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固原镇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固原镇研究

明建国以后,为抵御北方蒙古的进攻,先后在北部边疆地区设置

九个军事防守区,称为“九边重镇”。明九边地区屯驻重兵,防御蒙古,关乎一国国运,与明代兴衰存亡关系密切,是朝廷重点经营地区。固原镇本陕西镇,是为明代九边之一。战略地位重要,“东顾榆林,西顾甘肃,与宁夏为唇齿”,承担着防蒙抚番双重任务。自成化年间三边总制设在固原,固原逐渐成为整个西北地区军事指挥中心,固原镇的“联属”与“总制”作用更加突出。在巩固明朝西北边防及维护明朝的边疆稳定上起到重要作用。明代九边一直是学界研究的传统和重点领域,但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军制、战争、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政治、军事方面,在社会经济研究中也所涉及如军屯、盐法等。但以某一镇为单独研究对象的成果比较少见,尤其是固原镇,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边镇设立虽然是军事斗争的产物,但边镇的研究却是一个系统性课题。除

了军事领域,它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社会等多个研究

领域,包含沿革变化、军队数量、职官领导、防御工事、军需装备、

后勤供应、特殊群体、文化教育等多个子课题。故本文选取极具特色的固原镇作为研究对象与研究区域,将上述项目统筹起来作为研究主

要内容,通过对史料的搜集、考证、分析,力求将一镇的全貌及发展动态展示给读者。本文共七章,加上绪论和结语、附录共十个部分。绪

论首先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及意义,然后对相关学术史

进行回顾,继而对所用史料、选题依据、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等进行

说明。第一章对明代固原镇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本文认为目前

学界存在的固原镇乃弘治年间新设之镇说法有待商榷,考证这个说法是由《明史·兵志》的一小处史料的改动而造成的。固原镇并非新设之镇,其前身为陕西镇,从陕西镇到固原镇演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固原等地从腹地变为边地这一内地边防化的历史进程。然后对固原镇辖区进行探讨,其变化主要集中在庆阳、河洮岷、松山三处。之后又对固原镇在明代边防中地位进行探讨。第二章对固原镇边患进行考述。固原镇作为明朝北边防务链条上一个重要环节,北有蒙古,西临诸番,土达居于内,这三种势力是固原镇最主要的边患来源,尤以前两个威胁为主。有明一代,固原镇一直受到蒙古和诸番不同程度的冲击。第三章对固原镇军队进行考察。省镇营兵制度下,边镇军队构成主要包括标军、营兵、守城兵、瞭侦兵等。首先论述固原镇下各个兵种,然后考证固原镇军队、马匹数量。从有限的记载来看,明代固原镇军、马数量变化较大,军队少则一两万,多则七八万,马匹数量也从一万余到三万余变化不等。有关固原军、马数量记载稀少且紊乱,前后矛盾地方很多,使用的时候需注意。目前还不能很好处理这些数据上的矛盾,只能考证大致数量,推测其发展变化趋势。不同时期的军、马数量变化,一定程度反映出明代北疆军事紧张与缓和、征战与和平局势的变迁。之后对固原镇军、马来源的几个主要途径进行探讨。第四章对固原镇的职官体系进行考察。省镇营兵制下,固原镇军队分属不同的领导系统,如“总督—巡抚—兵备道”的文官系统和“总兵—参将—守备”的武将系统,此外还有巡按御史、镇守内臣等组成的监察系统。本章重点对陕西三边总督、巡抚、总兵、镇守内臣等职官进行研究,

并指出不同时期各自的地位与权力变化情况。第五章考察固原镇长城防御体系的构建。主要复原、介绍固原镇的六段边墙、数十座城堡以及众多墩台的修筑过程。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连接,互为表里,从而构

筑一道东西延绵千里,纵深数十里的长城防御体系。并对这一防御体

系进行简短评论,认为守边墙消极摆边不如守城堡、墩台进行纵深防御。第六章考察固原镇军队装备与粮饷供应。主要从兵器、战马、战车、军服四方面论述军队装备情况,然后具体介绍固原镇军队粮饷供

应四个主要途径屯田、民运、开中、京运各自发展的情况,并通过细

致审慎的分析探讨,得出较为接近事实的结论。并简要介绍这四项供

应方式在不同时期所占地位与作用。第七章初步考察固原镇文化教育情况。通过对固原镇下府州县、卫所儒学及地方社学、武学等多种教育方式考察,探讨固原镇总体上的文化教育状况。总体上,固原镇文化教育成就优于甘肃、宁夏、延绥三镇,但劣于东部辽东、蓟等镇。结

语部分是对明代固原镇诸多方面进行总结,展现明代固原一镇的全貌。并揭示某些方面的历史动因,以为今天固原地区发展提供一些历史借鉴。附录部分统计了明代固原镇的战争情况资料及历任陕西三边总督、巡抚、镇守总兵的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