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小学数学中心主题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主题图

乐平市第六小学吴卫华

(自我介绍)

(课件出示图片)翻开小学数学教材,我们看到的是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时代气息的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蕴含数学味道的小场景、一个个具有导向性的小问题……有着丰富情景的数学主题图或情境图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

情境图是新课标的产物,其编排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境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若能利用好情境图,数学课堂就会焕发新的光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由于对主题图认识的误解和使用的偏差,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机械照搬,生硬处理,随意改编等问题,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主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一、情境图使用的“四方面困惑”、“四个误区”:

(一)四方面困惑:

1、读懂图意、有效提取信息方面

2、编排意图、隐含的逻辑性方面

3、情境图的深刻内涵挖掘方面

4、呈现方式、有效开发利用方面

(二)四个误区:

1、认识不足

2、取舍不当

3、本末倒置

4、机械使用

如何有效地用好主题图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线老师进行深思。我认真地认识和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同时反思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要用好主题图,必须先正确认识主题图,用心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正确认识主题图

(一)情境图的分类

根据其价值功能分类:

1、单元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

“单元主题图”顾名思义是一个单元的主题图,教材把若干个相关联的知识组成一个体系,形成一个单元,根据这个单元的知识,选择某一个主题构建一幅情境图。这些主题图因为要适用于整个单元,所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常常蕴含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

2、课时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

课时主题图一般是指新授课、例题中出现的主题图。信息量相对较小,主题明确,知识重点突出,知识问题化,明确呈现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解决的问题。单元主题图是一个整体,课时主题图是一个局部。

3、习题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

习题主题图就是与前面所学的新授内容有关的一些生活情境图,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习题情境。

根据其形式、特点分类:

1、自然情境类(课件出示图片)

其内涵是让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比较真实的、有趣或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学习数学,从而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社会、自然、生活。(举例说明)

2、活动方式类(课件出示图片)

它是直接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举例说明)

3、对话形式类主题图(课件出示图片)

它提供了师生、生生或小精灵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提示一些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这类主题图展现了数学学习过程、突出知识点,增加了数学教材的可读性,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自己如何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为自学数学教材提供了可能。(举例说明)

(二)主题图的功能价值

1、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

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依据主题图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版四年级上册第84页“生活中的负数”,主题图出示我国各大城市的气温。根据这一主题图,教师可以在新课前一天给学生交待任务,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听听电视节目中的天气预报。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感受负数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2、依据主题图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0页设计了一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习题情景图: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付出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就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从而引入验算的巩固教学。

教师依据主题图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更重要的是把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学生在情境中更好了理解了“验算的意义”。

3、依据主题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验教材恰恰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

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在主题图中编者有意识地设计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等着学生去探索、发现、研究。于是,读图就成了学生经常进行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去读图,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解题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如此,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如(课件出示图片)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线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在主题图上找各种线,学生在大桥、光线、海平面找出各种线。在寻找各种线的过程中,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对它们的特性也有了初步认识。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充分显示出学生喜欢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钻研的愿望和能力。

4、依据主题图创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时机。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了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