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辅导课程》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受教育障碍 3.难以接纳身体形象
2.学校适应困难 4.意外伤害
1.脱离父母,建立个人身份 2.无法接受残疾身份,特别是这一阶段致残的孩子 3.缺乏角色榜样 4.性别角色上的困惑 5.意外伤残
1.继续教育障碍 2.恋爱、婚姻障碍 3.生儿育女困惑 4.就业压力 5.意外伤残
1.婚姻冲突 3.工作压力 5.意外伤残
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 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英国倡导和推行的社区照顾就含有这 种意义。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所谓正常化就 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 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 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盖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 尊严和价值。
残疾人生命周期及需求
(一)残疾人的需要(由低到高) 1.治疗康复需要(生理、心理、精神的治疗康复) 2.基本生存需要(经济、就业) 3.接受教育需要(基本权利、减轻影响——发展的需要) 4.职业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介入重点) 5.家庭生活需要(遗弃、婚恋、家庭生活) 6.社会交往需要(社会接纳) 7.价值实现需要(替代功能、能力超常)
残疾人辅导
张文浩 hoovenone@163.com
内容
• 基本状况 • 残疾人生命周期及需求 •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 残疾人辅导模式 • 残疾人工作主要方法
基本状况
1. 定 义:
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2008年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 的定义,残疾人均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 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亲子冲突 4.自我实现
1.多重残疾 2.社会隔离 3.各种丧失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一、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 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
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 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 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和治疗者或助人者 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 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 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
2. 分 类
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语言 残疾等五种:
(1)智力残疾: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通常是指智商在70以下),并表现出适应 行为的障碍的现象。智力障碍通常以智能不足程度的轻重予以分类,多数国家将智力残疾 者分为三种:轻度、中度、重度。
(2)肢体残疾:由于发育迟缓、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外伤,或其他先天、后天 性骨骼肌肉系统的缺损,或疾病而形成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状况。肢体残疾的种类分 为:上肢、躯干或下肢残疾。三类残疾程度,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3)听力 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 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疾包括:聋(听力完全丧失)及重听(有残留听力 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社区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人生阶段
需要
0—3岁
1.稳定情绪的需求
2.得到父母的接纳
3.需要得到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wenku.baidu.com
4.需要得到和了解外部资源
1.掌握沟通技巧的需求 3—6岁 3.接触社会的需求
2.改善生存环境的需求 4.接受早期康复的需求
6—12岁 12—18岁
1.接受学校教育、适应学校环境的需求
2.建立各种社会关系的需求
3.身份认同的需求
4.危机处理的需求
1.独立生活的需求
2.完成父母角色转变的需求
3.接受角色文化和残疾角色的需求
4.接受性别角色教育的需求 5.协助危机处理的需求
年轻 成人期
中年期
老年期
1.了解、发展残疾文化的需求 2.接受职业教育或者高等教育的需求 3.了解恋爱、生殖、亲子教育的需求 4.就业的需求 5.社区参与的需求 6.协助危机处理的需求
5.残障社会工作
• 残障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环,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障人 士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 其目的在协助残障人士解决其与残障/疾病相关的社会、家庭、职业、心理等 问题,以提高治疗/康复效果;
• 协助残障人士及其家属预防疾病及复发,使其能自立更生,重新适应生活
如果一个人同时患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残疾则为多重残疾。 一级最重,三四级最轻。
基本状况
3.对残疾人的认识
(1)称呼: 香港—弱能人士 大陆—残疾人 (2)从医学模型到社会模型 (3)从“个人不幸”到“公共健康”模型 (4)从弱势群体到公民权利
日本—障碍者
4.数量
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推算,全球约有 5亿以上的残疾人,其中约1/3为儿童,3/5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仅有1%获得协 助和康复服务)。另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约1/3残疾人为妇女。在许多国家 里,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残疾人,至少有25%的人因与残疾人有关而受到不 利的影响。
1.婚姻家庭和谐以及亲子教育的需求 2.缓解情绪、压力的需求 3.发展残疾文化的需求 4.协助危机处理的需求
1.获得社会支持 2.获得家庭康复、社区康复的需求 3.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
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
1.父母不接受残疾孩子 2.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和帮助残疾孩子 3.父母过度保护残疾孩子
1.沟通障碍 2.缺乏社会接触 3.意外伤害
(4)视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 他疗法而不能恢复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力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 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
(5)语言残疾:指声音机能或语言机能障碍,与人沟通困难或完全无法沟通。类别包括: 发声器官失常、声音失常、口吃、语言发展落后、裂颚、脑麻痹、听力损害、失语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