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开平煤矿属于洋务运动中
C (×)
的民用企业,材料未涉及
列强控制煤矿业
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
D 的外部因素,其稳健发展 (×) 的关键还在于内部的经营
(2018·全国文综Ⅱ,28)19世纪70年 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 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 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 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 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 崇洋媚外的行为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因
C (×)
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
批判
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
D (×)
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
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
【例】 (2017·天津文综,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
1、政治:
(1)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 权遭到破坏:①1840—1842鸦片战争(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4—189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1900—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
选项
判断理由
(2017·全国文综Ⅰ,28)开平煤矿正 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 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 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 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
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
A (√)
少,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 办矿业的信心
B (×)
材料强调的是李鸿章奏准 减轻开平煤矿的税负,没 有涉及管理问题
(2019·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藤原洋认为,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
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增强 军事力,所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宫川俊彦 认为,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对应。 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
管理、技术、资金等条件
【例】 (2018·江苏单科,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
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
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
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
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2020
专题透析
04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 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1840-1895
时空 坐标
SHIKONG ZUOBIAO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阶段 特征
JIEDUAN TEZHENG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
总体上 大变化,开始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 案】 示例1: 论题:甲午战败加速了巾国土大夫阶层价值观的分化。(2分) 阐述:甲午战败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精神上都使中国受到了重大挫折,中国十大夫对这 场挫折的反应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以抨击为取向的士大夫,他们不仅批评洋务运动没 有使中国富强,也仇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体现了部分士大夫的消极心态;而以 发奋图强为取『句的士大大,不仅主张学习日本进行维新变法,更体现了对中国现实 的正视。无论哪一种心态取向,都说明在甲午战败社会思潮的转型中,中国上大夫阶 层价值观出现了分化。(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甲午战败使中国士大夫阶层尝试新的强国模式。(2分) 阐述:甲午战败后,遭受到政治和精神双重挫折的中国士大夫阶层,虽然对战败表现 出了不同的取向心态,但都体现了对民族危机的关注。其抨击型取向虽批评了洋务运 动和体现了对日本的仇视,但这种批评和仇视,有利于中国尝试新的强国模式,从而 为维新运动提供了可能。发奋图强取向更是体现了民族的觉醒,他们敢于提出向日本 学习,要求进行维新变法,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模式的新发展。总之,甲午战 败使中国士大夫得以重新审视过去,而探索未来中国的新发展。(10分,言之成理即可)
——摘编自马立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的巨大挫折。 (6分)
【答 案】
(1)原因:中国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相对落后;中 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寄希
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
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
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补短▶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看问题要全面准确,要能根据现象分析说明事物的本 质问题。由材料“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 边疆地理研究”可知,清代史籍著述开始注重研究本朝历史,针对社会危机研究社会 现实问题;由材料“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可知, 清代史籍也开始关注世界了。故A项正确。治史方法是整理、编纂史籍的标准和原则, 与材料中史籍著作的内容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的研究是材料 内容的部分体现,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C项错误。文字狱是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 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史籍的著述所关注的领域和角度 发生了变化,不能反映人们是否摆脱了文字狱的枷锁,故D项错误。
望于国际社会,未能全力以赴;仅依靠政府力量, 未发动广大民众参与。(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 即可) (2)挫折:洋务运动过早结束;巨额赔款及外资涌 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仇洋排外运动的兴起和发 展。
(2018·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五·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13 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D (√)
国和琉球的外交事务,这表
明当时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
观念
【例】 (2018·全国文综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 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 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 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2015·全国文综Ⅱ,28)
选项
判断理由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国人对
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 “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 “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
倡导洋务的人或与洋务有
A (√)
关的事件持轻视、反对态 度,这体现出传统观念对
外来事物的排斥
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B 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
(2018·四川绵阳一模·41)阅读表3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19世 纪
欧洲:
转型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
政治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
开始了反侵略、求民主的伟大历程
具 体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 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表 现
社会 生活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近 代交通、通信工具传入中国;近代报刊业兴起。中国社会呈现新气象,具有 新旧并存和中外融合的特点

思想 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
文化 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1840-1895具体史实:政治】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补短▶ 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要 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甲午中日战争进 程是由中日双方决定的,欧美的宣传最多只能影响并不能左右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 日本将中国包装成专制独裁的代表,并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君主政体,而是为了在舆论上 争取西方的支持,故B项错误。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 映了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映出日本获得了西方舆 论的支持,但西方媒体并没有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2、经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 资本主义入侵,商品输出,逐渐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 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 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1840-1895具体史实:文化】
3、思想: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 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师夷长技、学造器物; 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君主立宪。 4、社会生活: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 始受到冲击。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和大众传媒发生了巨 大变化。社会习俗开始展现时代特征。东西方文化的激 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 的文化特色。 5、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被迫开放。
(2)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民族民主革命):三元里人 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黄海海战(邓世昌);台湾 人民反割台斗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革新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开始出现。
【1840-1895具体史实:经济】
选项
判断理由
据“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
A (×)
国驻日公使”可判断是中国 希望借助西方势力而非日本
借助西方列强
据“琉球国向中国进贡”“
B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 (×) 知,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

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
C (×)
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
事务决策
材料反映了地方督抚希望借
助国际公法解决日本干涉中
——摘编自蒋丰《日本人是这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 材料二 洋务运动期间,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建立,曾受到世界瞩目。但
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财政上的原因,这种大规模的建设便停止了。洋务成果虽不能 说完全付之东流,但近代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变得更为薄弱了,洋务运动结束了。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 历史进程的话,甲午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补短▶ 对题干材料信息和各个备选项进行全面分析和仔细推敲,注意排除片面化、 绝对化的表述。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A 项错误;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故 B项正确;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的“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 明洋务企业只是使用外来技术而非外国资本,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所有洋匠,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