CT不能代替X 线片,因为CT 缺乏大局观,不能全面反映腕部的受伤情况,对骨折后手舟骨损伤的整体情况反映也不如X 线片直观。同时MRI对手舟骨骨折诊断也有较大帮助,它能准确的反映舟骨血液灌注情况。当缺血时手舟骨在MRI上呈低信号的典型表现,这为及时发现手舟骨损伤后缺血情况,以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条件。 3.4 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早期无移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2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预后极佳。在使用前臂或长臂石膏管型固定时,应根据骨折的部位而决定管型石膏的长度,结节部骨折石膏固定至肘下部,腰部和近端骨折固定至肘上部,石膏远端均固定至掌指关节,不予以固定拇指。患腕固定于桡偏还是尺偏,依据骨折线走行的方向而定[1],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长臂石膏固定者6周后改为前臂石膏固定,3个月左右根据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经正规石膏固定3个月后无任何愈合征象者,处理同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骨折移位超过1mm则被认为是移位不稳定性舟骨骨折,因为这种骨折通常伴有韧带和血管的损伤,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很高,多选择手术治疗。常用手术固定方法有:手舟骨骨折开放复位,带血管蒂桡骨移植;依据解剖特点设计手舟骨穿刺内固定法;骨栓内固定;硬化骨切除,血管束植入,植骨内固定术;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12周左右。 总之,手舟骨骨折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减少并发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剪力、恢复手舟骨解剖及重建手舟骨血运。 参考文献 [1] 李俊,张爱平,黄尔丹.腕舟骨骨折临床诊疗现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 ,10(15) :6. [2] 王虎, 牛银立, 胡芳, 等. 腕舟骨骨折夹角与X 线形态的对照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 17(2): 130 -131. [3] 杨开珊, 翁翔, 余成凡. 腕舟骨的X 线形态. 手外科杂志, 1988, 3:37- 38.

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

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01/2010-12,四川省科学城医院骨科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27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年,27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18周,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100%。结论Herbert 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疗效可靠,功能恢复好。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的发病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所有腕骨骨折的82%~89%[1],多由运动性损伤和交通事故所致,由于其特殊的血液供应,骨折后,其滋养血管断伤,近端丧失血液供应,不稳定腕舟骨骨折治疗后发生骨不愈合率高,常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1984年Herbert等[2]首先报告应用Herbert 螺钉治疗腕舟骨骨折获得良好的效果。2003-01/2010-12,四川省科学城医院骨科应用Herbert 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27例,愈合率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7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17~42 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23例为摔倒时腕关节背伸手掌撑地受伤(其中体育活动时受伤12例,行走时摔倒受伤8例,下楼梯时摔倒2例,游泳池边滑倒1例),3例为车祸伤,1例为打架时受伤(具体过程患者不能回忆)。临床表现为:伤后腕部疼痛、肿胀,鼻烟壶压痛,腕关节活动部分受限。腕关节正侧位X片、Stecher体位(即摄片时患手握拳尺偏位)X片及CT检查确诊。骨折按Krimmer[1] 分型,其中B1 10例(37%),B2 8 例(29.7%),B3 9例(33.3%),受伤距手术时间为2~15 d ,平均为9 d。2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 螺钉内固定,均未植骨。 1.2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驱血,手术均在止血带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约45 min,以舟骨结节为中心,做5~7 cm长曲棍球杆状切口,向近端延长至桡侧腕屈肌桡侧,切开腱鞘,将桡侧腕屈肌牵向一侧,继续沿腱鞘底层切开,并暴露掌侧外在韧带。经腕关节囊和韧带沿舟骨长轴做切口,用4-0线标记切口的韧带两侧以便随后修复。暴露骨折,冲洗已去除血块等残余物。手法整复骨折,将腕舟骨对合并矫正其成角和移位后,“C”型臂X线透视确认复位良好,用导向固定器临时固定两骨骨折端,测量骨折两段的长度,选择长度合适的Herbert 螺钉。在腕舟骨结节部沿导向器钻孔、攻丝套丝后,旋入Herbert 螺钉,螺钉尾端置入骨内(螺钉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腕关节的屈伸,并过早发生骨关节炎)。再次C”型臂X线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修复桡舟关节囊、桡舟头韧带和桡舟月韧带。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 d预防感染,并用石膏托固定患手于拇指外展、腕关节中立位4周,石膏固定期间加强上肢肌肉力量锻炼及手指主动活动,拆石膏后开始患腕的康复治疗,包括理疗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腕关节X片,至骨折愈合。 1.3 疗效评定标准[3]优:骨折愈合,恢复正常工作,腕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与健侧基本相同;良:骨折愈合,恢复一般性工作,重体力劳动或腕关节强力背伸负重可有轻度疼痛不适,腕关节活动范围轻度受限;中: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不大,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差:骨不连或缺血坏死,腕背伸活动疼痛明显,活动范围严重受限。 2 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经术后1~2年(平均1.3年) 随访。患者均无明显疼痛感;有1例2型糖尿病患者伤口发生延迟愈合,经控制血糖、伤口换药,4周后I/甲愈合拆线;全部病例经X线显示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 %,愈合时间为11~18周,平均13 周。关节功能恢复:优25例(92.6 %)、良2例(7.4 %),优良率达100%。 3 讨论 腕舟骨骨折在上肢骨折的发生率仅次于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多发生于15~40岁

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6-11-10T14:52:23.5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作者:侯洪涛[导读] 腕部手舟骨因其形状如木船而得名。 鹤岗集团公司总医院 154100 【摘要】腕部手舟骨因其形状如木船而得名。腕关节有8块腕骨构成远近两排,手舟骨位于近排腕骨,其长度超出近排腕骨的弧形间隙。腕关节极度背伸时,远近两排腕骨发产生碰撞、挤压、折叠冲力,此弧形间隙正好通过手舟骨的腰部,形成腰部骨折。手舟骨的血液供应来源大多由手舟骨腰部的滋养血管孔和结节处进入,近端几乎无直接血源,所以如发生常见的手舟骨腰部骨折,若未及时复位和固定,近端骨折块很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手舟骨骨折由于症状较轻,非专业医师不重视,伤员主诉不清及骨折线不能清晰显示,容易发生漏诊。早期发现的病例经正确处理功能大多能恢复,晚期病例由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治疗效果大多难如人意。 【关键词】手舟骨;骨折 1受伤机制及分类 伤员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腕部桡偏背伸,手舟骨产生旋转,暴力继续作用,腕部过伸,冲击力使桡骨茎突向手舟骨背部切压,近排腕骨的弧形间隙通过挤压、折叠或剪切手舟骨腰部,产生手舟骨腰部骨折。手舟骨骨折根据血运和部位可分为四类:①结节骨折大多为撕脱骨折,血液供应丰富,1个月内骨折可望愈合。②远端骨折远端与结节邻近,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后易于愈合。③腰部骨折是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占手舟骨骨折的70%。由于血液供应较差,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④手舟骨近骨折端大部分是软骨面,是血液供应最差的部位。骨折后很容易发生不愈合及骨折块坏死。 2诊断 ①受伤史:摔倒时腕部背伸手掌撑地受伤史。②腕部肿胀、疼痛及压痛:手舟骨骨折后解剖鼻烟壶肿胀疼痛,同时有压痛,这些症状较轻微,所以往往不被重视。叩击Ⅱ、Ⅲ掌骨远端时腕部疼痛。被动背伸拇示指时腕部有疼痛。③功能受限:主要是腕关节背伸功能受限,陈旧骨折患者背伸受限明显。④X线片检查:手舟骨形状不是简单的长方形,而是多面状,而骨折线又有横形、水平和斜形,若拍摄普通正侧位X线片,骨折线难以显影。如果此时下结论无骨折,就会造成漏诊。多数病例须拍斜位片方能显示。斜位片即腕关节45°投影,腕关节旋前尺倾效果更佳。读片时应仔细认真。有时结节骨折仅皮质凹陷,陈旧骨折可呈现密度或囊性变。遇双手舟骨时边缘圆钝,可拍健侧片对比,一般多为对称性,无明显外伤史。对于怀疑有手舟骨骨折的病例可行CT检查确诊。也可先按骨折外固定,半个月后骨折线吸收再拍片确诊。 3治疗 3.1非手术治疗 对于新鲜手舟骨骨折,非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新鲜无移位骨折或移位骨折手法整复后,可以无衬垫短臂管型石膏行腕关节功能位固定。石膏上端止于肘下,远端止于掌横纹和拇指近节,使拇指末节和其他四指能作伸屈活动。新鲜手舟骨腰部骨折须固定8~12周,但须经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消失才能拆除外固定进行功能活动。新鲜手舟骨结节骨折愈合较快,固定4~6周后可拆除外固定进行功能活动。对于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病例,也可采用管型石膏外固定,但时间较长,须固定4~6个月。 3.2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能使部分手舟骨骨折的病人获益,但从总体来看,目前采用闭合方法治疗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一些经典式著作都强调固定时间短则2个月,长则9个月。无限期地使用石膏外固定,无论是从心理、动作限制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对病人带来巨大的负担。由于长期固定,肌肉肌腱失用性萎缩,关节囊韧带失去弹性,使前臂和腕关节功能受限。我们应改变这种观念,不要保守过度。先用石膏外固定2个月,如无骨折愈合征象再行手术治疗并不适应全部病人。 3.2.1内固定的方式 手舟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克氏针内固定没有加压力,不能控制腕关活动时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属于不坚固的形式。加压螺纹钉对骨折端有加压作用,但首尾两端不要穿透关节面。引导的钻头太小,旋入螺钉时骨折块易劈裂,钻头太大,螺钉不能起固定作用,应恰如其分。双头加压螺纹钉即在钉的两头均有螺纹,但头部的螺距略宽,使尾部旋人时有加压作用。这种钉由于固定可靠,目前在国外已普遍使用。不论使用何种固定方式,术中要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设计钉的布局。从远端向近端进钉在操作上较为方便。内固定时对手舟骨关节面应妥加保护。 3.2骨瓣植骨 手舟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需要植骨治疗时,以往大多以自体髂骨骨松质移植。①带旋前方肌蒂骨瓣植骨:于腕部的掌桡侧入路,暴露手舟骨、桡骨茎突和旋前方肌,于手舟骨的非关节面区凿一骨槽。在桡骨远端切取带旋前方肌的骨瓣,为增加旋前方肌转移的长度,将旋前方肌向尺侧分离,然后将带肌蒂骨块转移至手舟骨骨槽内。②带血管蒂掌骨瓣植骨:于第二掌骨背侧以S形切口入路,在桡侧腕长伸肌与指伸肌之间显露腕背网,寻找由腕背网发出的第二掌背动脉,顺血管向远端分离,在第二或第三掌骨头切取带血管蒂的骨瓣,游离血管转移至手舟骨骨孔道中。注意不要损伤掌骨头关节面,术后仍须将拇指固定于对掌位2个月。 3.3局限性关节融合术 手舟骨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已出现明显的创伤性关节炎症状,腕关节功能逐渐受限,患者是教练员或对腕部支撑承重机会较少者,即使手术治疗效果也难如人意。如腕部仍在支撑承重,也须适度活动,可采用局限性关节融合术。根据病情和需要行手舟骨与大小多角骨、桡舟、舟月或头舟等融合术。局限性融合术可消除疼痛,同时也可保留腕关节的部分活动功能。参考文献: [1]赵敏,龚国龄,袁太珍.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1年16期 [2]茅国军,朱少兵.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26例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2年03期

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治疗-最新文档资料

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治疗 2000~2008年6月收治腕舟状骨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32岁;左12例,右16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8例,月骨脱位3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例。新鲜骨折18例,初期漏诊10例;按骨折部位分型,腰部骨折20例,远结节骨折2例,近极部骨折6例。致伤原因:摔跌伤手着地12例,直接暴力打击2例,不明原因4例。早期漏诊8例,X线检出但未行石膏固定2例。误诊时间2周~3个月。本组28例均行腕节正、侧位及腕舟骨斜位X线片,结合CT确诊。 治疗方法:本组18例新鲜骨折有8例骨折无移位及轻度移位手法复位后,行短臂拇人字管型石膏固定,拇指对掌,腕关节中立位,固定6~8周。其余不稳定骨折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1]:骨折移位大于2mm,侧方移位大于1mm,背向成角,伴成腕 骨脱位。陈旧骨折因有骨折断端吸收硬化及移位不稳定,石膏固定时间长导致腕及手指关节僵硬,故均选择手术治疗。本组手术治疗均选择经鼻烟窝的侧方切口,用克氏针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部分陈旧骨折或者骨不连者,用自体桡骨骨栓植骨。 结果 本组经早期确诊石膏管型固定8例,均一期愈合,10例新鲜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固定时间不足及固定不可靠,发生骨不连,10例陈旧骨折中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愈合,2例骨折时间

超过3个月,断端吸收硬化,明显移位,经植骨内固定后,仍未愈合,有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讨论 因早期漏诊、误诊而致腕舟骨骨不连的占40%[2]。漏诊、误诊原因大致有:①腕舟骨解剖位置隐蔽,骨折后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局部肿胀、畸形不明显。②多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特别是桡骨远端骨折,掩盖了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忽视局部检查分析,按一般软组织损伤处理。 ③X线片检查不明显。④部分骨折早期移位不显著,骨折嵌插,X 线正、侧位片表现不明显,未进一步做舟骨位、CT检查,后期骨折线吸收、骨折移位,骨折间隙变宽,拍片时才可以清楚看到骨折。⑤虽经明确诊断,但早期治疗不当。 诊断要注意的几点:①腕舟骨骨折为腕部骨折中最常见者,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极易发生漏诊漏治[3]。舟骨血运差,骨折后愈合时间长,易发骨不连接、骨坏死等严重情况,遗留腕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故必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②腕部损伤后如有腕关活动时疼痛,鼻烟窝肿胀、夺痛,第二掌骨头轴向叩痛,需要高度怀疑本病,并常规拍摄腕关节正、侧位,舟骨位X线片。如果X线片诊断有怀疑者,必须有紧密结合临床,对临床症状、体征明显者,应行CT检查。采取必要的会诊制度、随访制度,对早期诊断有怀疑而X线不明显者,2周后再摄片,因断端骨吸收,可以较清楚的显示骨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